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摘要】:研究背景: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U)不仅反映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而且也是全身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重要标志之一,与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是指颈动脉内膜和中膜平滑肌层的厚度,它的增厚标志着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其早于斑块的发生,是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征象。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在原发性高血压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总结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从2010年4月到2011年1月符合条件的1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记录临床资料和相关生化指标。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结果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MCA组,0-30mg/24h)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CA组,30-300mg/24h);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进行比较;比较两组C-IMT值、C-IMT增厚率及斑块发生率;分析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结果:1.微量白蛋白尿组SBP、LDL比正常白蛋白尿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微量白蛋白尿组C-IMT值、C-IMT增厚率及斑块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C-IMT成正相关(p0.05)。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提示尿微量白蛋白不仅和高血压肾脏病变有关,也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对高血压患者应重视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