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TLR4、CD14在干燥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张东霞  
【摘要】: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由于其免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外分泌腺体的上皮细胞,故又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临床除有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外,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其他器官的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其血清中则有多种自身抗体和高免疫球蛋白血症。本病分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SS)两类,前者指不具另一诊断明确的结缔组织病(CTD)的干燥综合征。后者是指发生于另一诊断明确的CTD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等的干燥综合征。本病90%以上为女性,男女之比为1:9~1:20,发病年龄多在40~50岁。国内发病率约为0.3%-0.4%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风湿免疫病。 SS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病因可能与遗传、免疫、内分泌和感染等因素有关。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样,SS的正常免疫耐受机制被打破,产生对自身抗原的高滴度的自身抗体是其特点,能够打破人体免疫耐受机制的因素很多,其中细菌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Gramnegative bacteria,GNB)是人体最常见的感染之一,GNB感染时,细菌和/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即内毒素(Endotoxin)进入血循环,激活多种炎症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可各种引起炎症反应。 TLR4(Toll like receptor,TLR4)、CD14是LPS应答的主要受体,LPS可以通过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系统介导固有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因此LPS-TLR4-CD14信号传导通路成为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靶点。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观察到,感染常常是SS发病和复发的诱因。那么感染在SS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呢?LPS-TLR-CD14信号传导通路是否参与了SS的发病?其机制如何?基于上述理论和研究,我们设计了本课题,旨在研究LPS-TLR4-CD14信号通路在SS发病中的作用,进而阐述感染与SS发病的关系,为今后SS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LPS、IL-6、TNF-α在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分布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中LPS的水平及其与细胞因子IL-6、TNF-α、ESR的相关性;方法31例干燥综合征患者按照病情分为初发组,缓解组和复发组,初发组根据血沉、CRP进一步分为急性炎症组和非急性炎症组,采用鲎试剂法检测LPS水平;ELISA法检测IL-6、TNF-α;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各组干燥综合征患者IL-6、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初发组与缓解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发组与复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LPS水平明显高于初发组和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②LPS与相关因素进行直线回归分析显示,PSS患者LPS与IL-6、TNF-α、ESR水平呈正相关(P<0.05)。③对初发组患者进一步分为急性炎症组和非急性炎症组,比较其各指标水平,急性炎症组和非急性炎症组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炎症组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炎症组(P<0.01);急性炎症组LPS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炎症组(P<0.01);而非急性炎症组LPS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LPS参与了PSS的发病,感染是PSS患者发病和复发的原因之一;②.IL-6、TNF-α参与了PSS的发病,且其血清中的水平随着PSS病情变化而波动,可以作为临床上观察PSS病情活动指标之一。 第二部分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LR4、CD14的表达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LR4、CD14的表达。方法分别采用RT-PCR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了TLR4、CD14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CD14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初发组TLR4、CD1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表达水平(P<0.05);复发组TLR4、CD1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缓解组表达水平相比明显增高(P<0.05);病情复发组TLR4、CD1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初发组TLR4、CD1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PS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高表达TLR4和CD14,且与病情活动相一致;②LPS-TLR4信号途径参与了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第三部分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TLR4、CD14的表达 目的探讨TLR4、CD14与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中TLR4、CD14的表达,同时采用RT-PCR法检测唇腺组织中TLR4、CD14mRNA的表达。结果①干燥综合征组高表达TLR4和CD14,对照组TLR4、CD14均无表达;②病理分级为0-1级者,TLR4、CD14的阳性率为62.5%,2级者阳性率为70%,3级者为75%,而4级的唇腺组织破坏严重,TLR4、CD14表达率反而下降为58.3%,各组间TLR4、CD14阳性率差别均具有显著性;③在PSS的唇腺组织中,约64.4%的唇腺导管上皮细胞有TLR4、CD14的表达,约67.8%的淋巴细胞灶中的淋巴细胞表达TLR4、CD14,唇腺导管上皮细胞中TLR4、CD14的表达与淋巴细胞灶中TLR4、CD14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干燥综合征组TLR4、CD14 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干燥综合征唇腺组织高表达TLR4、CD14,TLR4、CD14信号通路可能是造成干燥综合征唇腺组织损伤的原因之一;②导管上皮细胞在SS发病中是主动的参与者,而非被动的受害者,它与唇腺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一样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效应。 第四部分TLR4、CD14信号传导通路在唇腺上皮细胞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TLR4、CD14信号传导通路在唇腺上皮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唇腺上皮细胞一周后,①分别于PSS组和对照组加入终浓度为1μg/ml的LPS,在FD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并于1h、8h、12h、24h、48h、72h提取细胞总RNA,RT-PCR法检测TLR4、CD14mRNA表达,研究不同时相点LPS对唇腺上皮细胞的作用;②PSS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ng/ml、10ng/ml、10~2ng/ml、10~3ng/ml、10~4ng/ml、10~5ng/ml LPS,对照组不加LPS,24小时后提取细胞总RNA,RT-PCR法检测TLR4和CD14mRNA表达,研究不同浓度LPS对唇腺上皮细胞的作用;③根据步骤①、②得出的LPS刺激唇腺上皮细胞最有效浓度1μg/ml,最佳时间8h,继续进行实验③的研究:取生长良好的PSS细胞分为三组:1) LPS组:加入终浓度为1μg/ml的LPS;2)阻断组:先加入10μg/ml HTA125培养1小时,然后加入终浓度为1μg/ml的LPS继续培养;3)对照组:不加LPS;37℃,5%CO_2培养箱中培养8小时后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总RNA,RT-PCR法检测NF-κBp65mRNA表达;提取细胞核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F-κBp65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IL-6含量。结果①对培养细胞进行细胞角蛋白染色,证明所培养细胞来源于唇腺导管上皮细胞;②LPS刺激后1h,TLR4和CD14mRNA表达明显增强,8h达到高峰,此后持续升高至24h后逐渐下降;③1ng/ml浓度的LPS即可引起TLR4和CD14 mRNA表达显著增高,此后随着LPS浓度的增高,表达继续增强,当LPS浓度达到10ng/ml以上时,继续增加LPS浓度,TLR4和CD14 mRNA表达虽仍有增多,但无显著变化。④NF-κBp65mRNA和蛋白表达在LPS组、阻断组和对照组变化一致,结果为:在阻断组细胞表达最弱,与LPS组及对照组细胞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LPS组细胞表达最高,与阻断组、对照组相比较,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⑤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a、IL-6浓度在LPS组、阻断组和对照组变化一致,结果为:在阻断组细胞TNF-α、IL-6表达水平最低,与LPS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LPS组表达最高,与阻断组、对照组相比较,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唇腺导管上皮细胞高表达TLR4和CD14mRNA,并且在LPS刺激后表达增强,呈浓度依赖性;②LPS-TLR4-CD14-NF-κB-炎症介质,这一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SS的发病,进而阐明感染与SS的发病机制有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哈木拉提·吾甫尔;艾比拜·玉素甫;钟良军;;西帕依固龈液对内毒素诱导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分泌IL-6的抑制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年05期
2 徐立;史恺;邓仪昊;陈道邦;;酒精诱导大鼠脂肪肝变TNF-αI、L-6的表达[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7年01期
3 丁东新;薛冰;沈琪;;细胞因子TNF-α、IL-6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02期
4 肖政辉,方亦兵,祝益民,赵蕊,卢秀兰,赵祥文;败血症危重患儿与血浆IL-6 TNF-α关系的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年03期
5 沈诚;范士志;陈建明;李志平;何勇;;抑制JAK/STAT通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TNF-α和IL-6表达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6年01期
6 朱淑霞;杨丽;赵秀才;曹素华;;罗格列酮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IL-6、TNF-α的影响[J];武警医学;2007年05期
7 姜鲜;章卓;李晓冰;秦大莲;陈美娟;刘剑;;积雪草苷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年01期
8 程亚颖;赵秀勉;田溢卿;井丽娟;尹建英;;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血LPS、TNF-α、IL-10水平和IL-10/TNF-α比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09年02期
9 薛连峰;孟学峰;范晔;;三步针刺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及对TNF-α和IL-6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9年11期
10 王玉爱;刘志杰;;唾液支原体诱导牙龈上皮细胞产生TNF-α和IL-6[J];当代医学;2010年12期
11 卞慧敏;修媛娟;刘征堂;黄山;俞晶华;;生津润燥颗粒对干燥综合征大鼠模型TNF-α和Fas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0年02期
12 邓莉;王特为;李明;;地塞米松对脊髓损伤后TNF-α和IL-6表达的影响[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3 张宝燕;罗碧丹;;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J];中国针灸;2010年S1期
14 程庆;廖芳;钟旭;;清金化痰汤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IL-6和TNF-α的影响[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6期
15 陈志强,李子仁,范江,岳晓玉,徐文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6与TNF-α的表达[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1999年03期
16 李云,颜淑红,李玉华,宋志民,于志远,郭农建;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的IL-1β、IL-6、TNF-α动态变化研究[J];山东医药;2001年01期
17 张银;曹树军;程国杰;;糖代谢异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年05期
18 迟小伟;刘杰;;hs-CRP、IL-6、TNF-α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意义[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年03期
19 张丽;刘闯;李文;;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作用[J];实用医药杂志;2009年07期
20 姚军;钟萍;阳华;朱春江;;血清IL-6、TNF-α和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3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昌星;林兆奋;杨兴易;单红卫;赵良;张强;胡卫青;;56例多发伤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变化连续观察[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2 张斌;王雨平;段继武;罗汉文;潘勇;冯锦;邓梦华;陈积圣;;重度创伤病人胃粘膜酸度与IL-6和TNF-α的关系[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徐岩;;卡维地络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NF-αmRNA、IL-6mRNA转录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4 庞勇;邹卓成;李雁;;益肾调督针法对实验大鼠脑梗塞恢复期细胞因子的影响[A];2006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四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针药结合论坛[C];2006年
5 贺素荣;狄安稞;白雪峰;魏敏杰;;哮喘大鼠肺泡巨噬细胞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A];两岸三地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任泽强;许卫东;;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TNF-α、IL-6干预作用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林昌松;李小兵;梁毅;关彤;刘晓玲;黄仰模;陈纪藩;刘丽娟;田敏;;通痹灵对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张彤;张碧霞;胡昭宇;叶萍;鲁力;;血浆u-PA、u-PAR与血清IL-6、TNF-α在慢性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张彤;张碧霞;胡昭宇;叶萍;鲁力;;血浆u-PA、u-PAR与血清IL-6、TNF-α在慢性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顾海霞;刘延茹;孙建民;;核素动态显像评价干燥综合征唾液腺功能的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东霞;TLR4、CD14在干燥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2 吕峰;p55PIK:慢性炎症分子干预新靶点[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郭英军;CD68抗原在皮肤中的表达[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4 张椿;SIGIRR对气道上皮TOLL样受体致炎信号通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5 杨梅;活化的Toll样受体对人内皮(祖)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李彦华;肺脏在心衰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生成中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7 吕峰;p55PIK:慢性炎症分子干预的新靶点[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范光顺;通痹灵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张娟;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因子不对称分布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10 李建华;TRPC3在脂多糖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中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峰;灵芪胶囊对荷瘤小鼠抑瘤作用及其对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2 杜莉莉;RNA干扰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3 张道峰;IL-9等细胞因子在OA软骨组织中的表达与软骨退变的关系[D];青岛大学;2005年
4 崔永辉;血清内毒素、TNF-α及IL-6的改变与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李军;大医通痹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6 覃思平;不同剂量沐舒坦对单肺通气家兔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7 阳玲;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大鼠炎症介质TNF-α、IL-6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8年
8 刘丹;马兜铃酸肾病(AAN)患者血中炎症介质的水平与肾功能损伤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9 郑宁宁;RNA干扰作用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10 马瑞;曲马多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人民医院 石瑞舫;燥者濡之治干燥综合征[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2 副主任医师 秦长林;干燥综合征根治须辨证[N];工人日报;2001年
3 北京友谊医院主任医师 王润华;原来是得了干燥综合征[N];健康时报;2004年
4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干燥综合症专科主任医师 秦长林;干燥综合征根治须辨证[N];科技日报;2001年
5 ;如何认识干燥综合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6 吴巧君姚文生;当心“干燥综合征”[N];天津日报;2004年
7 主任医师 王润华;干燥综合征如何就诊[N];保健时报;2004年
8 孙晓红;原来是得了干燥综合征[N];山西科技报;2004年
9 付海香;干燥综合征的治疗[N];辽宁日报;2001年
10 饶媛;干燥综合征[N];医药经济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