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载压阻式加速度计设计、封装与测试
【摘要】:大过载加速度计广泛应用在汽车碰撞、石油钻探、导弹引信中。论文选用大过载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为研究对象,主要技术指标为量程为10,0000g,抗过载15,0000g,封装前体积≤2mm×2mm×1.5mm。首先建立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应力分析和固有频率分析,完成了结构参数的确定,并从散热、输出一致性方面对压阻形状选用、压阻阻值设计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运用ANA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该加速度结构进行了模态仿真、10,0000g和15,0000g静力学仿真,通过仿真进一步验证了结构尺寸,并结合输出要求确定了压阻条放置位置。结合现有工艺,设计了版图和工艺流程,并对关键工艺和工艺中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然后,对加工出的传感器裸片进行了两种系统级封装,一种为热塑封,另一种为金属壳体灌封。最后对两种灌封后的传感器进行了初步测试,表明热塑封封装后应力过大,不适合用于大过载加速度计封装;金属壳体封装灌封后零偏较小,至少能承受12000g的冲击。
|
|
|
|
1 |
张仲荣;;压阻式加速度计[J];微特电机;1982年02期 |
2 |
席占稳,赖百坛;高g_n值悬臂梁式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设计[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
3 |
冷义顺;;第七章 冲击运动的测量[J];强度与环境;1978年02期 |
4 |
丁明理,王祁;提高NGIMU性能的加速度计动态补偿器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5年02期 |
5 |
祁晓瑾;刘俊;石云波;;高gn值微加速度计的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年10期 |
6 |
Carl Colson;张钦;;Seektalk铷振荡器的振动补偿[J];宇航计测技术;1984年S1期 |
7 |
黄全平,陆德仁;一种高量程压阻式加速度计的静态测试方法[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2年03期 |
8 |
康凤霞;祖静;王燕;;三轴压阻加速度计的激光干涉法冲击校准[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03期 |
9 |
王翔,张大成,李婷,王玮,阮勇,李修函,王小保,杜先锋;压阻加速度计的Au-Si共晶键合[J];半导体学报;2003年03期 |
10 |
王伟,郝雁;压阻式加速度计双端固支梁结构的设计与分析[J];传感器技术;2003年10期 |
11 |
张玲;赵玉龙;蒋庄德;田边;;基于MEMS技术梁膜结合压阻式加速度计的设计[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9年S1期 |
12 |
关凌纲;张国军;薛晨阳;蓝伟军;;三维同振柱型矢量水听器的制作[J];舰船科学技术;2009年09期 |
13 |
管前新;;电子称工作原理[J];云南冶金;1973年04期 |
14 |
;大位移巡检及传感器简介[J];航空制造技术;1979年08期 |
15 |
董世章;;压力指示器[J];中国仪器仪表;1981年01期 |
16 |
L.H.Tanner;费业泰;;测量表面光洁度的惠斯顿气动电桥[J];国外计量;1981年01期 |
17 |
孙宗禹;内圆磨削过程的控制[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1982年03期 |
18 |
汪海棠;角度、长度编码中粗大误差的纠正[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1期 |
19 |
王镒,金镇浩;测量技术中关键元器件的研制与应用[J];电测与仪表;1982年06期 |
20 |
杨承涛;用于工业机器人的传感器[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1984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