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TGAb、TPOAb检测对桥本氏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检测对桥本氏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0例桥本氏病患者,32例Graves病患者,5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27例甲状腺腺瘤患者,3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及25例健康者血清TGAb、TPOAb含量水平,分组记录各组TGAb、TPOAb测定值、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准确率及阳性率,通过统计学比较各组中TGAb、TPOAb测定值及阳性率、分析TGAb、TPOAb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准确率,探讨TGAb、TPOAb检测对桥本氏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结果:正常组血清中TGAb、TPOAb含量水平较低,桥本氏病组中TGAb、TPOAb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ves病组含量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及甲状腺腺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测定值6组间总体差异显著(P0.05)。
在对桥本氏病诊断中TGAb、TPOAb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TGAb的敏感度为60.3%特异度为78.1%,TPOAb的敏感度为51.2%特异度为93.1%,TGAb的敏感度高于TPOAb而TPOAb特异度高于TGAb;因此TGAb、TPOAb联合检测可提高桥本氏病的诊断,降低对桥本氏病的漏诊及误诊率。
桥本氏病组中TGAb、TPOAb的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Graves病组TGAb、TPOAb的阳性率也分别明显高于正常组、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组的TGAb、TPOAb的阳性率均分别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的TGAb、TPOAb的阳性率均分别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及甲状腺腺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桥本氏病组中TGAb、TPOAb的双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ves病组TGAb、TPOAb的双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正常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中及甲状腺腺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桥本氏病组与Graves病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组的TGAb、TPOAb的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TGAb和TPOAb测定值的增高对桥本氏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
|
|
1 |
张明娟,吕卓人,袁育康,贺浪冲,王颢;抗哇巴因多克隆抗体F(ab)_2片段的研制及鉴定[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中文版);2000年06期 |
2 |
丁天然;张永信;;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及其临床应用前景[J];上海医药;2012年19期 |
3 |
白文莉;郭菊玲;张琦慧;余振喜;;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中稳定剂甘氨酸的测定[J];中国药事;2014年07期 |
4 |
杨运芳,赵良柱,阮毅,呼斌,张俊华;AB锁可吸收夹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3年02期 |
5 |
闵晓霞;黄星铭;;测定血清TGAb和TPOAb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8年05期 |
6 |
张梅颖,朱家瑞,许小宝,赵淑菁,牟阿平,吴健,董志伟;~(131)I-抗胃癌单克隆抗体369及其F(ab′)_2片段在人胃癌移植瘤裸鼠体分布的研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88年03期 |
7 |
许毓霞;;桥本氏甲状腺炎诊断中血清TGAb、TMAb测定的临床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11期 |
8 |
张巧娣;付煜;张燕;;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清TGAb结果对比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0年01期 |
9 |
于鲁东,蒋先敏,程明;应用木瓜酶消化抗甲胎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F(ab′)_2片断[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1994年04期 |
10 |
周建明;李龙;高健青;毛朝明;许苏眉;施良;陈跃华;刘长江;;血清TGAb和TPOAb测定评估甲状腺冷结节中的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2012年21期 |
11 |
崔行;王辉;;前列腺癌淋巴结侵犯的放射免疫检测:~(123)I 标记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单克隆抗体227AF(ab′)2片段的应用[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0年01期 |
12 |
仇秋菊;;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皮试判断标准及脱敏注射法的探讨[J];蛇志;2014年01期 |
13 |
杨杨;刘铁峰;韩波;;血清TGAb和TPOAb在桥本甲状腺炎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年17期 |
14 |
王云龙;李兆学;李恒思;李玉林;李忠信;孙新城;;乙肝表面抗体和抗人红细胞单克隆抗体的F(ab′)_2偶联与鉴定[J];动物医学进展;2010年11期 |
15 |
曹守冬;肖伟;;凝血酶引起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内活性氧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B分泌的改变[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11年03期 |
16 |
李跃松;戴军;陈永伟;朱亚妮;;血清TGAb的测定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作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0年05期 |
17 |
余加宏;1例AB、Ccdee血型的家系遗传分析[J];河北医学;1998年03期 |
18 |
詹新立;肖增明;李世德;周江南;;甲氨蝶呤与抗人成骨肉瘤单克隆抗体F(ab′)_2片段偶联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
19 |
雷殿良;J Mellanby;M Matsuda;B Bizzini;;破伤风毒素及其AB片段对金鱼的毒力[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1992年02期 |
20 |
王心怡;万喆;万东升;;直肠癌致 AB 血型 B 抗原暂时消失1例[J];黑龙江医药;1993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