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层价值权力的企业价值及战略管理研究
【摘要】:
传统投资决策衡量工具无法真实地反映投资预期动态情况,特别在变化的投资环境中,实际的投资利润水平与预测相左将导致错误的决策。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亦鲜有投资路径完全跟随预期数据的发展,投资者将根据更新的外界信息进行重新决策,这一切举措和质疑都引发了战略管理发展。实物期权在战略管理决策中的应用使上述问题逐渐明晰起来,它一方面帮助解释了投资者行为与投资预期的不符,另一方面又带来了新的决策路径的研究手段,让决策者更好地掌握决策变化的时间、方式等问题。战略管理、实物期权的结合改写战略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企业整体运营的思路指引了新的方向。因此,Bowman和Hurry将实物期权视为一种经济逻辑用于表现公司战略的探索过程,黄卫伟和黄志伟更是将公司拥有的实物期权统一归结在“价值权力”模式进行统一研究。
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论文明确了对实物期权进行整体研究的意义,并沿着实物期权理论发展的脉络,对其研究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得出如下路径:具体(投资)项目研究——战略方式研究——公司经营整体或实物期权整体研究。由此,论文提出实物期权研究的两个层次——项目层和战略层,并结合实物期权在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的最新集合体——价值权力,提出分层价值权力及其价值的概念。根据分层价值权力各层次在企业价值形成和构成中的不同作用,论文导出了一种全新的企业价值的循环运作关系,形成了全文的中心理论框架。其中,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过程,归纳出企业价值的三种运作模式和两个循环区,最终得到基于分层价值权力的企业价值等式,并结合实物期权的价值特征,得出“以分层价值权力为指导的企业价值非负”的战略命题。随后进一步对企业价值运作模型中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分层价值权力的企业价值运作动力及其实现条件,归纳分析过程及结果,提出了“优化学习能力是提升企业价值的最佳途经”的战略命题。将该企业价值运作理论置于企业生命周期分段的时间背景下,由此分析得出了在企业价值演化进程中分层价值权力活跃度分布,并结合动力与实现条件形成了企业价值的生命周期表现及第三个战略命题“企业在不同时期应关注重要的价值承载”。最后,论文选取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分析对象,利用实物期权实证所采用的方法,对文章提出的理论概念和模型进行了简单的验证,其验证结果支持所提理论。
|
|
|
|
1 |
张信东;吴瑕;;基于分层价值权力的企业价值[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
2 |
齐安甜,张维;实物期权框架下的企业并购价值评估[J];系统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
3 |
陈章明;曹景军;;实物期权在项目投资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年04期 |
4 |
邓光军,曾勇,唐小我;新兴技术初创企业价值的实物期权定价分析[J];系统工程;2004年02期 |
5 |
周少甫,曹小勇,欧阳琼琳;企业并购定价决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12期 |
6 |
巴圣哲;;利用实物期权增加企业并购决策灵活性[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05期 |
7 |
黄权国,王健康;实物期权计算方法述评[J];特区经济;2005年03期 |
8 |
郑德渊,李湛;R&D项目评价的实物期权方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年05期 |
9 |
黎国华,黎凯;实物期权的二叉树模型应用——不确定性环境下的投资决策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10 |
宋颖,宋兴修;实物期权法在高科技企业估值中的应用[J];山东审计;2002年04期 |
11 |
张庆伟;实物期权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
12 |
庄新田,黄小原;委托代理框架下实物期权最优投资策略研究[J];控制与决策;2003年03期 |
13 |
施丽华,余思勤;实物期权在航运企业船舶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世界海运;2003年06期 |
14 |
仲夏,吴敏;实物期权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15 |
刘照德;高新技术风险企业价值评价的实物期权方法[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16 |
张至军;实物期权:R&D投资决策的新视角[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17 |
李松,周焯华,胡丽;基于实物期权思想的企业并购价值评估方法[J];金融与经济;2005年01期 |
18 |
张西征;王静;;基于实物期权的R&D投资决策[J];商场现代化;2006年23期 |
19 |
冯文红;李淑琴;;实物期权投资决策的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年11期 |
20 |
朱其树,赵喜仓;论实物期权在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