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焦化废水水中氰化物和色度处理的试验研究

谢朝霞  
【摘要】:焦化废水成分复杂,含有焦油、苯、苯酚、氰化物、吡啶、喹啉、嘧啶等生物难降解物质。色度高,水量、水质变化大,是一种典型的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单独使用生物处理对焦化废水中的色度和氰化物的去除不够理想,难以使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给环境和人类带来严重危害。研究表明:生化处理后的焦化废水,采用混凝沉淀-氧化法能有效降低去除氰化物和色度。 该试验研究以硫酸铝、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和聚丙烯酰胺为混凝剂,次氯酸钠、二氧化氯为氧化剂单独及其组合为试验试剂,对焦化废水中色度和氰化物去除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找出最佳投药方案和最佳投药量。其研究结果如下: 1.单独使用混凝沉淀法,将硫酸铝、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分别与PAM混合,其中PAM投药量为4.0mg/L,其他药剂由5逐渐增加到50mg/L。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聚铁加聚丙烯酰胺的处理效果相对较好,氰化物的去除率在60%左右,色度去除率在40%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左右。单独使用混凝沉淀法,难以使焦化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单独使用氧化法时,在4~40mg/L加药量范围内,二氧 化氯的处理效果较好,氰化物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570以上,色度 达到60%以上。单独使用氧化法,采用氧化剂二氧化氯处理焦化 废水,氰化物能够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而色度难以达标排放。 3.在混凝剂中聚铁受pH值的影响相对较小,并能达到较好 的处理效果。二氧化氯的氧化能力受pH值的影响很大。在pH值 为8~10时,氰化物和色度的去除率比较理想。 4.温度对氰化物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很大。当水温小于20℃ 时,混凝沉淀和氧化法对氰化物和色度的去除率的效果都很差; 水温在25℃以上时,氰化物和色度去除效果比较明显。考虑生化 处理后出水水温为30℃左右,混凝沉淀一氧化法的实验水温取 30℃。 5.运用正交实验的方法,找出了焦化废水中氰化物和色度处 理的药剂最佳投药量为:p俘铁)一3omg/L,pH二9,p(e一。:)。ZomozL, P(vAM)·3.smg/L;其处理效果为:色度去除率为86.67%,氰化物的 去除率为91.3%,CoDc,去除率达到了68.1%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余淦申,傅德龙,傅文尧,江涛,赵志君;混凝沉淀—气浮—生化处理洗毛废水[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0年06期
2 吴向阳,仰榴青;粉煤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纪桂霞,徐小军,蔡志明,陈玮婷;联合利华肥皂废水的混凝沉淀实验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3年04期
4 宗永明;混凝沉淀—SBR法处理印染废水[J];环境导报;2003年09期
5 叶晓华;;棉、毛、混纺成衣加工废水处理工程实践[J];中国环保产业;2008年03期
6 丛利泽;王慧;熊小京;郑天凌;;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陈庆昌;冯爱坤;;物化与一体式氧化沟处理印染废水改造工程[J];广东化工;2008年06期
8 王磊波;简震;叶雯;张娟;;磁粉在一级强化混凝中的试验研究[J];环境科技;2009年S1期
9 赵丰;;混凝沉淀-水解酸化-A/O-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J];环境卫生工程;2009年03期
10 樊秀林;李新红;王天胜;余承烈;;高泥沙水混凝沉淀工程实践[J];环境工程;2009年S1期
11 袁松;;混凝沉淀-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处理柑橘加工废水[J];水处理技术;2010年07期
12 陈淑贞;氨氮测定中水样混凝沉淀预处理的改进[J];中国环境监测;1996年06期
13 缪旭光,周如禄;混凝沉淀工艺处理玻璃纤维生产废水试验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8年06期
14 宋珏容,高智荣;混凝沉淀──SBR工艺处理染料废水[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2年08期
15 孙贤风;宋志文;姜蔚;;高浓度土霉素废水预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J];四川环境;2005年06期
16 冷成保;戴自觉;肖波;柳小荣;;混凝沉淀与SBR法处理造纸涂布废水[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5年06期
17 肖秀梅;欧军智;吴星五;;混凝沉淀-水解酸化-活性污泥工艺处理印染废水[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6年03期
18 单立志;王锐;;混凝沉淀水处理实验设备设计制作[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年07期
19 许吉现;胡卜元;武斌;张蕊蕊;宋吉娜;;混凝沉淀/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乳品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06期
20 李东伟;何晓曼;袁雪;李斗;;微电解-混凝预处理环己酮废水[J];水处理技术;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辉;皮科武;;A/O-混凝沉淀工艺处理酚、氰废水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家柱;;氰化物电镀有关问题的讨论[A];北京电镀协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高亮;;混凝沉淀过程中矾花上浮的成因与对策[A];发展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企业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李玉兰;王洪军;吕华;徐雪梅;;水及食品中氰化物含量的表示及换算[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玉兰;王洪军;吕华;徐雪梅;;水及食品中氰化物含量的表示及换算[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2003年预防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许玉东;;混凝沉淀、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处理化纤废水[A];’2001全国工业用水与废水处理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暨水处理技术汇编[C];2001年
7 刘晓;卢中秋;胡国新;;氰化物急性中毒机制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全国第11届创伤复苏中毒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唐加翠;丁雷;应媛媛;丁伟;赵一先;;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组合工艺处理舱底含油废水[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梅;;物理化学法净化洗浴废水实验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10 王苏眉;;水质含氰与pH值的关系计算[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咏;水流对混凝沉淀影响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2 黄亦军;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催化环氧烷烃开环聚合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幺金丽;低维分子磁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刘镭;抑制线粒体复合物IV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中南大学;2009年
5 Anas Fakhry Qassid Al-Harbawi;高氨氮难降解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梁涛;可生物同化有机碳在给水处理单元过程中的变化规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梁爽;超滤组合工艺除藻效能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8 于德淼;景观用再生水水体富营养化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于德淼;景观用再生水水体富营养化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朱建文;饮用水预处理工艺优化与膜过滤组合工艺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朝霞;焦化废水水中氰化物和色度处理的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2 彭贤玉;Fenton-混凝沉淀法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周晓斌;混凝—铁炭微电解法用于垃圾渗滤液预处理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张娜;预氧化混凝沉淀法在造纸中段废水处理中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5 刘佑泉;印染废水处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樊华;化学强化一级工艺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7 刘石;化学法处理钻井废水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张博;铁碳微电解工艺处理造纸废水的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王玉晨;高炉煤气洗涤废水回用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10 高先萍;强化Fenton试剂联合混凝处理焦化剩余氨水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亚兰;日本加严对含有氰化物食品及进口鲸鱼肉监控[N];国际商报;2008年
2 南方日报记者 高国辉 实习生 常仙鹤 通讯员 崔溪;电镀产业大省“十二五”欲除氰化物[N];南方日报;2011年
3 刘云;CWO技术处理氰化物效率高[N];中国化工报;2005年
4 程倪根 查啸宏;市曙化公司成为我国首家通过《国际氰化物管理规范》认证企业[N];安庆日报;2010年
5 吴阳庆 胡安民;比氰化物毒100倍的“毒鼠强”[N];大众卫生报;2003年
6 段振离;抗癌新秀氰化物[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赵元中;剧毒化学品管理有待加强[N];国际商报;2003年
8 如风;英科学家试用氰化物治疗癌症[N];中国医药报;2002年
9 艾平;以毒攻毒 氰化物进入人体专杀癌[N];大众科技报;2000年
10 ;高效混凝沉淀净水技术简介[N];中国建设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