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血浆甘油三酯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闫蕊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分析血浆甘油三酯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方法:分别选取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者(TG≥1.7mmol/L)100例与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正常者(TG<1.7mmol/L)68例,以二磷酸腺苷(ADP)为诱导剂,抽血测定各自的血小板聚集率:通过调查服用阿司匹林情况,组内进一步分为服阿司匹林组与未服阿司匹林组,分别比较(1)甘油三酯升高组与正常组中未服阿司匹林患者(分别为45例、30例)的血小板聚集率;(2)甘油三酯升高组与正常组中服阿司匹林患者(分别为55例、38例)的血小板聚集率;(3)甘油三酯升高组中,服阿司匹林患者不同血浆甘油三酯水平的血小板聚集率。 结果: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组与正常组中未服阿司匹林者(分别为45例、30例)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分别为:75.77±7.15,58.48±8.31,(P<0.05);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组与正常组中服阿司匹林者(分别为55例、38例)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分别为:56.15±13.65,48.64±12.75,(P<0.05);在血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组中,将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55例),根据甘油三酯升高程度进一步分组,TG在1.7—2.26mmol/L(16例)时,PAGT(%)为:49.46±15.22,TG在2.26—2.8mmol/L(18例)时,PAGT(%)为:54.04±14.07,TG在大于2.8mmol/L(21例)时,PAGT(%)为65.86±7.02,其中,第一亚组与第三亚组比较,P<0.05. 结论:(1)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可能会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2)血浆甘油三酯升高可能会减弱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建华;朱健华;潘闽;石桂良;;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临床特征[J];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10期
2 王洁,杨凯平,汪茜,李小鹰;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集聚率的关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年08期
3 郝晋东;张宁霞;郑魁山;;热补针法对实验性家兔高脂血症防治作用的研究[J];针刺研究;2007年02期
4 陈达开;张怀勤;林捷;黄伟剑;计光;王明山;;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2008年10期
5 庄虔利,张茂宏,徐从高,郭农建,马端;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激活因子浓度及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6年06期
6 王豫廉,璩斌,黄霞萍,王学锋,朱立红,王鸿利;碱离子水饮用后血小板聚集率的的变化(附30例报告)[J];血栓与止血学;1999年01期
7 刘羡萱;影响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的因素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2002年06期
8 苑立军,王继军,刘凤芝;辛伐他汀对冠心病伴高血脂症患者内皮素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12期
9 任小巧,李连达,宁可永,李贻奎;活血健脑胶囊对实验性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河南中医;2005年10期
10 李飞鸥;李一石;顼志敏;黄一玲;田蕾;李卫;成小如;华潞;;健康人体阿司匹林的药效学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07年01期
11 韦敏;潘苏华;沈健;童黄锦;许惠琴;;银杏内酯B衍生物(XQ)对PAF、ADP等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2 曾爱源;刘开祥;;血小板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J];华夏医学;2007年04期
13 余长永;张勇;邹建军;燕翔;马海涛;倪斌;朱余兵;樊宏伟;贺春晖;;氯吡格雷抵抗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9年10期
14 郭凌霄;;血小板参数和血小板聚集率测定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5 种莉;李正仪;郭民侠;;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16 王志义,张银虎,阎梅田,杨贵琦,杨江存,刘波,施文海;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性及其影响因素——117例正常值报告[J];陕西医学杂志;1986年04期
17 田力,叶舜宾,郑泽霖;外科休克时微循环、血小板聚集变化的观察[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1年02期
18 周永斌,孙达春,李待念,吴秋香,陈珈琳,包健敏;噻氯匹定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5年01期
19 韩宝福,林佑善;Ⅱ型、Ⅳ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比较[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20 芦慧霞,王喜洪;体外血栓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研究[J];铁道医学;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福龙;游云;韩东;;川芎嗪及大蒜素对剪应力诱导的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血小板聚集的影响[A];2002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2年
2 高广勋;董红娟;顾宏涛;高瑛;潘耀柱;杨洋;陈协群;;PI3K通过mDia1参与调控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3 张文敏;唐茂云;黄忆明;胡小平;;四种调和油对大鼠血脂、脂质过氧化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第三届老年营养暨第二届营养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4 仲伟珍;张健;宋立萍;刘占涛;刘赛;;海洋贝类提取物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韩悦;吴德沛;谢颖;戴兰;沈文红;孙爱宁;王兆钺;阮长耿;;Gq信号途径在凝血酶受体活化过程中的作用[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王赞舜;马永兴;丁佩珍;赵介域;夏美丽;徐鹏;杨月娥;;高压氧对老年人血小板聚集率、血流变、动脉血氧及智力活动的影响[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7 王颖蔚;;不同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血小板参数和聚集功能变化[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邓汉珍;;对413例体检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的调查分析[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贺圣文;赵仁宏;王守训;陈景武;李寿花;李桂芝;;复方马齿苋对大鼠红细胞膜流动性等的影响[A];山东营养学会营养与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何跃生;于云;曲树明;;沙棘叶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调血脂作用[A];第十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嵘;关于高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曾悦;内质网应激通路在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急性胰腺炎大鼠发病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7年
3 高广勋;PI3K通过RhoA-mDia1信号通路介导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Actin细胞骨架重构[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4 马天容;对新型内皮脂酶价值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贺亮;HTG和糖尿病复合地鼠模型的建立及诱发肾损伤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张原力;脂餐后血浆甘油三酯代谢异常作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的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7 程艳春;血脂康对冠心病高脂餐后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及空腹C反应蛋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2年
8 李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诊断及干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9 傅伟昌;癞葡萄籽油甘油三酯结构及其体外抗肿瘤功效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10 孙丽英;康脂汤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惠琴;葡多酚对血小板功能与血栓形成的影响作用[D];青岛大学;2005年
2 姜秀新;银杏内酯B抗增龄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闫蕊;血浆甘油三酯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4 张红博;全血电阻抗法和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方法学比较[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5 曲德鑫;TEG血小板图监测氯吡格雷对血小板抑制率的临床意义[D];吉林大学;2008年
6 师志芳;健康人群血小板聚集率24小时节律变化规律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7 陆卫华;冠心病患者血浆ET、MMP-9、hs-CRP、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研究及红花黄色素的干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李万玉;灯盏花素调节血小板功能及改善心脏重塑的药效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9 王欣;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其对PCI术后心脏标志物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10 李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服药时间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琴琴;患了高脂血症要注意啥[N];家庭医生报;2006年
2 记者 白毅;北京大学揭示细胞内脂代谢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裘小洁;绝经妇女血脂为啥高[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4 ;莫名其妙的肌肉痛[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5 善良;警惕药物引起血脂异常[N];大众卫生报;2005年
6 王雪飞;亚裔甘油三酯升高根子在基因[N];健康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宋汉晓;高血脂症的保健措施与方法[N];保健时报;2005年
8 白毅;我国学者解析水杨酸类药降糖作用新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柯普;健康从关注血脂开始[N];北京社会报;2008年
10 张小泉;怎样控制高血脂[N];大众卫生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