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断陷盆地第四纪地层三维地质建模及隐伏断层初步分析
【摘要】:
“十五”期间开展的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近百年来80%的地震财产损失和60%人口受灾发生在有活断层的城市中,因此查清城市地下隐伏地震活断层的分布及对其产生的危害,有效地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失是值得研究的。
太原市位于汾渭断陷带中段的太原断陷盆地内,一直被划入为全国地震的重点危险地区和备受关注的地区,因此“太原市活断层的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山西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重视。
本论文针对上述研究课题,搜集了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及钻孔资料,利用将空间信息管理、地质解译、空间分析、地学统计以及三维图形可视化等工具结合起来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太原断陷盆地进行第四纪地层三维地质可视化建模,直观描述空间层面的起伏变化性,初步分析太原断陷盆地地层、断层分布及活动性。
作者通过对大量的钻孔资料进行地层分层和数据整理后,建立了钻孔分层空间数据库;并利用ArcGIS强大的三维显示功能,以AO(ArcObjects)作为开发平台,设计了算法,实现了由钻孔构建地层三维垂直剖面与地层界面的三维可视化,进而根据收集到的钻孔资料获得了太原断陷盆地第四纪三维地层格架。
最后基于所建立的太原断陷盆地第四纪地层三维模型,结合大量的地质资料,初步分析得出南堰断层(F_1)主要错断了第四纪早和中更新世地层;汾河东、西断层(F_2、F_3)主要错断了第四纪早和中更新世地层;新城-亲贤断层(F_4)主要错断了第四纪早、中更新世地层和晚更新世地层。
论文研究成果实现了太原断陷盆地第四纪地层三维地质模型,是GIS在地学领域的探索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应用价值,对其他城市活断层探测的开展有借鉴性的意义。
|
|
|
|
1 |
王卓;樊贵盛;;基于组件式GIS的滹沱河河道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期 |
2 |
方青,张存千,王勇;ArcObjects在昆山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的应用[J];现代测绘;2005年01期 |
3 |
陈皓;周会川;金卫斌;熊勤学;吴秋珍;;基于B/S模式的四湖流域土地利用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农业网络信息;2011年06期 |
4 |
周红波;赵建民;袁文翠;;AutoCAD图形数据向ArcInfo数据格式转换问题的研究[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10年02期 |
5 |
朱焱辉,朱培民,金丹;从ArcGIS平面栅格图形到Gocad三维图像转换的开发探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5期 |
6 |
张志文;张国防;;乾陵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
7 |
褚海峰,李平湘,张良培,费立凡;基于ArcObjects的格网DEM的自动生成[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5年05期 |
8 |
杨朝辉;基于ArcObjects的房地产三维导购系统的研制[J];现代测绘;2004年03期 |
9 |
王力;基于AO和面向对象思想的GIS图形编辑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5年01期 |
10 |
陈雪冬,刘汉湖,杨武年;基于VB开发ArcInfo功能原理和方法的探讨[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4年04期 |
11 |
魏晓峰;吴健平;;基于ArcGIS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块的开发与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年06期 |
12 |
邓小军,郑小梅;基于AO的分幅等高线智能化接边处理方法的研究[J];四川测绘;2004年02期 |
13 |
尚纪斌;;基于ArcObjects的快速绘制宗地图的开发与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年10期 |
14 |
毛玉龙;;ArcGIS的二次开发[J];福建电脑;2006年02期 |
15 |
张林海;杨武年;;基于ArcObjects的电力线符号编辑与实现[J];北京测绘;2007年03期 |
16 |
鄂洁;陈婕;;AutoCAD和ArcGIS间的数据转换研究[J];软件导刊;2007年17期 |
17 |
曾维刚;齐小华;;ArcGIS在广西地质遗迹资源调查中应用初探[J];南方国土资源;2008年07期 |
18 |
王小东;雷斌;孙婷婷;;基于ArcGIS的地质灾害扩展符号库的设计[J];地理空间信息;2009年05期 |
19 |
巫振富;朱紫焱;;MapGIS与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差异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
20 |
梁世文;王春光;尹志永;;ArcGIS坐标系统探讨[J];地理空间信息;201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