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比例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燃烧及排放过程的仿真研究
【摘要】:
二甲醚作为一种清洁的汽车代用燃料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压燃式发动机上。本文对二甲醚作为压燃式发动机燃料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二甲醚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且对内燃机的缸内流动以及燃烧模拟研究现状进行了研究。内燃机的燃烧是关系到内燃机动力、经济以及排放性的重要因素,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无法对缸内燃料分布与排放之间的关系和缸内燃烧过程的实际状态进行研究。但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和相关流体知识,可对缸内的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本文利用AVL公司的FIRE软件对4100柴油发动机的燃烧室进行了建模和网格划分,模拟了从进气门关闭到排气门打开这段时间内燃料的燃烧排放情况,对仿真所得数值与燃烧分析仪所测得的台架试验值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对4100发动机缸内的喷雾流场、温度场、燃料浓度场、排放物的浓度场等三维结果以及缸压、缸内温度、排放物的质量分数等二维结果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当膨胀行程中缸内温度达到一定值之后,NOx的生成会进入“冻结”阶段,而碳粒的生成则是先生成后氧化的。研究还表明,油束对缸内的流场有一定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选取了D65、D75、D85三种高比例的二甲醚柴油,对三种比例的二甲醚柴油与纯柴油在缸内的平均压力、平均温度、燃料的质量分数以及排放物的质量分数等规律进行了研究,还对燃料缸内的温度场、燃料浓度场以及排放物的浓度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高比例的二甲醚柴油燃料的缸内最高压力是低于柴油的,但是其缸内最高温度和累积放热量相互接近并且是高于柴油的,说明高比例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可以降低缸内的机械负荷,同时还有很高的热效率。随着二甲醚比例的增大,缸内NOx的生成越晚并且生成的质量分数越小。除此之外,三种比例的混合燃料的碳粒生成都远低于柴油的,D85在碳粒生成上最低。
本文还研究了喷油提前角和喷油持续期对对高比例的二甲醚柴油的影响。研究表明:喷油提前角加大,缸内的压力、温度以及累积放热率都会增加,同时NOx和碳粒的生成也有所增加;喷油持续期的加大则会造成缸内压力的过多降低。
|
|
|
|
1 |
马爱兵;刘建江;;对二甲醚的喷雾特性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08年04期 |
2 |
王贺武,周龙保;二甲醚喷雾特性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9期 |
3 |
张光德,黄震,乔信起,宋钧,方俊华;二甲醚发动机的燃烧与排放研究[J];汽车工程;2003年02期 |
4 |
段树林,吕林,吴锦翔,高孝洪,沈捷;柴油机燃用柴油-二甲醚混合燃料的试验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2年05期 |
5 |
胡真,郑国璋,杨庆佛;ZS195柴油机燃用二甲醚的试验研究[J];内燃机工程;2001年01期 |
6 |
向小军,吕林,唐丽丽,姚光荣;柴油-二甲醚双燃料发动机供油系统的实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2年06期 |
7 |
王贺武,郭永媛,周龙保;柴油机燃用二甲醚及采用排气再循环同时降低碳烟和NO_x排放的研究[J];陕西汽车;2000年04期 |
8 |
贾振航;科普讲座 第十一讲 新型液体燃料[J];节能与环保;2004年12期 |
9 |
王贺武,陈鸿雁,周龙保,黄佐华,蒋德明;直喷柴油机燃用二甲醚的试验研究[J];内燃机学报;1999年03期 |
10 |
尧命发,郑尊清,罗毅,许斯都;二甲醚在发动机气缸内喷雾燃烧过程的实验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3年03期 |
11 |
黄卓勇,胡铁刚,周龙保,刘圣华,董红义;改进二甲醚燃料润滑性能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12 |
刘存祥;丁攀;刘文艺;王文堂;刘杰;;二甲醚技术发展现状及替代柴油的经济性分析[J];可再生能源;2006年04期 |
13 |
李君,朱昌吉,马光兴;二甲醚燃料特性及其应用性能试验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3年05期 |
14 |
乔信起,张光德,黄震,方俊华,宋钧,王岩;柴油机燃用二甲醚喷射与燃烧的试验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4年01期 |
15 |
张泉乐;二甲醚/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掺烧比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16 |
王贺武,边耀璋,陈世海;柴油机掺烧二甲醚的性能[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17 |
张翠平,杨庆佛,胡真;ZS195柴油机燃用二甲醚(DME)—柴油混合燃料的试验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4年04期 |
18 |
张波,傅维标;二甲醚火焰传播速度的实验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5年02期 |
19 |
;节能减排[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8年12期 |
20 |
蒋坤元;;沃尔沃卡车替代燃油动力传动系统受关注[J];汽车与安全;2011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