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胜利减压渣油与神府煤共处理供氢性能研究

商思玉  
【摘要】:煤油共处理可使煤得到洁净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提质渣油,使煤和渣油转化为轻质油品。这对平衡能源结构、解决石油短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本文对神府煤与胜利减压渣油共处理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神府煤和胜利减压渣油的热重实验表明430~490℃为煤油共处理适宜反应温度。接着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对煤转化率的影响,由于该共处理反应中煤转化率低,采取了渣油预加氢、渣油中添加硫磺、添加蒽油、煤油共处理产物(苯可溶物)作溶剂等措施提高煤转化率。利用氧化铝吸附柱将胜利减压渣油分离为饱和份、芳香份、胶质和沥青质四组份,考察了四组份的供氢效果。借助红外、色质联用等分析手段,探讨了胜利减压渣油供氢机理及供氢效果。得出以下结论: 1、神府煤与胜利减压渣油共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为460℃、时间为15min,煤的最高转化率仅为48.56%。这说明胜利减压渣油的供氢效果不好。 2、加S处理后,胜利减压渣油的供氢效果有所改善(在9min达到最高转化率50.9%)。将胜利减压渣油加氢预处理后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供氢效果也不好(12min达最高转化率49.95%)。胜利减压渣 油:葱二1:1作供氢溶剂效果较好(在gmin最高转化率54.n%); 煤油共处理所得苯可溶物作供氢溶剂效果好,在6min达到最高 转化率65.33%。 3、胜利减压渣油中四组份的供氢效果如下(由于胜利减压 渣油中沥青质含量仅为2.77%,故未考虑沥青质的影响):芳香 份饱和份胶质,色质联用分析表明芳香份中含有一定量的四 氢蔡、蔡、甲基蔡。胜利减压渣油含有49.77%的胶质、巧.34 %的饱和份、32.12%的芳香份(由色质联用分析结果知,芳香 份中含有大量的长链烷烃,烷烃不具有供氢性能),所以胜利减 压渣油的供氢效果不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崔之栋,Philip C.V.,Anthony R.G.;几个因素对煤液化产物性质的影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4年04期
2 ;“煤液化”关键设备在上海研制成功[J];新材料产业;2005年11期
3 ;煤液化的新过程[J];煤炭转化;1979年02期
4 ;美国和西德等国家的煤液化开发现状[J];煤炭转化;1982年02期
5 王丽洁,崔之栋,刘思可;将穆斯堡尔谱应用于煤炭催化液化的研究——Ⅱ.某些变数对铁催化剂转化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1991年01期
6 王志忠;刘旭光;;煤电化学液化的可能[J];煤化工;1992年02期
7 倪中海,刘毅,周长春,张丽芳,宗志敏,魏贤勇;煤液化基础研究进展[J];煤炭转化;2002年02期
8 ;科技简讯[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3年06期
9 张晓清;浅谈煤液化及加氢稳定装置配管设计[J];化工设计通讯;2004年03期
10 俞佳;美国1977年关于煤的研究计划[J];煤炭转化;1979年01期
11 Steve Amendola,王风琛;常压多功能煤液化法可减少投资[J];煤炭转化;1983年01期
12 沈凯,秦志宏,王永志;煤液化过程中溶剂的作用[J];煤炭转化;1997年03期
13 盛清涛,凌开成,杜晋安;氢气在煤液化反应中的作用[J];煤化工;2003年06期
14 郭万喜;甘肃省发展煤液化的前景分析[J];洁净煤技术;2004年03期
15 李飞;朱伟平;任相坤;;煤直接液化反应器发展概况[J];煤质技术;2007年04期
16 ;在供氢溶剂的煤液化中脱氧、氮和硫的反应[J];煤炭转化;1981年01期
17 王丽洁,崔之栋,刘思可;将穆斯堡尔谱应用于煤炭催化液化研究 Ⅰ.铁化合物的变化[J];燃料化学学报;1990年03期
18 朱继升,杨建丽,刘振宇,钟炳;先锋煤直接液化催化剂的研制及液化性能评价[J];燃料化学学报;1999年S1期
19 高晋生;张德祥;吴克;;煤加氢液化反应器的研究与开发[J];煤化工;2007年02期
20 ;煤液化用的催化剂[J];煤炭转化;198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春来;金嘉璐;;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及其产业化前景[A];发展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企业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刘芳;冯娜;王文超;安晓熙;胡兴涛;;重质油直接热解制低碳烯烃的工艺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粉体工程及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3 王晓云;杨敬一;徐心茹;;微波对减压渣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睿;李瑞丽;高金森;;华北减压渣油脱油沥青与催化裂化油浆混合减粘裂化工艺条件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谷小会;周铭;史士东;;煤加氢液化所得沥青烯的热解色谱质谱分析[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上册)[C];2005年
6 赵欣;段良伟;;吉化RFCCU提高渣油掺炼比的操作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周铭;;煤液化过程中循环溶剂的变化[A];第八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4年
8 李武东;杜平安;任满年;曹发海;房鼎业;;阿曼减压渣油溶剂脱沥青过程抽提段的模拟[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吴春来;;对煤直接液化产业化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A];中国煤炭学会煤化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型煤化工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10 肖文德;袁渭康;;合成气化学的产品及反应路线优化[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韩丽;重油的组成结构和高效转化的基础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2 王治卿;渣油热反应体系胶体化学与氢转移行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3 蔡俊青;甲烷气氛下煤快速液化反应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李显;神华煤直接液化动力学及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夏筱红;煤中有害元素直接液化迁移行为及其环境效应[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6 仇汝臣;原油蒸馏产品质量预测模型化和过程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思玉;胜利减压渣油与神府煤共处理供氢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2 刘飞;大柳塔煤液化反应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3 盛清涛;神府煤高温快速液化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4 康东会;南阳原油生产新标准道路沥青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闫灿灿;渣油掺炼乙烯焦油热处理生焦反应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6 李海宾;煤热解反应动力学及高温快速液化反应特性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7 于凤武;锦州石化公司减压渣油生产道路沥青的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赵渊杰;催化裂化油浆加工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张丽;减压渣油氮化物的分离与分析鉴定[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王俊德;SH集团煤液化项目融资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衍亮;煤液化专利技术管窥[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2 张福琴;成本控制决定竞争力[N];中国矿业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朱磊;技术创新“黏合”煤炭与化工[N];经济日报;2006年
4 高建业;煤气化及煤液化洁净技术应用发展趋势[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5 特约记者 韩惠 通讯员 孙志超;神华煤项目获肯定[N];中国石油报;2006年
6 中国化工机械动力技术协会副秘书长 程治方;煤化工装备超常规发展[N];中国化工报;2006年
7 记者 刘方斌;神华煤制油项目核心装置吊装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6年
8 宁彬 王金法;神华:自主创新成就大业[N];中国矿业报;2006年
9 新疆煤田地质局副局长、总工程师、新疆专家顾问团成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俊民 孙予新;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及发展煤电、煤液化、煤化工的条件与建议[N];新疆科技报(汉);2007年
10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炼化所所长 张福琴;煤液化拓宽能源供应路径 成本控制决定竞争力[N];中国工业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