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水平短跑、跨栏运动员年度训练负荷特征的研究
【摘要】:
2009年10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山西代表团田径运动员在男子110m栏和200m决赛中取得了第七、第八名的成绩,实现了山西省在全运会短跑、跨栏项目上的突破。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访谈法等,对山西省高水平短跑、跨栏运动员年度训练负荷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其训练实践过程中练什么,练多少,怎么练三个基本问题,对负荷的内容(练什么),负荷的量度(练多少),负荷的实施(怎么练)进行训练学特征研究,探寻山西省高水平短跑、跨栏运动员年度训练负荷调控的规律。一方面为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安排训练负荷提供可循的理论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从中找出表现最佳竞技状态训练负荷实施的规律,对其进行分析归纳,为教练员今后有针对性地训练短跑、跨栏运动员实现最佳竞技状态提供实践借鉴。
(1)山西省高水平短跑、跨栏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是根据本年度的比赛任务和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与发展而制定的。
(2)山西省高水平短跑、跨栏运动员年度训练负荷内容的安排围绕专项训练进行:以专项技术训练为载体,力量训练为基础,速度训练为核心,速度耐力训练是主要内容之一。
(3)山西省高水平短跑、跨栏运动员年度大周期训练负荷的安排:根据训练和比赛任务的不同,实施三周期制。在三周期制的训练中负荷形成三个高峰,每次高峰均围绕着一次重大比赛安排,最大负荷强度安排在第三周期中出现。将各种专项训练手段以适宜的负荷方式合理的安排到周课训练单元中,大、中、小负荷交替安排,形成特定的负荷节奏。
(4)山西省高水平短跑、跨栏运动员年度训练负荷动态变化趋势:每次重大比赛前均相应地出现一次负荷的高峰,负荷曲线呈波浪式发展,量的曲线高峰先与强度的曲线高峰出现。
(5)山西省高水平短跑、跨栏运动员训练计划变更的主要原因是依据生理生化监测指标对训练负荷进行科学调控;教练员通过变更训练负荷和变更训练内容等方法来改变训练计划以达到向原定目标靠近。
(1)根据项目竞技能力的需要和运动员个体特点,设计出针对性强效果好的训练方法、手段和针对不同训练阶段的任务和不同运动员承受负荷能力特点的不同合理安排训练负荷阈值,是教练员面临的艰巨任务。
(2)在训练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原定训练计划实施必要的变更,因此,教练员在训练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要按照完成目标的需要及时调整,灵活掌握。
(3)在训练过程中,生理生化监测指标能科学的反映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运用生理生化指标科学地调控训练负荷,能有效防止过度疲劳,挖掘运动潜能,对提高训练效果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