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稀土掺杂AlF_3-YbF_3上转换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

张树全  
【摘要】: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应用领域广阔,前景乐观。如用于固态激光器、激光防伪、三维立体显示和LED背光源等等。因此,对上转换发光材料的的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虽然各国对这方面的研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是研究结果表明,真正可以实际应用的材料仍然很少,除了NaYF4和Y202S以外,其他上转换发光材料还没实现商品化。基于此,目前对新型、高效的上转换发光基础材料的研发仍是各国研究者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本论文首先合成了单掺Er3+和单掺Tm3+的A1F3-YbF3上转换材料并对其发光过程做了初步的研究,进而通过Er3+、Tm3+共掺实现A1F3-YbF3上转换白光材料。并对Yb3+到Er3+和Tm3+的多步能量传递过程,以及Tm3+到Er3+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做了初步的研究。 1.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A1F3-YbF3:Er3+荧光粉,XRD图谱表明:A1F3-YbF3:Er3+上转换荧光粉是由三方A1F3相和正交YbF3相组成;从上转换荧光光谱中可以看出:A1F3-YbF3:Er3+荧光粉的光谱中含有波长为410nm的蓝光峰、550nm的绿光峰和660nm的红光峰,分别对应于Er3+离子的2H9/2→4I15/2、4S3/2→4I15/2和4F9/2→4I15/2能级的跃迁,并且当Er3+离子的掺杂浓度为0.7mol%时,荧光粉的红光(660nm)的发光强度最强;此外通过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激发光功率可以知道:A1F3-YbF3:Er3+荧光粉的红光(660nm)发射对应的是双光子吸收过程(n=2.24),而绿光(550nm)和蓝光(410nm)的发射分别对应于Er3+离子三光子吸收(n=2.72)和四光子吸收(n=3.64)过程。 2.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A1F3-YbF3:Tm3+荧光粉XRD图谱表明:A1F3-YbF3:Tm3+上转换荧光粉是由三方A1F3相和正交YbF3相组成;从上转换荧光光谱中可以看出:A1F3-YbF3:Tm3+荧光粉含有波长为360nm的紫外峰、450nm的蓝光峰、700nm的红光峰和800nm的红外光峰,分别对应于Tm3+离子的1D2→3H6,IG4→3H6,1G4→3F4和3H4→3H6能级的跃迁,其中360nm紫外发射峰的强度最强;此外通过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激发光功率可以知道:A1F3-YbF3:Tm3+荧光粉的紫外光(360nm)发射对应的是三光子吸收过程(n=2.96),而蓝光(410nm)、红光(700nm)和红外光(800nm)的发射分别对应于Tm3+离子三光子吸收(n=3.07)、三光子吸收(n=3.19)和双光子吸收(n=2.04)过程。 3.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AlF3-YbF3:Er3+/Tm3+上转换白光荧光粉,XRD图谱表明:A1F3-YbF3:Er3+/Tm3+上转换白光荧光粉是由三方A1F3相和正交YbF3相组成;从上转换荧光光谱图中可以看出:波长为410nm的紫光发射峰、550nm的绿光发射峰和660nm的红光发射峰分别对应于Er3+离子的2H9/24I15/2、483/2→4I15/2和4F9/2→4I15/2能级的跃迁,而波长为360nm的紫外发射峰、450nm的蓝光峰、700nm的红光峰,分别对应于Tm3+离子的1D2→3H6、1G4→3H6和1G4→3F4能级的跃迁,Er3+离子发出的光与Tm3+离子发出的光最终混合成白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元红;庄卫东;高文贵;胡运生;何涛;何华强;;硼酸对亚微米级Ca_3Sc_2Si_3O_(12):Ce绿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0年11期
2 杨英;陈永杰;李郎楷;耿秀娟;;橙红色荧光粉Mg_(2-x)SnO_4∶Eu_x~(3+)发光性能的研究[J];沈阳化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杨英;吴茜;耿秀娟;陈永杰;;(Y_(1-y),Gd_y)_(3-x)Al_5O_(12):Ce_x~(3+)荧光粉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的研究[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王灵利;倪海勇;张秋红;;新型FED荧光粉MSi_2N_2O_2:Eu~(2+)(M=Sr,Ba)的发光性能[J];发光学报;2011年06期
5 ;关于彩色电视蓝色荧光粉的研究[J];发光学报;1975年04期
6 ;发光、荧光材料[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8年02期
7 毛向辉;律微波;;(Ce,Tb)ZnAl_(11)O_(19)荧光粉合成方法的改进[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9年01期
8 梁利芳;康翻连;张丽霞;;LiBaF_3∶Yb~(3+)/Er~(3+)(or Ho~(3+))的水热合成及上转换发光性能[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9 任强;何丽萍;;近紫外激发的荧光粉的获取方法和影响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因素[J];四川有色金属;2011年02期
10 牛春晖,曹望和,臧春雨,陈宝玖;Tm~(3+)/Yb~(3+)掺杂亚碲酸盐玻璃蓝红光上转换的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02年03期
11 郑飞;赵士龙;徐时清;邓德刚;李晨霞;;Er~(3+)掺杂含Ba_2LaF_7纳米晶氧氟硼硅酸盐玻璃陶瓷发光性能的研究(英文)[J];光子学报;2009年09期
12 郭艳艳;王庆凯;吴杏华;曾玮;王殿元;王波;;785nmLD激发下Tm~(3+)/Ho~(3+):Y_2O_3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光[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年01期
13 化明利;荧光粉的基本制作过程及分析[J];河南科技;1995年05期
14 温磊,杨建虎,胡丽丽;掺Er~(3+)卤碲酸盐玻璃上转换能级寿命和发光性能研究[J];物理学报;2004年12期
15 温磊;张丽艳;杨建虎;汪国年;陈伟;胡丽丽;;掺铒氟(卤)磷碲酸盐玻璃的上转换发光性能研究[J];物理学报;2006年03期
16 ;发光与发光器件[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0年03期
17 赵丽娟,杨健,孙聆东,许京军,金杰,张光寅;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中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泵浦激光功率的非平方关系(英文)[J];光电子.激光;2001年12期
18 刘晃清,吴长锋,秦冠仕,林海燕,秦伟平,张继森,赵丹,任新光,吕少哲;二氧化锆纳米材料中三价铒离子的上转换发光(英文)[J];发光学报;2002年06期
19 杨魁胜,梁海莲,张希艳;Yb~(3+),Er~(3+)双掺上转换玻璃陶瓷[J];发光学报;2004年04期
20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发明对荧光粉表面进行纳米包覆的低热固相方法[J];人工晶体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鋆鑫;李耀刚;张青红;王宏志;;N掺杂Ba_2SiO_4:Eu荧光粉发光性能的调控[A];第十二届全国LED产业研讨与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庄卫东;黄小卫;何华强;武杰;鱼志坚;盛照昆;韩钧祥;;掺杂对BaAl_(12)O_(19):Mn荧光粉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3 张俊英;张中太;唐子龙;;(Ce_(0.67)Tb_(0.33-x))Mn_xMgAl_(11)O_(19)荧光粉的合成及发光性能[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岑锦升;张伟;赵韦人;罗莉;盛霞;赖菊兰;;铟取代YAG:Ce的合成和发光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5 谢木标;梁宏斌;苏锵;;绿色发射荧光粉Li_2Ba_(1-x)Eu_xSiO_4的紫外可见和低压阴极射线发光特性的研究[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褚明辉;王建;黄先;吴庆;刘学彦;侯凤勤;赵成久;张立功;范翊;罗劲松;刘丽;蒋大鹏;申德振;;荧光粉在白光LED中的作用[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刘元红;庄卫东;高文贵;胡运生;何涛;何华强;;Ce~(3+)→Pr~(3+)的能量传递对白光LED用荧光粉Ca_3Sc_2Si_3O_(12):Ce~(3+)的影响[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吴佳蓁;陈登铭;;(Y,Gd)(P,V)O_4:Eu~(3+)荧光粉制程与真空紫外光谱之研究[A];第五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焦桓;廖复辉;荆西平;;Gd掺杂对Y_2SiO_5:Ce荧光粉发光性能和形貌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张其土;张乐;许乃岑;韩朋德;王丽熙;;Sm、Tb共掺杂Y_3Al_5O_(12):Ce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A];2010年海峡两岸功能性复合材料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艾华;飞秒激光激发稀土掺杂铌酸锂单晶的上转换发光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徐玲玲;稀土掺杂氧化物显示用荧光粉的合成与发光性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汤安;白光LED用含铟及铌酸钆红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熊丽琴;上转换发光稀土纳米材料和磷光铱配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成像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庞涛;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材料制备与发光性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郑克志;稀土掺杂微纳材料中高阶多光子上转换发光及其电子布居过程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义飞;新型照明显示器件用铝酸盐荧光粉的优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杨秀芳;硅氧氮化物荧光粉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贺明睿;稀土掺杂六铝酸盐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10 梁会娟;稀土掺杂氧化物和氟化物的上转换荧光增强以及光谱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亮;太阳能电池用上转换荧光粉的制备与性能表征[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潘政薇;白光LED用硅酸盐基稀土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张鑫博;溴氧化物上转换荧光粉及白光LED用硅酸盐荧光粉的性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堂刚;可见—紫外上转换材料的研制及其在光催化剂中的应用[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5 吴琴;氟氧硅铝酸盐上转换白光粉的制备及其光谱特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胡江峰;Ca_2MgSi_2O_7和Sr_4Si_3O_8Cl_4基硅酸盐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刘宾;稀土掺杂CaLaAl_3O_7荧光粉发光性能及木糖醇振动光谱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8 宋晓晓;白光LED用硅酸盐荧光粉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武祥;等离子体用绿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10 贾俊娇;镓酸盐和硼酸盐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通讯员 罗正然 特约记者 邱柏星 姜宁;准星上涂啥荧光粉?[N];解放军报;2010年
2 李晓岩 王启兵;我拥有PDP荧光粉自主核心技术[N];中国化工报;2006年
3 殿奇;彩色LED用荧光粉尚待创新[N];消费日报;2008年
4 记者 安岚坡;“江南荧光”研发出LED高性能荧光粉[N];消费日报;2009年
5 林木;中国稀土控股公司拟投资2.2亿元建荧光粉生产线[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6 崔劲杨;彩虹CRT荧光粉占全球60%市场[N];中国电子报;2009年
7 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万国江复旦—科恒发光材料研究中心 胡学芳;灯用稀土荧光粉面临的新课题[N];消费日报;2008年
8 王迅;灯用稀土荧光粉国际会在苏州召开[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9 于洋张兆军;彩显荧光屏产业化关键技术获突破[N];科技日报;2008年
10 苏庆先;我国高效能LED荧光粉制造技术取得重大进展[N];消费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