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局部执政的成功实践
【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华中、华南等19块抗日根据地,领导了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建设。抗日民主政权在形式上隶属于国民党中央政府,但在政权的性质、政党进入政权的途径、政权人员的阶级构成、施政纲领、政党领导方式上,却同国民党政权有着根本的区别。党领导了根据地的民主选举运动,通过民主、合法的途径进入政权系统;党制定并实施了“三三制”原则,增强与扩大了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一步提升了局部执政的能力;党提出建议并通过政权系统实施了兼顾各抗日阶级利益的经济和文化政策,开展和完善了根据地的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执政,增强了根据地内部的凝聚力;党致力于廉政建设、实施精兵简政,建立了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党规范了党组织与政权系统的关系和政权内部运行机制,按照民主和科学的精神改进和完善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在抗日根据地坚持立党为公,实行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吸引了大批进步民主势力,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最终从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局部执政和新中国建立后在全国范围执政的过程中,为开创适合中国特色的执政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经历了严重的曲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抗日根据地的局部执政过程中,进行了民主建政、民主执政的创新实践,其经验具有全国意义。对我党在抗日根据地局部执政经验进行深入研究,科学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是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迫切要求。它对于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对于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