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英语语篇连贯性的语用学研究

张媛  
【摘要】:作为语篇的一个基本特征,连贯性被研究由来已久。就语言学领域而言,始于韩礼德和哈桑对于语篇衔接手段的研究,即试图探索促成语篇,也就是连贯性的客观因素。其后,研究分别针对书面语篇和口语语篇而展开,前者重视语言本身因素的讨论而后者强调非语言因素的调查。换言之,未曾有研究集两者于一身展示达成连贯的动态的语言使用过程,然而这却是本文要完成的任务。此外,远非仅仅像过去的研究那样,视连贯性为语言使用的效果,本研究将连贯性定义为语言使用者在话语产生过程中遵循的语篇建构原则,先于语言的使用结果体现在语言使用过程。本文力图揭示连贯性这一原则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如何被遵守。 Jef 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核心阐释了出于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的原因语言使用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观点。基于这一理论,本文力求对语言使用中的连贯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连贯性被定义为语篇的建构原则。人们如何达成连贯?或说达到连贯时人们做了什么?或者说达到连贯人们怎么了?本文的理论框架就此类问题建构而成,并分作三个小问题一一探讨和解答。第四章涉及第一个小问题,即遵循连贯原则的语言表达,通过分析语言单位的种类以及达成连贯的具体语言手段来说明语言的变异性。依据Sperber和Wilson对明说和暗含的划分,我们也将达成连贯的语言方式分为使用衔接手段来促成明说言语之间的连贯和利用暗含产生连贯两类。此外,依据先前提到的理论框架,这些语言手段在交际的过程中往往为了顺应具体的语境而被选择。第五章主要围绕第二个小问题,语言的顺应性,即为实现连贯这些语言选项的顺应问题而展开。顺应的语境关系涉及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前者包括语篇主题,线性序列和篇内衔接关系;后者则包涵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而且我们还简要分析在连贯原则的引导下达成交际目的的一些例子。在上述的那些语境因素中,唯有语篇主题是语言使用过程中必须去顺应的,而其他因素则是交际者可以选择去顺应的。所以之后我们分析了存在于交际过程中由于未顺应语篇主题而造成的暂时的不连贯。紧接着第六章谈及第三个小问题,在顺应过程这些语言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勇忠;信息短路下的话语标记[J];外语学刊;2003年03期
2 侯万春;衔接理论纵横谈[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史蕊;;认知语境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初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蔡蓓;英语语篇与语篇的体现[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黎清群;论英语指代词的语篇功能[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6 冀希栎;从衔接和连贯谈阅读教学[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7 谢传生;论语言变异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的实现[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8 谌莉文;文思缜密 结构紧凑——Edward VIII辞职演说语篇联结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杨自俭;语篇和语境——《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序[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程媛;;语言象似性在语篇衔接与连贯在中的作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11 徐姗姗;李茂莉;;从语篇的角度分析英语写作中的问题[J];宜春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12 闫丽君;英语语篇衔接关系与语篇生成[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3 包宝安;;试析语篇的显性和隐性衔接[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4 赵彦萍;语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5 曾博;;从衔接和连贯谈阅读教学[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07期
16 代培培;;从衔接和连贯谈阅读教学[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7 李建红;;语篇整体性建构的途径[J];外语学刊;2009年02期
18 卢秋萍;;标记主位的语篇衔接模式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9 张结根;苏传娥;;衔接研究中的几对重要区分[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0 程琪龙;信息流中的语篇连贯[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浩;;口译中的“显化”[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魏志成;;比较翻译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毛浩然;徐赳赳;;Widdowson和“前语篇”概念——《语篇,语境,前语篇——话语分析中的关键问题》介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安娜;侯敏;;基于传媒语言语料库的话语标记自动识别与消歧研究[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殷治纲;李爱军;王霞;;“嗯”、“啊”类话语标记的语音学研究[A];2007’促进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朱天文;;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评美国新闻期刊对汉语文化词语的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克友;;论语体风格和修辞意图在翻译中的连贯性体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高路;黄贤军;莫静清;杨玉芳;;汉语文本语篇语句焦点的确定[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欣;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小说语篇中话语标记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包敏娜;基于蒙古语影视剧语料库的话语标记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刘丽艳;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D];浙江大学;2005年
4 郭春燕;对话语篇的整合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廖艳君;新闻报道的语言学研究:消息语篇的衔接和连贯[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蕾;英汉大众经济语篇中奥运经济的隐喻表征[D];山东大学;2010年
7 王继楠;英汉左偏置句式的句法语篇界面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史成周;汉语叙事性语篇和描述性语篇中的信息包装[D];山东大学;2011年
9 蔡玮;新闻类语篇研究的语体学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张良田;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媛;英语语篇连贯性的语用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2 石磊;概念隐喻的语篇衔接与连续功能[D];山东大学;2008年
3 谭琳;李白五绝的衔接与连贯[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璐;语篇递模式在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理解教学中应用的实验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瑞丽;从系统功能角度阐释语境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尤静;英文编者按中的话语主题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7 刘大稳;介入理论视角下新闻评论语篇中评价性语用标记语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成方;语篇的宏观等级分析模式[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9 陈寅晓;网络英文旅游景点介绍语篇的体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沈燕;学术语类英语语篇模块标注的理论整合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朝鲜) 李光亚;分区展示连贯教学[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2 严群力;铁路提速运行图连贯效益图[N];科技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王静媛 李宁;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是连贯的[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4 第九中学 于长保;普通学校高中生有效阅读的教学体悟[N];天津教育报;2011年
5 夏涵冰;稳中求发展 基础加能力[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6 贵阳市经贸学校 张敏;英语写作课上的教学策略[N];经济信息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何国庆;重视基础 突出能力[N];湖南日报;2011年
8 ;本周推荐[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9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杨永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怎样考才科学有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古和敏;浅谈英语泛读[N];四川政协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