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炼焦配煤与焦炭质量关联性的初步研究

杨颂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钢铁需求量逐年上升,用于炼钢冶金焦需求量也迅速增大。稳定焦炭质量,降低炼焦成本是焦化行业追求的目标。 炼焦配煤作为合理利用煤炭资源,降低炼焦成本的重要技术手段,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炼焦配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整合现有煤资源来实现预期焦炭质量指标。而焦炭质量是炼焦配煤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主要由配合煤的性质决定;配合煤的性质又是由各单种煤的性质与配比来决定。因此通过优选配合煤的煤种及优化煤种间的配比即可控制焦炭质量,降低炼焦用煤成本。 本文参考国内外大量配煤理论与方法,了解到单种煤性质与配合煤各指标以及配合煤的部分指标与焦炭部分指标有一定线性关系,而配合煤的一些因素与焦炭的强度有一定的非线性关系。因此,可以利用线性回归与工厂生产数据,设计符合实际生产的配合煤预测模型。而对焦炭质量的预测可以采用非线性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在焦炭强度预测模型建立中,考虑到在正常生产条件以及工艺条件有波动的情况下,影响因素不同而造成预测结果的差异。在正常生产时,选用配合煤的挥发份、粘结指数两因素建模。通过计算,得出焦炭的强度M25和M10的实测值和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1.69%和2.32%,因此可以认为运用此模型能得到相对可靠的预测结果。而在生产、工艺条件有波动的情况下,选用焦炉平均温度、结焦时间、细度以及配合煤的挥发份、粘结指数五个因素为变量,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焦炭质量预测模型。通过计算,得出焦炭的强度M25和M10实测值和预测值相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69%和1.50%,因此可以认为运用此模型得到相对可靠的预测结果,且精度更高。实验结果表明配煤炼焦过程的复杂关系可以用基于统计理论的支持向量机来正确描述,为进一步提高焦炭质量预测准确性和科学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对于焦化企业而言,一个新配煤的确定须先通过半工业试验验证后方可进行工业焦炉生产。选用经济可靠,操作简便的炼焦试验方法,就可以节约焦化企业大量的物力、财力。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与所研究焦化企业相适应的炼焦试验方法——20kg铁桶试验。发现在煤饼与铁桶之间间隙为23mm,堆密度为1.2t/m3时,铁桶试验结果可较好地预测工业焦炉成焦强度,其预测模型方程如下: 当置信度为0.95时,M25=1.015M25铁桶+0.765;M10=1.033M10铁桶-2.86; 最后,本文首次运用数学模拟与20kg铁桶试验结合的方法进行炼焦配煤试验。首先通过焦炭质量预测模型优化若干个炼焦配比,然后选用以上配比进行20kg铁桶试验,根据铁桶试验结果确定最终配比。在整个过程中,由于焦炭质量模型和炼焦试验方法准确可靠,可以快速有效地确定配煤比,为选择经济可行的配煤方案提供依据。从而优化配煤方案,在保证焦炭质量基础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焦化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彬彬;吴贤熙;;煤岩学在焦化行业中的应用概述[J];冶金丛刊;2009年06期
2 胡德生,吴信慈,冒建军,曹进;宝钢炼焦配煤的技术进步[J];钢铁;2004年01期
3 任学延;张代林;张文成;许立信;王春花;郑明东;;梅山焦炭质量预测模型的研究[J];煤化工;2010年01期
4 徐筱鹏;陈鹏;;应用容惰比选择扬钢炼焦配煤[J];煤炭科学技术;1991年01期
5 延云生;开展多煤种小配比配煤 稳定提高焦炭质量[J];包钢科技;2005年03期
6 郑明东;严文福;;我国配合煤质量与评价方法研究[J];燃料与化工;1996年05期
7 郑先勇;李海量;;优化配煤结构的研究与应用[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年04期
8 ;冶金工业部配煤技术革命会议纪要[J];钢铁;1965年07期
9 吴信慈;刘月初;;宝钢炼焦配煤与焦炭质量[J];钢铁;1988年09期
10 罗卫荣;;酒钢利用黏结剂配入无烟煤生产焦炭的实验研究[J];甘肃冶金;2010年04期
11 王德海;王克义;余江龙;常丽萍;;配煤技术的发展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14期
12 傅永宁;;利用膨胀度及流动性选摆炼焦配煤[J];钢铁;1964年04期
13 方懿;靳松;;浅谈高硫高灰煤在炼焦配煤中的合理使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6期
14 王海燕;煤岩学与炼焦配煤技术的发展[J];煤质技术;2004年06期
15 谢海深;孟军波;刘永新;吕庆;;配煤优化模型及其专家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年05期
16 师国利;;焦油渣配煤炼焦工艺方案[J];神华科技;2010年02期
17 王慧春;;几种原煤的可选性及焦炭质量的评价[J];燃料与化工;2011年02期
18 A.Colletta;陈兵;;焦炭质量对高炉生产的影响[J];武钢技术;1993年04期
19 赵树果;单晓云;陈少敏;宋焕虎;;人工神经网络在炼焦配煤质量预测模型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2006年07期
20 ;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煤焦所[J];燃料与化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涛;郑保国;吴继扬;薛立民;张成祥;曹贵杰;王金花;许传智;;首钢提高焦炭质量,降低生产配煤成本的实践[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东涛;郑保国;吴继扬;薛立民;张成祥;曹贵杰;王金花;许传智;;首钢提高焦炭质量,降低生产配煤成本的实践[A];高炉炼铁用焦炭质量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3 赵俊国;周师庸;汪琦;;炼焦煤性质与高炉焦炭质量[A];高炉炼铁用焦炭质量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4 李志谦;闫小平;;宣钢提高焦炭质量技术措施[A];2006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C];2006年
5 郑文华;张晓光;;采取技术措施 提高焦炭质量[A];高炉炼铁用焦炭质量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6 周兵祖;舒帮君;付强;李自仁;;合理利用煤炭资源 优化配煤提高焦炭质量[A];高炉炼铁用焦炭质量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7 许满兴;;焦炭质量对高炉炼铁指标的影响与改善焦炭热态性能的途径及举措[A];2010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C];2009年
8 郑文华;刘洪春;;中国焦炭质量现状及改善焦炭质量的措施[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卷)[C];2001年
9 李维忠;;结焦时间对焦炭质量影响的试验研究[A];苏鲁皖赣四省金属学会第十三届焦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维兴;;提高焦炭质量的技术措施[A];高炉炼铁用焦炭质量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吕青;思维进化和支持向量机理论及其在炼焦配煤优化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余广炜;利用焦化工艺处理废塑料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3 王伟;炼焦过程综合生产目标的智能预测与协调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颂;炼焦配煤与焦炭质量关联性的初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彭靖;不同炼焦方式对焦炭质量的影响[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3 来威;新投产焦炉提高焦炭质量的探索[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4 宗男夫;炼焦用煤热解及其煤焦气化的热分析动力学与结焦性指标[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5 张伟峰;焦炭生产产品质量建模及其质量优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6 张纪民;焦化厂固体废弃物在配煤炼焦中的应用[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7 范程;大容积焦炉对配合煤质量指标要求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8 吕大光;焦炭质量预测及高炉优化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刘君贤;焦炉生产过程焦炭质量与炼焦能耗智能预测模型[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张娓娓;焦炭生产过程质量模型建模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渤海期货 温京海;焦炭质量标准与检验[N];期货日报;2011年
2 记者 刘祥 通讯员 张娜 郑辉 傅桂英 陈洋;河北钢铁承钢“重拳”保焦炭质量[N];中国冶金报;2011年
3 蔡学斌;攀钢采取措施提高焦炭质量[N];中国冶金报;2003年
4 记者 覃守超 通讯员 郭向军;柳钢焦化厂焦炭质量提高了[N];中国冶金报;2004年
5 崔赵蕾;莱钢焦化厂焦炭质量水平显著提高[N];中国冶金报;2011年
6 王甘霖 马希博;我国炼焦工序技术装备如何进一步优化[N];中国冶金报;2011年
7 田青 徐万飞;马钢煤焦化焦炭质量稳定达标[N];中国冶金报;2010年
8 山西西山煤气化有限责任公司 徐建明;影响焦炭质量因素的探讨[N];山西科技报;2010年
9 太钢焦化厂 田秀林;浅谈炼焦操作对焦炭质量的影响[N];山西科技报;2001年
10 记者 张邦绪 周军 通讯员 鹿雯立;攀钢煤化工公司力保焦炭质量[N];中国冶金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