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上游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
【摘要】:
分布式水文模型因其能够清楚地反映流域下垫面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形成的空间变异性及降雨的时空变化,所以它的模拟精度较之传统的集总式模型要高,且能够对流域的径流组成进行分析,帮助人们更深入地认识水文过程的本质,是近年来水文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汾河上游流域的水文特性,建立了适于该地区的,基于流域尺度的次降雨—径流分布式水文模型。该模型首次将SCS产、汇流模型与马斯京根法结合用于计算本地区的径流过程,采用以坡度、坡向为主要因素,按照集水区自然分水线划分子流域的流域离散方法,并提出了该地区点雨量的处理方法。
为了验证模型的可行性,本文选用了该地区的典型流域——岚河流域与本文提出的分布式模型耦合,然后编制程序进行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可得,该模型的径流量合格率及汇流合格率分别达到70%和80%,且计算流量过程与实测流量过程吻合较好。这表明:该分布式模型在流域离散,产、汇流机制确定,点雨量及参数处理上都较为合理,基本适用于该地区的降雨—径流计算。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