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特性的理论研究
【摘要】:
本文从解析的角度出发,同时借助各种微扰理论和数值分析方法,分别研究描述皮秒光脉冲传输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飞秒光脉冲传输的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非均匀光纤中光脉冲传输的含有频率啁啾和增益/损耗项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以及描述超短光脉冲传输的Ginzberg-Landau方程的解的特性,为进一步实现超高速、大容量的光信息传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利用直接扰动方法对周期放大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孤子周期放大系统的绝热近似解和一级修正解的积分表达式,结果分析表明孤子在放大过程中一部分能量以色散波的形式流失,而这一色散波主要由孤子周期放大系统的一级修正解来刻画。
(2)在Hirota条件下,利用逆散射方法给出飞秒暗孤子解的表达形式,从中得到飞秒暗孤子间无相互作用的传输条件,并通过数值分析方法讨论飞秒暗孤子的稳定性。同时,利用拟解法给出更一般条件下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暗孤波解,这一结果削弱了Hirota条件对光纤参数的限制,提高了飞秒暗孤波在实验中得到验证的可能性。另外,利用数值分析方法详细研究飞秒暗孤子的弹性相互作用和分离演化行为。
(3)对描述光脉冲在非均匀光纤中传输的含频率啁啾和增益/损耗项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进行研究,通过Darboux变换获得该方程的孤子解,并讨论相关的性质。具体研究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周期分布放大系统中孤子的传输特性和相互作用;在非零边界条件下孤子解的存在形式并解释非均匀光纤中光脉冲的调制不稳定性以及孤子在连续波背景中的传输特性;讨论多个光场同时在光纤中传输的耦合非均匀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并详细研究孤子间的非弹性相互作用。
(4)讨论描述超短光脉冲传输的高阶Ginzberg-Landau方程,给出该方程的啁啾类孤波解,并利用变分法解析地讨论啁啾类孤波解的线性稳定性,同时研究这种类孤波解的长距离稳定性和相互作用。
|
|
|
|
1 |
许宝西,高以智,钟山,娄采云,姚敏玉;利用高阶光孤子压缩效应获得4.8ps超短半导体激光脉冲[J];中国激光;1995年04期 |
2 |
翟华金,李宝其;激光腔外的脉冲压缩[J];物理;1993年05期 |
3 |
邱万兴;超短光脉冲在胆甾型液晶中的传输特性[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
4 |
翁自强,贾文焕;GGCY-1型光纤故障点测试仪[J];中国激光;1981年03期 |
5 |
樊立明,王世杰,陈时胜,徐至展,朱国英,李士英,陆海鹤;光纤中皮秒光脉冲的受激喇曼散射及光纤-光栅对激光脉冲压缩[J];量子电子学报;1991年01期 |
6 |
邵大川;高分辨时域反射测量(TDR)系统[J];中国仪器仪表;1995年01期 |
7 |
周小红;高晓蓉;王黎;王泽勇;罗斌;;光孤子在分布式光纤放大器中传输特性的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10年06期 |
8 |
刘东峰,陈国夫;高功率飞秒全固化光纤激光器与放大器系统实用化的超快光源[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9年01期 |
9 |
汪仲清;万鹏;赖昌;;孤子色散管理传输及其在常规光纤通信中的可行性研究[J];光子学报;2007年S1期 |
10 |
王永祥;;三阶色散对光纤中啁啾类明孤子传输的影响[J];量子电子学报;2008年06期 |
11 |
钱新伟;涂峰;刘德明;汪洪海;罗杰;;掺杂对光纤紫外传输性能的影响[J];光子学报;2010年02期 |
12 |
胡正荣;气体激光器在光纤技术领域中的应用[J];电子器件;1986年03期 |
13 |
樊立明,李士英,王世杰,陈时胜,徐至展;光纤-光栅对激光脉冲压缩[J];光学学报;1991年05期 |
14 |
王康文;全光网络[J];世界科学;1996年04期 |
15 |
甘桂蓉;罗开基;;高阶色散和五阶非线性对类明孤子传输特性的影响[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6 |
李登道,耿杰,王文涌;光纤的结构及其传输特性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17 |
顾绍庭,孙保定;激光的光纤传输特性研究[J];激光技术;1995年06期 |
18 |
刘喜莲;光纤中的时间光孤子[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19 |
沈陆发;王子华;;左手材料阶跃型光纤的模场特性[J];光子学报;2008年03期 |
20 |
赵会娟,牛憨笨,张焕文;亚纳秒光脉冲下GaAs光电开关行为的理论分析[J];光子学报;199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