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对比
【摘要】:目的虽然外科手术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常规而成熟的方法,成功率高、死亡率低,但其创伤大,并发症多,而作为新的手术方式----介入封堵术以其效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成了该领域国内外应用及研究的热点。但其疗效国内外报道褒贬不一,中远期随访资料很少。本研究旨在应用病例回顾及随访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安全性和并发症的比较来对介入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作一客观分析。
方法选择具有较完整随访资料的1998年1月~2010年1月在山大一院心脏外科住院治疗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病385(年龄3~46岁)例,术前评估具有介入封堵治疗适应症的患者185例(介入组)和具有介入封堵指证而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手术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体重、肺动脉压力、室间隔缺损大小、心功能分级等),术中、术后情况(手术成功率、麻醉方式、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时间等),并发症(瓣膜关闭不全、残余漏、心律失常、溶血等)及随访转归情况(转归时间,心脏结构及功能,近远期疗效等)情况。对监测结果中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加以统计分析。
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的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封堵术组的手术成功率(95.4%)较手术组低(100%),但手术及住院时间较短,机体功能恢复快。二者住院费用相近,封堵组术中及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高,但程度轻,恢复快。溶血发生率、心律失常与手术组比较无差异,且上述并发症多恢复迅速,无导致严重不良后果者;严重并发症如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二次开胸及瓣膜关闭不全率相近;其他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术后感染等方面介入组发生率低。
结论介入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作为一种新的技术与常规外科手术相比,具有成功率高、安全性大,严重并发症少且恢复快,中期随访效果好的优点,且创伤小易于为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应明确手术适应症,严格选择病例,严格遵循治疗原则及操作规范,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术后严密监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
|
|
1 |
龚琪;林薇;王哲;徐振海;谈凌凌;吕会来;;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年08期 |
2 |
方五旺;王英芳;周陵;;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技术分析[J];安徽医学;2007年06期 |
3 |
李寰;李军;张军;张玉顺;胡涛;范延红;李家一;代政学;王海昌;;小腰大边封堵器和对称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巨大囊袋形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9年06期 |
4 |
王胜强,杨正国,王霜,王晓刚,叶静,张俭;介入封堵室间隔膜部缺损(附20例报告)[J];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07期 |
5 |
孙万峰;张国培;崔婷;刘成霏;董璟;;国产封堵器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6年10期 |
6 |
程应樟;吴清华;程晓曙;刘燕娜;俞建华;吴延庆;;国产封堵器对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治疗[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05期 |
7 |
熊宁;杨尚凌;王强;侯新明;朱东升;倪建毛;吴姗燕;曾海珍;秦永文;;经导管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11期 |
8 |
程应樟;吴清华;程晓曙;刘燕娜;俞建华;李菊香;吴延庆;;国产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年02期 |
9 |
陈宇明;黄凯;伍伟锋;郭盛兰;吴棘;张炳东;陈卓宏;徐先增;;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63例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09年10期 |
10 |
王新旺;李月隐;殷锡虎;敖钦;陈玲;;联合左侧旁道消融与封堵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1例[J];疑难病杂志;2009年11期 |
11 |
李勇;张秀辉;张玉春;;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3岁以下小儿室间隔缺损[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年05期 |
12 |
王秀英,许毅,沈向前,许继志;国产封堵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11例随访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10期 |
13 |
刘瀚旻;华益民;王一斌;石晓青;朱琦;周同甫;;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膜部瘤介入治疗方法的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2006年08期 |
14 |
刘燕娜,黄敏,李沿江,吴清华,程晓曙;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15 |
左兆凯;侯子龙;孙泽刚;刘跃森;董爱芝;;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学;2006年04期 |
16 |
杨秀玲;左健;刘金成;崔会丽;薛卫斌;马爱英;杨杨;;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患者围术期的护理[J];心脏杂志;2006年06期 |
17 |
王震;张密林;樊文峰;王军;高义双;解启莲;高磊;周谨;宋丽娜;;心尖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封堵器脱落1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年02期 |
18 |
马红,郭好学,杨丽娟,李维娜,刘书勇,丰丽英;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中的价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年05期 |
19 |
康康;任森根;吴丹宁;韩飞舟;;对两种封堵器治疗心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评价[J];人民军医;2006年08期 |
20 |
王玉如;许凤英;翟大玲;徐金风;胡玉芳;陈桂花;;封堵器堵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术的护理[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