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视域中效率与公平的辩证法
【摘要】:
西方理论界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探讨。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分配领域中新的矛盾的出现及其尖锐化,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社会各界尤其是经济学界和社会学界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博弈论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作为一种新兴的方法理论已经飞速地、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博弈论不但改变了自然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也改变着社会科学家的思维方式。
在以往关于公平与效率的讨论中,无论是主张公平优先于效率的学者,还是主张效率优先于公平的学者,以及认为应该二者并重的学者,都不是在博弈论的视域中讨论这一问题。从博弈论的视角进行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讨论,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博弈树给人以清晰的、直观的视角感受,使人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目了然。对效率与公平进行“囚徒困境”探析,意在指出导致目前矛盾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的方法。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博弈均衡点问题,各派学者都定位在制度上,我国经过不断博弈找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解决当代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均衡点。
从博弈论的视角研究哲学问题,或者说对哲学问题进行博弈分析,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的。在“分析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埃尔斯特和罗默强烈主张把博弈论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中,他们认为博弈论是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理论分析和建立微观基础“特意锻造的工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赵汀阳研究员认为,之所以对博弈论进行哲学分析,是以促动学科之间的互相反思为目的。
博弈论在当代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中,则是以利益博弈的姿态出现的。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利益均衡,利益均衡的关键是利益协调机制,均衡机制的基础是表达的博弈。效率与公平的博弈,其实就是利益的博弈,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利益博弈中出现的利益分化,以及解决当前利益表达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