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肥胖儿童同型半胱氨酸变化及相关因素的关系
【摘要】:目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是儿童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危险因素,但少有资料研究我国单纯性肥胖儿童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文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与其代谢相关因子——叶酸、维生素 B_(12),体重指数,血脂代谢的关系。为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1、研究对象分为单纯性肥胖儿童及对照组各 58 例。单纯性肥胖组儿童纳入标准:单纯性肥胖儿童组用 WHO 推荐的身高别体重标准进行判定,体重高于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小儿标准的 20%为肥胖,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高于 50%为重度肥胖,所有检测对象均除外先天性遗传病、代谢性及内分泌性疾病等所引起的继发性肥胖。以 58 例健康非肥胖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儿童均来源于本院儿童保健门诊、海口地区学校健康普查,年龄、性别基本匹配的的儿童。
2、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采禁食 12 小时以上的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分析法(HPLC)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放射免疫方法(RI)测定血浆叶酸、维生素 B_(12)、胰岛素浓度,酶法测定血糖、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磷钨酸镁沉淀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按 Friedewaid 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 TC –(TG/2.2 +HDL-Ch)。
3、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两组儿童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 B_(12),体重指数,胰岛素,血脂,等指标分别计算均值、标准差、标准误,两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多组间比较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Ⅱ
采用方差分析;对有关相关趋势的变量进行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对
于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经对数转换后达到近似正态分布,再进行检
验。以 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均用 SAS6.12 统计学软件
包分析处理。
结果:
1、不同性别健康或单纯性肥胖男女儿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
无明显差别(P0.05)。
2、单纯性肥胖儿童体重指数(BMI)、同型半胱氨酸(Hcy)、胰岛素
(Insulin,In)、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h)与健康非肥胖儿童相比较有明显增高(P0.01),高密度脂
蛋 白 胆 固 醇 (HDL-Ch) 、 叶 酸 (Folic acid,FA) 、 维 生 素
B12(VitminB12,VitB12) 浓 度 明 显 降 低 ( P0.01 ), 与 血 糖 (Blood
glucose,BS)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
3、肥胖儿童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血 Hcy,TC,TG,LDL-Ch,In 浓度渐
增加,FA, VitB12, HDL-Ch 渐降低,经 F 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轻度肥胖除 BS 外,其他指标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中度肥胖与轻度肥胖比较,TC,TG,Hcy,LDL-Ch 较高,而
HDL-Ch 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肥胖与中度肥胖比较,
Hcy,TC,TG,LDL-Ch,In 较高,FA, HDL-Ch 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4 、 调 整 血 糖 后 , 儿 童 血 浆 同 型 半 胱 氨 酸 水 平 随 胰 岛 素
(r=0.249,P0.05)、体重指数(BMI)(r=0.606,P0.01)增加而增加,
呈正相关;随叶酸(r=-0.323,P0.01)、维生素 B12(r=-0.30,P0.05)
上升而减少,存在负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