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增压柴油机掺水试验与仿真研究

刘伟伟  
【摘要】:石油紧缺和环境污染是内燃机发展面临的两大难题。目前应对的主要措施是寻找清洁替代能源,改善燃烧过程和进行相应的后处理措施。柴油掺水燃烧能够改善燃烧过程,降低NOx的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本文主要进行了柴油掺水乳化的仿真研究和进气道喷水的台架试验研究,分析柴油掺水燃烧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和振动特性的影响。 本文借助于FIRE软件,建立了4100QBZL增压柴油机仿真模型,并且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柴油乳化掺水的计算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柴油乳化掺水燃烧后NOx排放降低10%-25%,碳烟的排放也有改善。但是,当乳化掺水比例达到30%时,NOx排放降低不明显,碳烟升高,燃烧过程剧烈。因此,柴油乳化掺水比例以20%比较合适。 本文在分析柴油掺水燃烧的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一套进气道喷水系统,直接将喷嘴固定在进气道上,并设计了电控单元,可以精确控制进气道喷水量。通过在4100QBZL增压柴油机上进行不同喷水量的台架试验,得出结论:进气道喷水增加了压缩负功,延长了滞燃期,增加了预混合燃烧的比例,降低了预混合燃烧过程发动机的缸内温度,NOx排放降低10%-30G%,CO在低速低负荷时升高,碳烟和HC的排放基本保持不变,柴油机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稍有改善。 本文同时对试验测量的振动信号进行了分析,分别测试了柴油机缸体和缸盖的振动信号,并对信号进行了傅立叶变换得到幅频特性,同时结合缸内压力升高率的变化分析进气道喷水对柴油机振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气道喷水量的增多,增压柴油机压力升高率、缸体和缸盖的振动增大;不同进气道喷水量对缸体和缸盖振动的影响与柴油机压力升高率的变化趋势相同,可以利用缸体和缸盖的振动信号初步分析进气道喷水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化河;使用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应注意些什么?[J];汽车运用;2003年04期
2 张子实;;柴油机是怎样进行分类的?[J];渔业现代化;1982年04期
3 文世骐,周启德,刘桂莲,何万样,程熙,李雨荣;某国起重机用增压柴油机损坏原因分析及其改进措施[J];内燃机工程;1988年01期
4 张松鹤;;6135增压柴油机进排气系统的改进[J];节能;1988年08期
5 肖航;;浅析柴油机涡轮增压器的使用与维护[J];柳钢科技;2009年02期
6 唐姝;;大功率内燃机车柴油机的技术经济指标和工作过程的研究[J];国外内燃机车;1972年04期
7 P.卢顿;S.K.赛纳;门德成;;柴油机设计中先期分析技术的发展[J];国外舰船技术(内然机类);1980年09期
8 ;1981年国外期刊内燃机论文题录[J];内燃机工程;1982年02期
9 翁泽民,黄少竹,蔡振雄,李品芳,黄加亮;船用涡轮增压柴油机运行性能故障的模拟计算[J];集美航海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10 毕小平,欧阳明高,孙鸿,张人千,王熙;一个车用增压柴油机的平均值模型[J];汽车工程;1999年03期
11 郑亚明;;提高增压柴油机可靠性的措施[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7年05期
12 张跃国;;柴油机涡轮增压器的正确使用[J];今日科苑;2009年10期
13 徐其龙;4100增压柴油机燃油系统的试验研究[J];内燃机工程;1987年01期
14 苏昌光;;增压柴油机进气系统部件与涡轮排气管配合的研究[J];内燃机工程;1991年01期
15 时瑞祥;李德宽;;日本小缸径增压柴油机技术现状[J];小型内燃机;1992年05期
16 龙建国,徐成思;6105ZQ型增压柴油机的研制[J];广西机械;1994年05期
17 胡新安;D6110ZQ型增压柴油机的主要性能及结构特点[J];柴油机;1997年06期
18 杨鸿昌;8E15OZ_LC型增压柴油机的研制[J];柴油机;1999年04期
19 张惠明,张学颖,李万众,李旺,赵奎翰;直喷式增压柴油机燃烧过程可视化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2年03期
20 张耀强,王彦生,王慧萍,丁宗义;LRG4105Z高原型增压柴油机的设计[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帅;应启戛;张振东;丁毅;姚喜贵;程道来;;柴油机废气再循环系统控制器的设计研究[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李胜达;石磊;邓康耀;;两级增压柴油机增压器匹配方法与压比分配规律的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大功率柴油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边耀璋;张春化;司利增;马志义;祁东辉;;增压柴油机燃用LPG-柴油双燃料试验研究[A];2001年四川天然气汽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王尚学;刘胜;黄树和;;基于可用能分析方法的增压柴油机排气系统能量状态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大功率柴油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丛建臣;孙海涛;邵诗波;于海明;;高强度高韧性QT900-5新材料及在大功率高速增压柴油机曲轴上的应用开发[A];2010年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0年
6 施新;李斌;;增压柴油机加速过程炭烟排放的仿真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大功率柴油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胡昆鹏;张宗杰;黄民备;刘少彦;;柴油机瞬态工况振动噪声的测量和分析[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苏石川;影响增压柴油机性能与排放主要因素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李昕光;相继增压柴油机切换过程燃烧排放仿真与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3 张韦;柴油机富氧燃烧及排放的实验研究与理论计算[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伟;增压柴油机掺水试验与仿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2 王驰明;基于进气道喷水技术减少柴油机NOx排放的研究[D];集美大学;2012年
3 李玉娟;柴油机进气道喷水技术的试验研究和仿真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4 刘高飞;TY3100EZ增压柴油机试验与整机性能循环模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鹏;电控柴油机HIL实时仿真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6 肖坤胜;废气再循环系统在增压中冷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7 雷基林;增压柴油机活塞三维有限元分析及温度场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8 王鹏;增压柴油机废气再循环的工作过程数值计算与分析[D];江苏大学;2002年
9 张祥振;废气再循环系统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7年
10 刘杨;增压柴油机进排气系统优化匹配的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英 记者 张建忠 周俊;四川灾区建设者喜爱锡柴机[N];经理日报;2009年
2 张智;一汽-大众:突破道道壁垒的峥嵘[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3 会荐;锡柴增压机何以产销两旺[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4 常京伟;西部开发亟需的工程机械技术[N];中华建筑报;2000年
5 西宁高原工程机械研究所副所长 冯辉生;适应高原沙漠环境de工程机械技术[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6 王一民;突破道道壁垒的峥嵘 [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7 王 欢;谁能引爆三吨轻卡市场大变革?[N];中国工业报;2003年
8 刘勇;一汽大众突破壁垒谋发展[N];市场报;2004年
9 冯昕梓;长城客车重拳出击[N];新疆日报(汉);2003年
10 西宁高原工程机械研究所总工程师 冯辉生;我国高原型工程机械世界领先[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