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厚煤层大断面煤巷顶板离层及锚固效应研究
【摘要】:全煤大巷跨度较大,围岩为松散破碎的煤体,强度较低,受力复杂,围岩的变形量及破裂范围都很大。由于理论知识的局限,目前我们对于大断面全煤巷的变形破坏机理、围岩变形控制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巷道围岩稳定性受采动影响的变化规律没有考虑或研究的较少,特别是当巷道顶板岩层中存在着弱面时,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大断面全煤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并对相应的锚固支护效应进行分析;同时,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煤层顶板的岩性特征及岩层结构是影响锚杆支护设计及支护效果的主要因素,离层是煤巷顶板破坏失稳的基本特征或直接原因,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对大断面巷道顶板的离层成因及离层机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影响因素下的煤巷顶板离层情况。
本文正是围绕着以上问题展开研究的,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
(1)具体分析了巷道顶板离层的发生过程及形成机理,并对影响巷道顶板离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顶板离层是地应力、围岩力学性质、围岩体结构、锚固方式、巷道断面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外在表现。其中:
①巷道埋深H、侧压系数λ是影响顶板离层的关键因素;
②弹性模量E是影响顶板离层的关键因素;抗拉强度及内摩擦角对顶板离层的影响微弱,不是影响顶板离层的关键因素;内聚力对顶板离层的影响可以分为2个阶段:内聚力在原值基础上的减小对顶板离层ⅠS_(d1),、顶板离层ⅡS_(d2):以及总离层量S_(dt)的影响很明显,但是内聚力在原值基础上的增加对顶板离层影响不大。
|
|
|
|
1 |
刘拴亮;全长锚固锚杆的锚固效应分析[J];山西煤炭;2005年03期 |
2 |
周贤山;杨科;贝庆丰;;深部煤巷锚杆支护可靠性研究[J];煤矿支护;2006年04期 |
3 |
李兆权;围岩稳定性分级法有新的突破已通过鉴定[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4期 |
4 |
刘锦荣,钱鸣高;采准巷道围岩稳定性及其控制[J];山西煤炭;1995年05期 |
5 |
王德润,谢广祥;综放回采巷道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0年01期 |
6 |
李术才,王书法,朱维申;三峡右岸地下电站窑洞口围岩稳定性三维断裂损伤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5期 |
7 |
张光建;地应力及其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年01期 |
8 |
李明旭,蒋敬平,王富奇,曲延伦;KZL—300巷道顶板离层自动监测报警系统[J];山东煤炭科技;2003年02期 |
9 |
许增会,宋宏伟,赵坚;地震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似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10 |
杨科,谢广祥;基于ANN的综放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预测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4年07期 |
11 |
李剑锋;巷道顶板离层自动监测报警系统[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S1期 |
12 |
潘刚;通渝隧道围岩位移及稳定性模拟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12期 |
13 |
韩流;;锚杆支护参数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6年04期 |
14 |
曾凌方;李夕兵;刘晓亮;;马路坪矿井下围岩稳定性监测系统的研究[J];采矿技术;2007年01期 |
15 |
李旺;夏建波;;锚杆支护参数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J];陕西煤炭;2007年03期 |
16 |
王学知;赵春风;王连国;;金矿围岩稳定性分类指标的确定方法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
17 |
张长飞;茆金柱;张丙涛;胡陈;;不同裂隙倾角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J];采矿技术;2008年06期 |
18 |
施从伟;沈有智;;圭山煤矿顶板离层监测与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S1期 |
19 |
卢阳;胡修文;郭礼波;曹二涛;胡盛明;;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0年01期 |
20 |
闵光国,林汉同,刘瑞祥;汽车球铁件凝固数值微机模拟技术开发与应用[J];热加工工艺;199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