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模糊聚类算法在矿业城市竞争力中的应用研究

王丽  
【摘要】: 山西是一个矿业资源丰富的大省,在全国的煤矿储量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山西的城市绝大部分也是矿业城市。近几年国家对煤矿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大,山西的小煤矿企业被整合重组,这是对煤矿资源性城市面临的资源枯竭、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的措施。本文根据矿业城市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特点,将国家近年来一直提倡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指标加进去,提出适合矿业城市自身的22个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主要目的是为了找出矿业城市自身发展的优点和缺点,因地制宜的发展循环经济。 本文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采用数据挖掘算法中k-means算法的改进算法即模糊均值聚类算法进行研究,模糊均值聚类算法是通过建立模糊相似关系而将客观事物予以分类的方法,这种划分带有相对的特点,因此适用于复杂多变的聚类分析。根据传统的聚类分析的特点,传统的聚类分析是一种硬划分,它把每个待辨识的对象严格地划分到某个类中,这种划分的类别界限是严格分明的。但是实际上大多数实际对象并没有严格的属性,它们在性态和类属方面存在着模糊性、中介性,适合进行软划分。而模糊集理论为这种软划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分析基础。因此,本文通过引入模糊集理论的方法来处理矿业城市竞争力聚类问题,从而实现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得到了城市样本属于各个类别的不确定性程度,表达了城市样本类属的中介性,建立起了城市样本对于类别的不确定性的描述,从而能更客观地反映现实的分类情况。 根据分析,对矿业城市发展需要的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并给出了预处理的流程:数据选择,数据清理,数据转换,数据规约。通过对数据集的预处理得到需要的数据表。本文利用Java语言编写出了模糊聚类算法的程序设计,并将该程序放到Weka软件中不仅实现了算法本身的优点而且也利用了Weka软件的优点。用改进后的Weka挖掘工具对山西省的矿业城市进行挖掘,根据模糊聚类算法对山西省矿业城市竞争力进行聚类,这样可以避免人为的主观因素,能够客观的对城市做出聚类。 本文通过实例应用,验证了模糊聚类在分析矿业城市竞争力模型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模型的评价结果不仅能有效的对城市进行分类,还能展示城市指标之间的联系。依据这种挖掘结果,矿业城市可以因地制宜的制定有利于提高矿业城市竞争力的发展策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苏顺华;余敬;柯小玲;;中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力聚类分析[J];中国矿业;2010年03期
2 王安建,王高尚;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对矿业城市调查研究方法的思考[J];资源.产业;2001年11期
3 刘祥;矿业城市经济发展规模效率浅析[J];中国矿业;2004年09期
4 沈镭;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转换战略[J];中国矿业;1998年03期
5 沈镭,程静;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机理初探[J];资源科学;1999年01期
6 赵公正;矿业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矿业城市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01期
7 丁锋;我国矿业城市产业结构提升的思考[J];资源.产业;2003年06期
8 李春明,吴淦国;东北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探析[J];资源.产业;2003年06期
9 高召宁,李树刚;浅谈矿业城市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及利用[J];陕西煤炭技术;2000年02期
10 朱明峰;试论矿业城市经营策略[J];资源.产业;2003年04期
11 王在华;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2 张瑞恒,任巍,王殿茹;矿产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河北的对策[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3 任巍,王殿茹;国外矿业城市转型的经验及其对河北的启示[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5年02期
14 荆明;;专家建议矿业城市采取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J];城市规划通讯;2001年20期
15 朱训;21世纪中国矿业城市形势与发展战略思考[J];中国矿业;2002年01期
16 张凤麟,孟磊;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J];中国矿业;2004年12期
17 龙如银,汪鸥;矿业城市的生产函数及技术进步测算[J];煤炭学报;2005年02期
18 王亚飞,宋瑛,谢光喜;我国矿业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分析[J];有色设备;2003年06期
19 张建华,王高尚;矿业依存度与中国矿业城市定量分类[J];资源.产业;2003年06期
20 盛科荣,孙威;中国矿业城市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以诚;;矿业城市研究回眸与展望[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2 马存利;;资源型矿业城市生态安全及其法制保障[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3 余星涤;;矿业城市二元经济结构对房地价格的影响[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六个全国“土地日”:依法合理用地 促进科学发展论文集[C];2006年
4 田承忠;;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思考[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吴书;姜青山;董槐林;林景亮;;一种新的类属型数据模糊聚类算法[A];第二十三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6年
6 彭德福;;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土地复垦[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高荣;刘晓华;;短期负荷预测的模糊聚类多支持向量机模型研究[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8 夏英煌;李晓莉;罗晓玲;;我国矿业城市发展与创新的探讨[A];资源·环境·和谐社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连亮;陈怀新;;雷达辐射源的自适应数据关联方法[A];中国雷达行业协会航空电子分会暨四川省电子学会航空航天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曹志新;;关于对资源型矿业城市补偿机制的几点思考[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普云;中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项泾渭;中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指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陈东辉;基于目标函数的模糊聚类算法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曾山;模糊聚类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刘焱;铜川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李春明;中国矿业城市社会问题资源经济学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于光;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8 万会;我国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及经济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那伟;辽源市人地系统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抚英;中国矿业城市工业废弃地协同再生对策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模糊聚类算法在矿业城市竞争力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2 丁博;老年期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申娴贤;矿业城市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分析及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4 蔡威;模糊聚类算法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5 姜伦;模糊聚类算法及其在中文文本聚类中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邱学芹;模糊聚类算法及其聚类有效性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7 赵珺;知识驱动的模糊聚类算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瓮婕婕;矿业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9 陆爽;模糊聚类算法在模式分类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何晓;模糊聚类算法在汉语文本聚类中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 肖春泉;有序化发展矿业城市[N];中国矿业报;2002年
2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 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 朱训;21世纪中国矿业城市形势与发展战略思考[N];中国矿业报;2001年
3 记者 李斌;我国部分矿业城市后备资源不足[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4 丁志平;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的模式[N];乌海日报;2011年
5 胡魁;落实三十八号文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N];中国矿业报;2008年
6 张士龙 黑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浅析矿业城市的“再城市化”[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7 唐献民;矿业城市持续发展关键在资源[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8 张丽莉;中矿联举行矿业城市工委会工作座谈会[N];长白山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杨智峰 赵京燕;努力实现矿产开发与城市建设和谐发展[N];中国矿业报;2007年
10 全国政协副主席 王文元;矿业城市发展的思考[N];中国矿业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