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污泥固化和焚烧及其重金属浸出的试验研究

邹升升  
【摘要】:虽然污泥量只占污水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是污泥的处理费用却很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污泥产量也在不断提高,对污泥的处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对于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视不够,监管不严等原因,导致我国目前的污泥处理水平达不到社会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的污泥处理以简单的农用和填埋为主,但是未经严格处理的污泥用于农用会造成二次污染问题;用于填埋由于污泥含水率高、有机质含量高、力学性质差等特点会造成填埋场的塌陷等问题,目前填埋场已经基本不允许污水厂的污泥直接进行填埋。随着社会的发展,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日益严峻。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重点对污泥处理中的污泥固化和污泥焚烧两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包括: (1)本文在传统只用水泥固化污水厂污泥的基础上,添加粘土作为骨料,作为一种新的污泥固化方法。在污泥中加入水泥和粘土,比单独采用水泥固化后的污泥强度明显提高。这说明加入的粘土起了很好的骨架作用,对固化后的污泥强度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在粘土掺入量较低的情况下,固化污泥的强度随粘土掺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粘土掺入量超过某个峰值后,固化污泥的强度随粘土掺入量的增加而减小。这是因为粘土过多,水泥水化产物不足以和粘土完全反应而导致固化污泥强度下降。该峰值会随水泥掺入量的变化而变化。该方法操作简单,能有效提高污泥强度,比单纯添加水泥的成本低,有较好的经济价值,但当添加的材料过多时,会影响固化污泥的体积,增加处理成本。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达到合理效果。 (2)污泥固化体对污泥中重金属的稳定受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的影响。通过改变污泥粒径,浸取液的pH和Eh等试验可以发现,将污泥固化体碾碎后,重金属的物理封闭效应受到影响。这主要是水化产物的微观结构被破坏引起的:当污泥粒径小于1.0m时,物理封闭效应逐渐减弱;当小于0.15mm,物理封闭效应基本无效,此后对重金属的稳定主要是化学稳定。pH值越低,Eh值越高,污泥固化体的重金属浸出率越高。但当污泥经过固化后,一方面提高了污泥本身的pH值,降低其Eh值;另一方面,还能有效抵抗污泥pH和Eh的变化,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污泥通过固化后,一方面能有效抑制微生物(主要是硫杆菌)的活性;另一方面还能对微生物(主要是硫杆菌)的入侵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当微生物的量不超过某个量时,微生物的活动基本不会对污泥重金属的浸出有影响。 (3)焚烧是污泥最终处置的最有效和彻底的方法,尤其是污泥中有机质含量较高时该方法比其它方法更为合适。本文提出了将污泥与煤粉混合提高混合污泥的热值,达到电厂煤的热值要求,用作电厂发电。该方案既处理了污泥,保护了环境,又开发了污泥的利用价值,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并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其中体积比泥50%、煤40%、石灰5%、木屑5%的配比经济效益较好并能达到电厂煤的要求,可供参考。对污泥焚烧灰的重金属浸出试验表明,重金属浸出率在振荡8小时是极大值,之后趋于稳定。污泥焚烧灰的重金属浸出率随pH升高不断减小,在pH大于6后趋于稳定。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剑波;宁寻安;刘敬勇;张凝;杨佐毅;田宇;;印染污泥固化及稳定化处理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2 李桂菊,王峰,徐娜,章川波;污泥固化技术的进展[J];西部皮革;2005年10期
3 易进翔;王佩;薛飞;徐菲;;市政污泥固化土填埋处置中的压缩特性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6年01期
4 俞梅;;污泥固化抗压强度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0年08期
5 李磊;朱伟;林城;;硫杆菌对固化污泥中重金属浸出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6年10期
6 曹胜;董晓楠;邢延峰;;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固化处理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年08期
7 刘章锋;;煤矸石污泥固化机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年49期
8 陈跃卫;;城市污泥新型固化及恶臭抑制技术研究[J];山东化工;2021年04期
9 龚丽芳;马迎辉;陈繁忠;吴浩亮;杜伟志;;印染污泥固化处理的实验研究[J];环境工程;2014年S1期
10 李仕文;宁寻安;邓忠良;宋金有;余雅旋;张凝;苏伟健;;造纸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年08期
11 郑修军;朱伟;李磊;徐志荣;屈阳;;污泥固化材料优选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S1期
12 王艳军,苏会东,瞿显明;污泥固化吸收造纸黑液制作路面砖[J];沈阳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3 叶运弟;;有机污泥固化清洁生产技术及其机理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1年06期
14 车承丹;朱南文;李艳林;赵玲;叶清;;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固化处理技术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3期
15 李铭;余太平;杨早;包申旭;;污泥固化稳定技术在南太子湖环境整治中的工程应用分析[J];净水技术;2021年03期
16 田宇;邓忠良;宁寻安;刘敬勇;周剑波;;制革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J];环境化学;2012年01期
17 宁寻安;田宇;周云;刘敬勇;李磊;杨佐毅;;制革污泥及其固化块的微观结构研究[J];功能材料;2012年03期
18 常方强;涂帆;罗才松;;污水处理厂污泥固化及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9 李磊,朱伟,林城;骨架构建法进行污泥固化处理的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5年06期
20 王庚午;陈杰烽;舒翰璋;;强酸溶液腐蚀条件下污泥固化体力学特性[J];砖瓦;201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钟学才;何长顺;刘守龙;樊睿;;株洲清水塘镉污染水塘污泥水泥固化的浸出效果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2 杨珊珊;李依丽;李旭;张书景;尹晶;李利平;;北京市檀州污水处理厂污泥固化实验效果的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3 张瑶;;宁波市重金属污泥安全处置技术分析[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4 郑修军;朱伟;李磊;徐志荣;屈阳;;污泥固化材料优选试验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5 陈延昌;王利新;王琦;;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石膏三元复合胶凝材料对高含水率污泥的固化机理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6 张雪英;周立祥;黄焕忠;;堆肥处理对污泥腐殖物质形态及其重金属分配的影响(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7 程五良;徐水云;陈玲;赵建夫;;城市污水厂污泥土地利用的重金属风险评价[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8 杨璐;吴龙华;黄玉娟;马婷婷;李柱;程苗苗;骆永明;;不同土壤类型连续施用污泥的环境效应[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C];2015年
9 陈立平;赵鲁;郭鹏;贾宝祥;郑晓伟;郭栋;张骥;;生物技术综合处理城市污泥的资源化[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0 李浩;杨期勇;熊兵;;生物淋滤技术在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应用进展[A];第六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11 周顺桂;周立祥;王世梅;方迪;占新华;;黄铁矿与硫粉配合使用提高污泥重金属淋滤效果的研究(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12 张健;章菁;U.Leidel;高世宝;;污泥加钙二级处理的工艺基础与应用[A];贯彻循环经济促进法开发固体废物资源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3 张健;章菁;U.Leidel;高世宝;;污泥加钙二级处理的工艺基础与应用[A];2009(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中国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论文集[C];2009年
14 刘洁;李彦春;杜毅;孙志明;;制革污泥制备陶粒的试验研究[A];2010年全国皮革化学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5 陈祥;包兵;张惠心;;不同种类污水污泥对三种花卉生理特性的影响[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16 邓彪;魏彬;刘晓晨;韩宁;卢凯;张晓正;;污泥好氧发酵产品用于园林绿化的研究[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5年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7 许文;费颖恒;张琳;赵丹;郭亮;晁元卿;;限氧热处理对污泥重金属含量和浸出的影响[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8 周立祥;;生物沥浸法促进污泥深度脱水的原理及工程应用[A];2014年第12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19 王辉霞;孙英杰;李捷;;泥炭、粉煤灰在污泥堆肥中应用初探[A];第七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0 谌思嘉;封莉;左壮;张静慧;阜崴;张立秋;;污泥堆肥用于沙荒地造林过程中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A];2016全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磊;污泥固化处理技术及重金属污染控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2 涂剑成;污水厂污泥中重金属脱除技术及污泥特性变化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刘福东;填埋场固化污泥屏障材料的阻滞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陈丽梅;污泥与垃圾掺混焚烧特性及二次污染物炉内协同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
5 黄兢;胞外聚合物对重金属捕集及对污泥微泡扩增的行为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6 储双双;污泥重金属在土壤-水-林木系统中迁移转化特征及生态风险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9年
7 李晓阁;印染污泥的生态治理[D];东华大学;2009年
8 杨博;污泥屏障控制酸性矿山废水污染的可行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侯海盟;城市下水污泥循环流化床焚烧及排放特性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10 于冰冰;有色冶炼废渣及污泥中砷固定化效应与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20年
11 陈玉成;表面活性剂对植物吸收土壤重金属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12 陈建标;炼化废水污泥混煤热解燃烧特性及动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13 王杰;不同堆腐条件下污泥中多环芳烃变化特征及在土壤—植物中迁移规律[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14 余万;水处理污泥干燥特性及过程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5 王伟云;污泥间接薄层干燥与热压力耦合脱水干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6 李淑更;脱水污泥的土地资源化利用及其环境效应的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17 赖晓君;芬顿或过硫酸盐降解印染污泥中PAHs的氯化产物生成机制[D];广东工业大学;2021年
18 孙红杰;芦苇床生态稳定污泥的效果与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19 胡益;污泥干燥及干污泥与煤混烧官能团演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0 时亚飞;活化过硫酸盐—骨架构建体复合调理污泥深度脱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邹升升;污泥固化和焚烧及其重金属浸出的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周剑波;印染污泥固化/稳定化试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3 李辕成;铜冶炼污泥固化/稳定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4 田宇;制革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5 钟晓凯;冻融与循环荷载作用下污泥固化轻质土力学及其结构特性研究[D];天津城建大学;2018年
6 李紫叶;污泥固化剂的优化配制及其对污泥固化效果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游俏;腐熟污泥去除水中重金属的基础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王力;利用磷石膏、粉煤灰和电石渣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陈威;污泥固化结实体的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特性[D];武汉轻工大学;2015年
10 朱轩;污泥灰渣中磷与重金属回转窑煅烧分离基础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11 王宇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固化处理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12 杨俊;污水厂污泥配制水泥及其结构固化行为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3 张栋;浓浆铁氧体法对污泥中重金属稳定化的实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14 余观梅;粉煤灰对污泥中重金属的钝化作用及其在园林绿化应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15 王庚午;化学溶液腐蚀下污泥固化体力学及渗透特性[D];武汉轻工大学;2016年
16 李宇峰;地聚物基复合污泥固化剂制备及其应用于污泥资源化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20年
17 王白雪;改性粉煤灰钝化污泥重金属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8 魏培涛;印染污泥与木屑混燃特性及重金属排放特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19 胡聚豪;城市污泥固化技术及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20 彭勃;工业污泥与生物质共热解制炭及其重金属固化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2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孙吉晶 奉化记者站 吴培维 黄成峰;奉化实施污泥固化处置[N];宁波日报;2012年
2 记者 张锦;污泥固化制成再生燃料[N];昆明日报;2013年
3 记者 赵维光;可年处理有害污泥54万吨[N];文汇报;2010年
4 罗涟浩张伟 吕芳;含重金属的污泥变成了优质水泥[N];宁波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慕悦 特约通讯员 刘志云 胡诗尧;污泥没了 城市美了[N];中国能源报;2019年
6 李海林 特约记者 张友谊;新技术创出绿效益[N];中国交通报;2015年
7 见习记者 王彩娜;专家建议污泥发电需“因泥制宜”[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8 记者 曹爱方 实习生 许蕾 通讯员 谢小诚;每吨污泥可以发电50千瓦时[N];宁波日报;2006年
9 北仑区报道组 陈未鸣 赖刚 周骏;烂污泥也能发电[N];浙江日报;2006年
10 实习生 李新蕾 本报记者 张晔;微生物清道夫:让污泥“洗心革面”[N];科技日报;2012年
11 记者 李志清 通讯员 孙大牛;污泥发电:节地减污染[N];绍兴日报;2009年
12 记者 曹爱方 通讯员 谢小诚 李静;一吨污泥可发电264度[N];宁波日报;2009年
13 证券时报记者 吕婧;富春环保污泥发电项目年内投产[N];证券时报;2011年
14 记者 陈雅珍 何东升;直叫垃圾成宝贝[N];宁波日报;2009年
15 季汉珊 记者  吕宁丰 实习生 周蓉;10个月“吃掉”污泥万吨[N];南京日报;2007年
16 本报记者 周洁;污泥“解毒”变“绿色燃煤”[N];河北日报;2014年
17 本报记者 韩光亮 通讯员 王文辉 刘玉龙;日“吃”污泥800吨 年可节煤8万吨[N];青岛日报;2010年
18 韩光亮 刘涛 刘玉龙;胶南居民今冬取暖烧“污泥”[N];青岛日报;2010年
19 本报记者 李惠钰;生物沥浸技术助污泥“净身”[N];中国科学报;2016年
20 本报记者 陈旻;生物发酵,让污泥成了宝贝[N];福建日报;201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