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光纤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条纹自动识别系统设计

贾昊君  
【摘要】:本文介绍了光干涉的基础知识与光纤干涉仪的基本原理,从理论上分析了光纤应力应变过程中光相位的调制原理,以及构成光纤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必要条件。用光耦合方程推导了平行3×3光纤耦合器的耦合特性,干涉光在通过耦合器后,产生2π/3的固定相位差。并利用这一特性,组建了可以判向的迈克尔逊干涉条纹计数系统。 这一系统的光学部分,用单模光纤和平行3×3耦合器光纤代替了传统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自由空间光路系统,是一个结构简单、反应灵敏、精确度高的双光路干涉系统。其电子电路部分包括光纤传感模块、信号调解模块、判向计数模块、单片机控制通信模块,完成了光电信号的转换、信号调制、干涉条纹的判向计数以及向上位机传递数据的功能。 本文完成了对光学器件、电子器件的选择,介绍了相关电路的设计,给出了相关程序的流程图及部分代码。并利用所设计的光纤迈克尔逊干涉仪进行了应力测试,成功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存储、显示、及与上位机通信的功能。并通过对仪器的改装,完成了对仪器所采集数据的准确性测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E.G.Wolff;冯克猷;;精密干涉膨胀仪[J];国外计量;1986年04期
2 陈泽光;如何准确迅速调节迈克尔逊干涉仪[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3 郭长立;;迈克尔逊干涉仪影响因素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07期
4 王云霞,金本喜;迈克尔逊干涉仪调节方法的改进[J];淮阴工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5 王恩实,邓宇,田晓燕;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纳米级薄膜厚度的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张金平;张庆荣;赵魁芳;;空气折射率测量实验的改进[J];实验室科学;2009年04期
7 严家彪;;迈克尔逊干涉仪使用和维护保养[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86年05期
8 姜坤;朱若谷;;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微定位工作台的位移[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梁宏;王培纲;;低温对迈克尔逊干涉仪干涉调制度的影响[J];光子学报;2009年04期
10 陈业仙;周党培;关小泉;伍广胜;;一种新型迈克尔逊干涉仪条纹计数器的设计[J];大学物理实验;2009年03期
11 陈伟成;严伟国;;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纤传感实验[J];仪器仪表用户;2010年02期
12 胡孝博;刘扬正;;基于MATLAB GUI的光的干涉实验仿真[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3 周党培;关小泉;伍广胜;;一种新型迈克尔逊干涉仪条纹计数器的设计[J];光学仪器;2009年03期
14 王恩实,邓宇,宋晓东;准确测量纳米级薄膜厚度的一种方法[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5 何冰;曾立波;王先培;尹邦胜;;磁致伸缩驱动器在干涉仪动态调整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07期
16 彭秀华;杨金铱;仇春会;陶青玲;;激光点光源仪的设计及其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7年04期
17 陆大伟;;迈克尔逊干涉仪补偿板位置异常的简易校正方法[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8 梁霄;田源;刘强;;相干长度两种定义的区别和联系[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9 林二妹;林建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技巧[J];仪器仪表用户;2011年02期
20 郝久清;王莉;;Fe78Si9B13非晶合金薄带线膨胀系数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宣妮;张淳民;;静态阶梯式迈克尔逊干涉仪的风场探测[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江月;王清源;彭安尽;王璐静;;宽带3dB耦合器设计[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张海伟;史小卫;李瑞华;徐乐;魏峰;;一种新型的宽带3dB耦合器设计[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1年
4 张丽梅;王智;吴重庆;;3×3平行排列耦合器的开关特性的研究[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董爱国;周惟公;张自力;;巧用小孔遮光板[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秀丽;;DP/DP耦合器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孙茂珠;;用激光对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快速调整[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董爱国;高华;王亚芳;周惟公;张自力;;迈克耳逊干涉仪校准方法研究[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保生;王安;刘勇;;光纤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研究[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杨坚;;多线耦合器的耦合系数[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斌亮;Sagnac干涉型光纤电流传感器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2 何安;Z箍缩喷气负载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王金芳;镶嵌式光纤环中的快慢光及其提高干涉仪灵敏度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张泰石;频域OCT高速成像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关春颖;微结构光学器件功能与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6 唐晋生;大跨度物体形变双频激光光纤测量系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何俊;相控阵馈电网络中的无源器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李泽松;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金晓;超导腔-光阴极注入器物理与实验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2年
10 马宾;基于局部模式耦合理论的耦合型光纤振动传感器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昊君;基于光纤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条纹自动识别系统设计[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2 于晓阳;迈克尔逊干涉仪法测量薄膜反射率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彭水海;长周期光纤光栅耦合器的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朱培;基于双臂共享结构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滤波特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刘畅;3×3耦合器解调方法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李昭莹;基于干涉原理的微纳米测量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高亚成;光纤干涉仪稳定性及其工作点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姜上尉;基于光纤干涉仪的地震检波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申子卿;1064nm大模场单模光纤及其耦合器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任均宇;基于波分复用的大量程高分辨率光纤位移测量系统[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范存强;节能耦合器问世[N];中国石油报;2000年
2 辽宁 陈继武 黄元昆 程刚;TH904A型电话耦合器的技术改进[N];电子报;2010年
3 记者 刘泓波通讯员 王永刚;大功率柴油机耦合器机组节油又高效[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刘伊婷;家里的管道也能“上网”[N];中国质量报;2007年
5 主讲人:杨诚恩;工业用耦合器中插头、连接器的选用[N];中国工业报;2003年
6 黎冠慧;南京普天推出3G配套微波无源器件[N];人民邮电;2006年
7 ;看安普如何布线IDC[N];计算机世界;2004年
8 杨欢庆;电源:抓住机房科技创新的关键[N];通信产业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庄光平;科博会信息科技成亮点[N];经济日报;2007年
10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方勇;3G室内分布改造经验制胜[N];通信产业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