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超冷Rb-Cs原子碰撞特性的实验研究

孟腾飞  
【摘要】: 磁光阱中超冷原子具有受外界影响小,速度低,密度高等优点,是原子分子物理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理想的研究对象。超冷原子的这些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超低温物理、超低能碰撞物理、原子高分辨光谱、量子频率标准与原子物质波的非线性光学等研究领域。超冷原子之间碰撞是原子分子物理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研究超冷原子之间的碰撞可以获得精确的原子、分子内部信息,同时超冷原子之间碰撞的研究对于研究原子弱相互作用、物质波干涉、碰撞产物的光操控等也非常重要。本文对双磁光阱中超冷铷原子和超冷铯原子之间的碰撞特性做了详细的研究。 我们在双磁光阱中实现了对铷原子和铯原子的同时冷却与俘获。在此实验环境下研究了不同俘获光功率下铷原子和铯原子在磁光阱中的同核超冷原子碰撞损耗率、在双磁光阱中的异核超冷原子碰撞损耗率。通过实验获得了磁光阱中的铷原子的碰撞损耗率βRb、铯原子的碰撞损耗率βCs,双磁光阱中铷原子的碰撞损耗率β'Rb-Cs、铯原子的碰撞损耗率β'Cs-Rb。利用Gallagher—richard理论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本文的内容主要有:简要回顾了激光冷却与俘获原子的发展史,介绍了异核超冷碰撞的研究现状和意义;在理论方面对非弹性两体超冷碰撞的物理机制做了详细分析,并利用Gallagher—richard模型对磁光阱中两体超冷碰撞做了理论分析;在实验方面建立了超冷Rb-Cs原子的实验装置,对真空系统和光路系统分别做了详细介绍,获得了超冷铷原子和铯原子,测量了铷原子和铯原子的碰撞损耗率。 本论文完成的研究工作主要有: 1、利用饱和吸收稳频技术对铷原子、铯原子俘获光和再泵浦光激光器进行了稳频。 2、在双磁光阱中实现了铷原子和铯原子的同时冷却与俘获,对实验中两种原子的数目和体积进行了测定,获得了原子数密度。 3、通过实验获得了不同功率下铷原子和铯原子的装载曲线,利用等密度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铷原子和铯原子同核碰撞损耗率、异核碰撞损耗率。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利用Gallagher-Pritchard理论模型进行了解释。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隽;备受瞩目的超冷声激光器[J];深圳特区科技;1996年06期
2 PhilipBall,吴琦;超冷的水[J];世界科学;1999年12期
3 戴闻;超冷一维玻色子系统的费米化[J];物理;2004年11期
4 戴闻;从费米原子到配对超冷分子[J];物理;2004年02期
5 邓联忠,印建平;冷原子束或超冷原子束的产生及其应用[J];量子电子学报;2005年01期
6 王正岭,印建平;势阱中超冷三能级原子的自发辐射[J];量子光学学报;2004年S1期
7 李占奎;魏计房;戎欣娟;袁小华;;液滴室内的氢液滴超冷条件下的结晶(英文)[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1年01期
8 王军民,张天才,杨炜东,贺凌翔,刘海峰,谢常德,彭墀;采用原子汽室磁光阱技术实现铯原子的激光冷却与俘获[J];光学学报;1998年12期
9 付军贤,王义遒;磁光阱中冷原子的实验特性[J];物理;2000年03期
10 张卫平;超冷原子光学与高精密原子测量仪[J];量子光学学报;2002年S1期
11 胡建军,印建平;中性原子的表面双磁光阱及其应用[J];光学学报;2005年03期
12 印建平;超冷分子物理与分子光学及其最新进展(综述)[J];量子光学学报;2002年S1期
13 胡正峰,杜春光,李代军,李师群;超冷玻色气体中电磁感应透明和慢光现象中的原子相互作用效应[J];量子光学学报;2002年S1期
14 云中客;;超冷分子[J];物理;2009年08期
15 付军贤,李义民,陈徐宗,杨东海,王义遒;磁光阱特性及冷原子集合行为的实验研究[J];量子光学学报;1998年03期
16 李义民,侯继东,杨东海,王义遒;高效率的铯原子磁光阱[J];量子电子学报;1997年06期
17 侯继东,王晓辉,陈徐宗,杨东海,王义遒;直接从气室获得3μΚ超低温铯原子光学粘团(英文)[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18 付军贤,李义民,陈徐宗,杨东海,王义遒;一种测量磁光阱中冷原子密度和温度的新方法[J];光学学报;2001年04期
19 从征;分子陷获和分子冷却新技术[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9年11期
20 刘海峰,刘长虹;全部采用国产材料和设备实现磁光阱超高真空系统[J];陕西天文台台刊;1997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丽蓉;马杰;赵延霆;武寄洲;姬中华;肖连团;贾锁堂;;超冷铯分子光谱及其应用[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2 王晓佳;冯焱颖;薛洪波;周兆英;;基于不平衡磁光阱技术制备连续型冷原子束[A];全国光电子与量子电子学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马杰;汪丽蓉;肖连团;贾锁堂;;高分辨超冷铯原子光缔合光谱及其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胡正峰;杜春光;李代军;李师群;;超冷玻色气体中电磁感应透明和慢光现象中的原子相互作用效应[A];第十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论文集[C];2002年
5 付军贤;李义民;陈徐宗;杨东海;王义遒;;磁光阱特性及冷原子集合行为的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选[C];1998年
6 王军民;闫树斌;耿涛;张天才;彭堃墀;;铯原子双磁光阱中冷原子的输运:从推载到导引(特邀)[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王军民;闫树斌;耿涛;李刚;张玉驰;张天才;彭堃墀;;铯原子双磁光阱中冷原子的输运:从推载到导引[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冯芒;朱熙文;;梯度磁场下超冷囚禁离子的量子信息处理[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王少凯;王强;林百科;王民明;方占军;;461nm激光冷却锶原子实验研究[A];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李义民;侯继东;杨东海;王义遒;;高效率的铯原子磁光阱[A];第三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姬中华;超冷铷铯极性分子的制备及测量[D];山西大学;2012年
2 马杰;超冷铯分子的高灵敏光谱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3 武寄洲;基态超冷铯分子的相干制备[D];山西大学;2012年
4 钱静;超冷极性分子的产生与动力学特性[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成;超冷分子若干问题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杨保东;阶梯型铯原子系统中双共振光抽运光谱及双色磁光阱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7 覃昉;超冷费米系统的集体激发与热力学性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冯志芳;光缔合产生超冷铯分子中的量子现象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9 王继成;Rb冷原子在磁光阱和磁阱中的碰撞截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刘涛;铯原子磁光阱及光学偶极俘获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腾飞;超冷Rb-Cs原子碰撞特性的实验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2 杨艳;光缔合制备超冷铷铯极性分子[D];山西大学;2013年
3 张洪山;超冷RbCs极性分子的制备与光谱测量[D];山西大学;2012年
4 邓元刚;超冷原子—分子慢光及旋量气体的量子调控[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马征;量子信息应用中的磁光阱及其时序控制系统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靖斌;锶光钟磁场的分析、制作与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1年
7 王波;碾压混凝土坝底孔“超冷”的温控仿真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8 卢佳佳;铯原子磁光阱及光抽运光谱的实验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9 应涛;稀薄超冷气体中的玻色—哈伯德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肖菲;光晶格中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霞;超冷分子研究成新热点[N];科技日报;2008年
2 毛黎;美研制能产生与收集超冷极化分子装置[N];科技日报;2007年
3 记者 张巍巍;科学家发明以超冷方式分离等离子体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4 张孟军;科学家制成“第六态”物质[N];科技日报;2004年
5 刘建华;低温何处是尽头[N];北京科技报;2000年
6 黄显斌 唐明山;冷热交替“绞杀”肝癌[N];健康报;2003年
7 王向娜;潘晓婷要当世界第一[N];中国体育报;2007年
8 刘霞;美首次测出物质第六态的黏性[N];科技日报;2010年
9 徐彬;我科学家提出全新方案[N];中国矿业报;2000年
10 逸清;汇源“C她V他”纯果汁上市[N];消费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