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介质大装药随进技术研究及实践
【摘要】:穿孔—随进串联战斗部是实现土壤介质中大装药随进的有效途径,它由一级穿孔装药和后级随进装药组成,作用时穿孔装药形成的聚能杆式射流穿过随进装药的中心孔对作用目标进行侵彻开孔,随后后级随进装药依靠穿孔装药爆炸产生的推动作用进入到开孔的土壤介质中,随进装药在引信的引爆下作用,实现对目标更有效的毁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穿孔—随进串联战斗部的作用过程及机理进行了研究,本文将为穿孔—随进串联战斗部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本文给出了一种新型的穿孔—随进串联战斗部模型,实现了土壤介质中大装药的随进。通过与传统串联装药对比分析,论证了其优缺点和作用过程的可行性。
2)通过理论分析和靶场试验,研究了穿孔装药爆炸形成的聚能杆式射流形成的机理,得出了药型罩顶部壁厚比对杆式射流成型的影响的规律,并对球缺罩形成的杆式射流对土壤介质的侵彻机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连续射流侵彻模型。
3)本文给出了该方案的串联战斗部简化模型,通过数值模拟仿真对穿孔—随进串联战斗部的作用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分析了两级战斗部的相互影响,选择间隔距离、弹底结构等重要因素进行了讨论。
4)根据该串联战斗部的技术要求,从其结构特点、射流特征对穿孔效果的影响规律出发,通过数值模拟仿真及靶场试验等研究方法,对穿孔装药结构和随进装药结构进行了工程设计,并对其进行了试验验证,可靠地解决了土壤介质大装药随进的问题。
|
|
|
|
1 |
张俊峰;大竹林隧道快速施工技术研究[J];隧道建设;2003年04期 |
2 |
吕文树;柔性隔热材料在装药包覆套中的应用[J];宇航材料工艺;1997年04期 |
3 |
张力,张维,孟繁举,徐雪峰;预裂爆破在阎王鼻子水库岸坡开挖中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1999年01期 |
4 |
刘冬水,曾焕友;4号岩石粉状铵梯油炸药结块原因分析及对策[J];爆破器材;2000年01期 |
5 |
曹付齐;空空导弹动力装置点火发动机装药研究[J];航空兵器;2001年05期 |
6 |
高敏,史先扬,王泽山;155mm火炮全等式模块装药的可行性讨论[J];弹道学报;2003年03期 |
7 |
邢耀国,杨欣毅,董可海,刘海峰;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缺陷失效判定研究的发展和展望[J];固体火箭技术;2004年02期 |
8 |
王玉玲,余文力,肖秀友;反应装甲冲击引爆试验研究[J];火炸药学报;2005年03期 |
9 |
周献;;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的可靠性工作探析及一点认识[J];质量与可靠性;2009年05期 |
10 |
肖忠良;;一种高渐增性燃烧的火药装药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
11 |
李守巨;何庆志;费鸿禄;;岩石爆破破坏分区的研究[J];爆破;1991年01期 |
12 |
罗运军;刘玉海;王泽山;余永刚;;发射药钝感包覆技术研究的进展[J];弹道学报;1996年02期 |
13 |
雷卫国,武杰灵;破碎燃烧高能气体压裂装药损伤对DDT行为的影响[J];火炸药学报;2003年03期 |
14 |
徐复铭;21世纪先进发射药(2):低敏感高能发射药——新配方、装药、点火和理论模拟技术[J];火炸药学报;2003年04期 |
15 |
朱号锋,苏昌银,王秀菊,霍跃西;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连续浇注工艺技术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05年02期 |
16 |
付庆海;;在外部接触爆破中起爆点位置的影响[J];爆破器材;2008年03期 |
17 |
李家敏;;几种水雷装药的评价[J];火炸药;1984年06期 |
18 |
徐更光,段明,王廷增,刘德润;TNT装药疵孔对发射安全性的影响[J];兵工学报;1993年S1期 |
19 |
桂志国;隋海洋;王明泉;;装药疵病自动检测射线图像噪声消除技术[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年01期 |
20 |
陈国技;王少龙;徐明利;李忠星;;内装炸药两种弹丸侵彻过程中装药安定性数值分析[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