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战争·革命与吕梁山区社会之演变

刘润民  
【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广阔的敌后战场上对入侵的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持久、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和巨大贡献,山西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华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和中央军委华北分会长期驻扎山西,领导整个华北的抗日战争,并以吕梁山、太行山为依托创建了抗日根据地。作为华北游击战争战略支点的山西,起到了开展和坚持华北敌后抗战的立足点和出发地的重大作用。位于山西西部的吕梁山区是晋绥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兴县蔡家崖曾是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的中心。然而,这一地区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之中。随着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壮大以及中共在该地区所发动的一系列革命性改造,这块落后、愚昧、封闭的土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吕梁山区的地理资源环境、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环境、人文历史变迁以及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前后吕梁山区临县农村地权分配与土地使用、地租形态与租佃关系、小农社会状况、家庭手工业、农家生活、社会习俗等诸多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地考察,并与抗战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农村实行的减租减息、合理负担、纺织生产、乡村选举等政策相结合,对以临县为中心的吕梁山革命根据地区域社会经济演变的形式、特点与规律等展开深层次全方位的研究。在详实的史料和充分实证的基础上将革命中的临县乃至吕梁山区农村社会发生的变化及其如何发生的“实相”描述出来。在研究方法上,本文运用区域社会史研究的理论并借鉴社会学、经济学以及生态学等学科方法,通过对大量档案资料的实证分析及具体乡村的个案研究,同时以“以小见大”、“以下而上”的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从微观角度揭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吕梁山区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模式,并以此微观的研究为诸多宏观的考察提供缜密的实证依据。以上研究表明,吕梁山区各方面在整个抗日时期获得了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为吕梁山区民众传统生活方式的变化、社会变迁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文化条件。在这样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下,在全民动员、政策鼓励等种种合力下,吕梁山区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本文的结论还进一步说明了从1937年日军侵晋及中共势力进入吕梁山地区到四十年代,农村战争动员以及中共发动的社会革命的影响力,并在这些因素作用下发生着各种形式的演变,而且这些变化乃是该地区最普遍的现象。诸如此类的变化可以说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吕梁山区农村社会最基本的或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以上研究成果还可为中西部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度创新与革命老区“三农”问题以及革命根据地区域农民经济与社会转型研究提供学术支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巴志鹏;;民国时期的农民负担[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蔡德佳;;琼岛革命圣地——六连岭[J];中国老区建设;2006年07期
3 龙;剧作簡訊[J];剧本;1962年09期
4 ;就地取材,开展阶级教育活动[J];江苏教育;1963年21期
5 坚毅;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迎接解放战争[J];老区建设;1988年05期
6 郝海瑛;;论毛泽东与革命根据地内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J];邢台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程少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宣传工作[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李清;;东固革命根据地建设略述[J];传承;2008年02期
9 赵哲先;;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J];琼州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王克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干部教育工作的地位与启示[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1 姚国桐;;人民币的诞生[J];中国金融;1951年12期
12 段铁安;新县隆重举行“学习井岗山,开辟柴山保”五十周年纪念活动[J];中原文物;1978年03期
13 蒙万夫;自觉地“在生活中塑造自己”[J];瞭望;1984年02期
14 周士敏;;关于中国革命根据地的货币[J];中国钱币;1984年02期
15 徐承伦;;皖西革命根据地历史学术讨论会在金寨县举行[J];安徽史学;1984年05期
16 黄慰慈;工农武装割据的序曲——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述论[J];近代史研究;1985年03期
17 党阳俊;;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历史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在兰州举行[J];历史教学;1985年01期
18 许金华;;社会教育与民众心理嬗变——以江西革命根据地为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9 曹春荣;;“毛主席派人来看(亻厓)班”——追记当年中央访问团到瑞金访问[J];老友;2008年10期
20 张卫波;王瑞;;东江文化与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传统[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启斌;;简述革命根据地货币的特殊职能[A];中州钱币——《金融理论与实践》钱币专辑(十)[C];2002年
2 吴德刚;;革命根据地义务教育举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蒋相炎;单国新;傅振刚;;商城起义和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A];中国现代史论丛(上)[C];1983年
4 魏宏运;;关于“二战”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几个问题[A];中国现代史论丛(上)[C];1983年
5 李少瑜;张小泉;何光耀;;李先念指挥创建的豫鄂陕、鄂西北两个革命根据地[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6 史成群;樊增礼;;略论毛泽东对局部战争的战略指导艺术[A];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论文集[C];2003年
7 栗亚;;他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追怀廖政国将军[A];铁军骁将[C];1992年
8 王伟;张杰锋;;略论抗美援朝战争中毛泽东的战争控制艺术[A];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论文集[C];2003年
9 安子;;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发行的公债[A];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08陕西省钱币学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黄存林;;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粮食斗争[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福林;东固革命根据地专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润民;战争·革命与吕梁山区社会之演变[D];山西大学;2007年
3 蔡云辉;战争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黄琨;从暴动到乡村割据——中共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建立起来的(1927—1929)[D];复旦大学;2004年
5 张生珍;尤金·奥尼尔戏剧生态意识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刘婧;德尔斐神谕与古希腊城邦[D];复旦大学;2009年
7 刘俐莉;战争语境下的女性苦难与成长[D];复旦大学;2004年
8 梁艳华;在尘世的自由与天国的自由之间[D];浙江大学;2007年
9 王克霞;革命与变迁[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封永平;大国崛起困境的超越:认同建构与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昕;《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存在主义倾向[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汤习敏;一段苦难史的回忆[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杨波;革命·战争与村界的形成[D];山西大学;2006年
4 季雅群;生命的悲苦歌吟[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宋玮;一个青年的成长[D];河北大学;2004年
6 卢曦;管控与透明的平衡[D];四川大学;2005年
7 李雪清;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委婉语的语用学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陈明慧;纳粹德国的新闻与宣传[D];四川大学;2005年
9 朱文利;明末清初战争中女性自杀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李春利;楚竹书《容成氏》中先秦史迹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光谦;把握战略研究的基本走向[N];解放军报;2001年
2 朱明;美国能打一场“只赚不赔”的战争吗[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3 奚学瑶;霜白雁归唳秋凉[N];文艺报;2008年
4 孙晔飞;战争,从粗放迈向精确[N];中国国防报;2004年
5 杜超;战争效益:从不计代价到合理投入[N];中国国防报;2004年
6 东泓;美联航中国航班未受战争影响[N];国际商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王惠丽;北京闻到了硝烟[N];国际商报;2003年
8 志勇;重要的是对战争本质的把握[N];解放军报;2000年
9 司加;战争附加费 航运新成本[N];中国商报;2001年
10 张连;神舟的战争[N];中国经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