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英语课堂互动和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众所周知,近年来教育的中心已经从传统的“教师中心式”转为“学生中心式”。在外语教学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始研究和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相关的因素。此外,外语教学与研究领域已经强调通过探索个体情感因素来解释个体语言学习能力差异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影响个体语言学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情感因素是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
根据与语言学习相关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和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以及以往的文献回顾,本研究旨在探索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的关系。在该项目中,调查研究对象是太原理工大学非英语专业的三本学生,作者对他们在学期开始和学期末做了两次关于英语课堂互动和自我效能感的问卷调查,对所收集的数据用SPSS17.0进行了分析。
作者首先通过描述统计分析对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和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方面所持的观点和态度做了调查,接着作者对英语课堂互动和自我效能感做了相关分析。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的指导,作者在英语课堂中设计了各种活动和项目,运用了适当的培训策略来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英语课堂互动。在学期末,作者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学生在关于英语课堂互动和自我效能感问卷调查中的前后两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为了使该研究更科学更全面和深入,作者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该研究中,作者为每位学生制做了档案,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在英语课堂上的表现和感受并作自我反馈。此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作者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状态进行了详细的课堂观察。
定量和定性研究都表明英语课堂互动和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积极显著的关系。而且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总体提高,英语课堂互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该研究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大体上是比较成功的,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当然该研究还有很多不足和缺陷,作者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
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该研究的背景知识同时引出了自我效能感和英语课堂互动的相关信息。第二章论述了与语言学习相关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和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并且全面详细的回顾了相关文献和研究。第三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方案。第四章和第五章阐述了定量和定性研究结果并且结合相关理论和文献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一章是结论部分,该部分总结了全文,同时提出了该研究的意义和不足之处并且为以后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