新型胺基配体的合成与结构及卟啉和金属卟啉对生物分子的识别研究
【摘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新型胺基配体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第二部分研究含氮大环分子血卟啉及金属血卟啉对嘌呤、氨基酸、蛋白及嘧啶等生物分子的识别作用。
第一部分:
1.综述了胺基配体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在有机合成化学与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具体内容包括(1)氮杂烯丙基金属配合物(η~3)和β-二亚胺金属配合物(η~5)的合成及结构特点;(2)胺基配体及金属配合物在有机合成及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3)该类化合物在烯烃聚合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以N,N-二甲基丙腈为起始原料,从配体、配合物的合成到晶体结构表征和反应机理探讨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以N,N-二甲基丙腈为起始原料和Bulk碱叔丁醇钾反应,反应产物2a经水解和CH_2Cl_2萃取后得到了一新型含氮六元环化合物(氯化N,N-二甲基-3-氰基-4-氨基-1,2,5,6-四氢吡啶)2b。用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推测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2).以N,N-二甲基丙腈为起始原料和二异丙基氨基锂(LDA)反应,反应产物2c与三甲基氯硅烷反应后得到2d,再与丁基锂反应得到一含氮配体双锂盐金属配合物用NMR及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推测了反应机理。
(3).以N,N-二甲基丙腈为起始原料和叔丁醇钾反应后,继续在反应体系中加入ZrCl_4反应,意外地得到了结构独特的含氮环状化合物(2,6-二(N,N-二甲氨基乙基)-3,5-二氰基-2,3,4,5-四氢吡啶)2f。用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推测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2a-2f反应条件和试剂见Scheme 1
第一部分:
1.综述了胺基配体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在有机合成化学与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具
体内容包括(l)氮杂烯丙基金属配合物(几3)和p一二亚胺金属配合物(。5)的合成及结
构特点(2)胺基配体及金属配合物在有机合成及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3)该类化合物
在烯烃聚合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以N,N-二甲基丙睛为起始原料,从配体、配合物的合成到晶体结构表征和反应机理探
讨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l).以戊N-二甲基丙睛为起始原料和Bulk碱叔丁醇钾反应,反应产物2a经水解和
CHZCI:萃取后得到了一新型含氮六元环化合物(氯化况解二甲基一3一氰基一4一氨基
一1,2,5,6一四氢毗陡)Zb。用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推测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2).以茂N-二甲基丙睛为起始原料和二异丙基氨基铿(L DA)反应,反应产物2c与三甲基
氯硅烷反应后得到Zd,再与丁基铿反应得到一含氮配体双铿盐金属配合物
L议NCCZ(r)CHCH卿(CH3)2},泞L议N(siMe3)CZCHZN(CH3)2}Ze。用NMR及单晶x-射
线衍射分析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推测了反应机理。
(3).以汉N-二甲基丙睛为起始原料和叔丁醇钾反应后,继续在反应体系中加入z尤从反
应,意外地得到了结构独特的含氮环状化合物(2,6一二(戊解二甲氨基乙基)一3,5一二氰基
一2,3,4,5一四氢毗淀)Zf。用单晶X一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推测了可能
的反应机理。
Za一Zf反应条件和试剂见Sehemel
新型胺基配体的合成与结构及叶琳和金属叶琳对生物分子识别的研究
张勇
M暇q
/
耐O
晚晚
·下
_/NC珑C炜CN‘一一~卜
Me
又i少
M气
--一J卜---J卜
器、二索=NK
(2)(3)
2a
2b
瓷NC所比N
LIN二C乓C
漂NC缝下哪
M龟SIN=
f=仪狂p毛袜、二-
_IVI〔
2d
Me
2c
弓
M入
Me/
Me
Me
M
/
C
Me
N
\
15]
Me
2e
schemel:The synthetie route ofcompounds Za一Zf.Re卿nts andconditions:(z)KoBu,,hexane,24h,ca.
o,C;(2)HZO,lh,room temp.:(3)eHZelZ,24h,room temp:(4)LDA,hexane orth式12h,ca-o℃;(5)
Me3SICI,th式1 Zh,ca.o,C;(6)LIBun,hexane or th式一Zh,ca.o,C:(7)KoBu,,hexane,24h,ca.o,C,z‘14,24h
ca一78℃.
博士论文
山西大学
3系统研究了[LIN(SIMe3)C(Bu,)CH(SIMe3)12(l一azzalyl)配体3a与过渡金属元素铁、钻、镍、
钦盐的反应,合成了l一azaallyls铁Fe[N很)C(Bu‘)cHR]:(卜siMe3)3b、钻配合物
Co困仅)C(Bu‘)CHR]2(R一siMe3)3c和l一azaallyls偶联化合物
困(R)c(Bu‘)CH(R)]23d(SehemeZ),其结构得到了单晶X射线分析及NMR和元素分析的
证实,进一步研究发现反应产物与过渡元素的氧化还原电位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Co(H)
的电极电势可作为一个转折点(E co2+/co二一0.28V),电势低于这个值,在热力学上p一消除
反应存在阻碍或者能垒大,产物为氮杂烯丙基金属配合物,反之,为偶联化合物。
Li[eHRZ四与
M=Fe 3b or Co 3e
se一e恤ez:The synthetie route ofeompounds 3a一3d.Re铭ents an“。onditl.ons:(l)autCN,EtZo,Zh,
ea.0,C:(2)NIC12 or TICI如hexane,24h,ea一78oC;(3)CoCIZ or FeC12,
|
|
|
|
1 |
赵琳;关于水溶性卟啉合成的一点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
2 |
黄家璧,王艳辉,刘维祯,王会宾;某些卟啉和金属卟啉的反相液相色谱[J];色谱;1985年01期 |
3 |
邓剑如,朱锦涛,黄燕,李圭权;新型金属卟啉交联聚氨酯泡沫的合成及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02年03期 |
4 |
李笃信,陈亮,高晓燕;四苯基卟啉制法的改进[J];应用化学;1993年05期 |
5 |
黄荣彬,李志贤,顾学民;卟啉和金属卟啉二聚物的合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
6 |
张红芬,潘景浩;卟啉及金属卟啉的应用[J];化学教育;2005年04期 |
7 |
宋钰珠,古昆,杜官本,何森泉;卟啉化学简介[J];云南化工;1996年01期 |
8 |
刘海洋,黄锦汪,彭斌,罗国添,杨洋溢,计亮年;金属卟啉配合物的分子识别研究进展[J];无机化学学报;1997年01期 |
9 |
刘新刚,冯亚青,李祥高,谢建宇;卟啉与金属卟啉的光电导性能研究[J];精细化工;2005年06期 |
10 |
李志贤,庄剑宁;meso-[邻-(2-乙酰胺基)苯甲酰胺基苯基]三苯基卟啉的合成与表征[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6期 |
11 |
张银汉,刘允平,倪其道,宋子台;meso-四(4-羟基苯基)卟啉铜配合物的固相合成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6年04期 |
12 |
唐渝,王小白,桂明德,朱申杰;配位负载金属卟啉的合成及催化氧化环已烷的性能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8年05期 |
13 |
彭玉苓;王树军;;卟啉的分子识别研究进展[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14 |
陈坚固,李志贤;金属卟啉配合物催化苯的羟化[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S1期 |
15 |
王荣民,王云普;高分子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1994年01期 |
16 |
贾密英,王静秋;5-(4-对氯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及其配合物的催化性质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
17 |
阳卫军,郭灿城;金属卟啉化合物及其对烷烃的仿生催化氧化[J];应用化学;2004年06期 |
18 |
倪春林;含N、S碱对尾式苯丙氨酸金属卟啉电子光谱的影响[J];上饶师专学报;1994年06期 |
19 |
王静秋,贾密英,杨爱群,黄应军,舒红兵,秦子斌;5-(4-氯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热分解机理[J];无机化学学报;1994年02期 |
20 |
舒火明,周立人;金属卟啉配合物的合成研究[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