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优化初探

齐凯  
【摘要】:目的:通过对混合酶组分、培养基的选择、接种密度、首次换液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探讨优选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培养纯化的最佳方法,为脐带MSCs的制备和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奠定研究基础。 方法: 1不同混合酶组分分离培养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无菌条件下取正常足月剖腹产的脐带近胎几段;脐带组织均分为9等分,每一等分脐带长度为0.5cm,仔细剔除动静脉,剪碎组织呈1mm×1mm×lmm大小;按不同混合酶浓度比值划分为混合酶Ⅰ组,混合酶Ⅱ组和混合酶Ⅲ组,每组再按消化时间分为1、2、3h三个亚组:重悬细胞终体积均定位4ml并计数,每个亚组计数6次,采用含血清的DMEM培养液体外培养细胞。观察、计数并比较相同时间消化时间内细胞总数,活细胞比值以及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2不同培养基、接种密度和首次换液时间培养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将获得的单个核细胞分别以5×105、1×106、5×106、1×107密度接种于六孔板中,观察细胞贴壁延伸时间、原代培养时间;分别以间充质专用培养基(MesencultTM),L—DMEM、DMEM/F12均含有10%胎牛血清,对分离得到的细胞进行培养,观察细胞贴壁及生长状况。 3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和定向诱导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CD34、CD44、CD45、CD29、CD105的表达情况。Vonkassa方法和油红O染色分别检测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的诱导。 结果: 1不同混合酶组分分离培养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采用三种不同混合酶浓度进行消化,发现相同消化时间内,混合酶Ⅲ组消化细胞最多,细胞总数与其他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作用时间为3h时,混合酶Ⅲ组获取的细胞中活细胞比值显著低于混合酶Ⅰ组和混合酶Ⅱ组获取细胞的活细胞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比较4种接种密度,观察比较发现以5×105个/cm2密度接种细胞长势缓慢,一直无法传代,以5×106个/cm2密度接种细胞在出现延伸时间(92.0±6.3h)及原代培养时间(21.2±4.1d)方面均短于其余接种密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3不同培养基对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18份标本中其中用间充质专用培养基培养的有14份(77.8%)得到均一的间充质干细胞。其余4份得到的异质性贴壁细胞多,细胞不均一,形态多样。采用DMEM/F12培养的18份标本中,有11份(61.1%)得到均一的间充质干细胞,6份得到异质性贴壁细胞,1份细胞呈悬浮状态,未贴壁。用L-DMEM培养基的18份标本中,有9份(50.0%)最终得到均一的间充质干细胞,但生长速度缓慢,7份得到异质性贴壁细胞,2份细胞呈悬浮状态,未贴壁。 4流式细胞仪表面标志鉴定CD31、CD34、CD45呈阴性,CD44、CD29、CD105呈阳性,符合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特性。 5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经成骨、成脂诱导后可表达骨细胞、脂肪细胞特征。 结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0.3%Ⅱ型胶原酶、0.1%胰酶、0.02%EDTA、0.1%透明质酸酶和0.1%DNA酶混合液消化脐带组织块2h获取间充质干细胞,采用间充质干细胞专用培养基体外培养所得细胞,5×106个/cm2为脐带MSCs培养的适宜接种密度。优化条件下培养的细胞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征。我们优化了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高效的分离扩增体系,为将来成体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MSCs新来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晓生;姜建元;吕飞舟;李小康;;人类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鉴定[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7年06期
2 程文广;罗高兴;黄正根;贺伟峰;袁顺宗;陈希炜;吴军;;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03期
3 史军;陈锦阳;李洁;曹利红;张潇月;马小秀;陶毅;;人脐带血多能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年03期
4 李佩玲;时小丁;庄如锦;刘倩;;人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及对卵巢癌细胞趋化作用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年01期
5 黄仕雄;刘军;文国强;肖颂华;廖小平;刘运林;欧阳锋;邢诒刚;;Nurr1基因修饰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治疗帕金森病[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年05期
6 熊中华;许倩;陆德云;王丽春;刘聪;赵连三;;冻存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类肝细胞的诱导分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07期
7 解继胜;黄海玲;唐毓金;陈维平;罗小琼;;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向软骨细胞的分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16期
8 肖宏涛;刘毅;;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近况及其在脂肪组织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7年11期
9 王斌;洪小杨;杜江;朱德新;田兆方;封志纯;;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10期
10 葛殿华;马红梅;周学武;呼晓;冯丽艳;雷娟;杨淑梅;毛慧玲;宁彬;;脐带血血清培养体系扩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生物学特征的实验研究[J];黑龙江医药;2009年06期
11 文渊;王梦洪;;体外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6年03期
12 师天雄;张明光;季明芳;程伟民;李晓玲;何洁冰;缪健航;胡锡祥;解孝章;;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影响[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年02期
13 严苏纯;祝彼得;陈永锋;陈志伟;;外环境在体外培养干细胞分化技术中的应用[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6年03期
14 高蕾;刘吉勇;裴庆山;孙欣欣;;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样细胞的分化[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12期
15 林沪;陈黎明;施明;王福生;;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的新进展[J];肝脏;2010年01期
16 王晓宇;侯玲玲;马海滨;关伟军;马月辉;;间充质干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1年05期
17 瞿海龙;麻晓静;张冰;梁璐;;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前景[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07期
18 禹亚彬;储建;章世海;卞建民;;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胰岛β细胞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17期
19 向明章;蒋耀光;王慧春;林一丹;;人肺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20 马亮亮 ,张梅;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展望[J];陕西医学杂志;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勇;张西正;郭春;魏严;李瑞欣;徐晓莹;张永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中心肌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8年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马晓荣;张胜利;吴齐全;高同斌;周君梅;谢华;陈方;;应用5-杂氮脱氧胞苷诱导人羊水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向成肌细胞样细胞分化的体外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东辉;许永华;许琴;李建瑛;是文辉;李佳佳;卢开伯;邢彦超;于良宽;龙志新;;“三阶段法”分离培养与鉴定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A];第九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2010新疆)论文集[C];2010年
4 吴英;朱恒;江小霞;孔维霞;刘元林;李秀森;张毅;毛宁;;分化后的间充质干细胞调节CD11b+单核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5 郭勇;张西正;李瑞欣;郭春;闫玉仙;孙鹃;;冻存和传代后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巧稚;韩艺;赵宏贤;余鸿;刘广益;;当归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和毒性检测的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王玉红;陈光辉;;地黄低聚糖对人脂肪组织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黄金龙;董运海;魏翠;徐妍;王影;鲁彦玮;王志军;郝晨光;;复合水凝胶负载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分化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医疗美容技术交流大会暨高新技术精品手术演示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迟作华;张洹;陆琰;;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肝样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杜凤移;王皓;杨树龙;赵绘存;杨英;杨军;;纳米纤维支架对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影响[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美娇;系统归巢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牙周组织修复再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彭飞;620nm非相干红光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光生物调节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东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及体外诱导分化为表皮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4 苗宗宁;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材料在骨创伤修复中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赖国政;转染Chk1、Chk2基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脑肿瘤放疗抵抗机制信号通路途径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宝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及复合PLGA体内异位成软骨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朱雅姝;Flk-1~+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吴桂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9 熊卉;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体外转染兔颞下颌关节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纤维软骨转化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赵迎泽;BMP9通过MAPKs通路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凯;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优化初探[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李长青;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提取及其向神经上皮样细胞分化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3 周志刚;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类神经元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彭鑫磊;人干细胞生长因子的克隆、表达、纯化及其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用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李成华;口腔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存在及在口腔扁平苔藓中变化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6 章守琴;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的体外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7 陈芳;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化疗所致卵巢颗粒细胞损伤的体外实验[D];暨南大学;2010年
8 田毅;人脐带Wharton's jelly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与脑肿瘤干细胞共培养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张福丽;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附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进展)[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朱华民;两种细胞因子组合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分化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月 王琳;空军总医院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救治小脑萎缩[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李素锋;我市首例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手术取得成功[N];临汾日报;2009年
3 记者 王丹 通讯员 艾素;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治疗获突破[N];健康报;2010年
4 记者 白毅;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成熟树突状细胞增殖分化[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张泓;生物医药,2008新突破[N];北方经济时报;2008年
6 徐机玲;姜跃进;我国骨髓干细胞移植技术获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杨阳腾;北科生物:让干细胞创造医学奇迹[N];经济日报;2011年
8 时报记者 杨晓帆;韩忠朝:中国干细胞研究领军者[N];滨海时报;2010年
9 张献怀 王志红;抗排异反应有了新办法[N];保健时报;2009年
10 徐机玲 姜跃进;骨髓干细胞移植我国实现新突破[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