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在肾肿瘤诊断中的对照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肾肿瘤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灌注特点。评价CEUS与增强螺旋CT(contrast-enhanced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 CECT)对肾肿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52例肾脏肿瘤患者均接受CEUS与CECT检查,由两位工作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在未知临床、病理和其他影像资料的情况下,采用CEUS、CECT和二者联合三种检测方法,对影像资料进行观察分析,根据肾脏病变的大小、形态、边缘、包膜、内部回声、血流、增强模式及有无液化坏死等特征,采用五分评分法(1分,肯定良性;2分,可疑良性;3分,不确定;4分,可疑恶性;5分,肯定恶性)做出诊断。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别作出三种影像方法对肾肿瘤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价。
结果:①恶性肾肿瘤CEUS及CECT的增强模式以“快进快退”为主。CEUS和CECT在良恶性肾肿瘤中增强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ROC评价显示应用CEUS及CECT二者联合的ROC曲线比CEUS和CECT单独应用的两条曲线更偏左上角,其曲线下面积为两者联合(0.905) CEUS (0.887) CECT (0.874),故两者联合应用对肾肿瘤良恶性诊断较CEUS和CECT单独应用准确性高,且三种方法曲线下面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①CEUS与CECT在恶性肾肿瘤中的灌注模式及增强强度基本相同。②CEUS和CECT在肾肿瘤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两者联合应用优于单独检查。
|
|
|
|
1 |
张华,汤贞生;超声显像在肾肿瘤影像诊断中的作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94年04期 |
2 |
程志刚,肖秋金,韩伟,茹晓刚;超声诊断肾细胞癌的价值并与CT对照[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年06期 |
3 |
申东亮;黄奋人;侯四川;刘勇;;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0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1年01期 |
4 |
万宏燕;杨瑜;卢钢;程灵芝;;增强CT对肾盂癌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26期 |
5 |
王志向;王林辉;杨庆;杨波;刘冰;孙颖浩;;肾嗜酸性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6期 |
6 |
张拓塞;贾广志;赵振国;郁志龙;王焕华;;53例肾肿瘤CT图象的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
7 |
李哲勋,刘国成,于春来,孙世平,邵勇;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8 |
谢文琪
,刘建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治(附24例报告)[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年12期 |
9 |
杜文华,王翔,杨未晓,熊秀勤,王晖;彩色与能量多普勒评价超声造影在兔实验性肾肿瘤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
10 |
李锦青,张云泉,高正今,乔清;CT对自发性肾破裂出血病因诊断的价值[J];四川医学;2001年11期 |
11 |
姚春晓;杨斌;傅宁华;韦兵舰;刘萍;谢迎东;芮志凤;宫锦霞;;超声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09期 |
12 |
许小云;杜联芳;李凡;姜露莹;;超声造影对肾柱肥大和肾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年08期 |
13 |
姚春晓;马晓华;傅宁华;杨斌;魏淑萍;刘萍;;三维超声造影评价肾肿瘤的应用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03期 |
14 |
杨斌;傅宁华;葛京平;沈德娟;吴波;;透明细胞肾细胞癌超声造影特征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年03期 |
15 |
傅宁华;杨斌;孟庆欣;刘萍;沈德娟;;肾恶性肿瘤超声造影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年05期 |
16 |
傅宁华;杨斌;沈德娟;孟庆欣;刘萍;;超声造影对肾肿瘤的诊断价值[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8年09期 |
17 |
王建国;;实时超声造影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研究现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年01期 |
18 |
关长群!110015,刘雪虹!110015,刘文源!110015,安兵!110015;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J];肿瘤防治研究;2001年02期 |
19 |
李萍;李凤华;方华;杜晶;顾莉红;黄翼然;;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肾实质良恶性病灶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05期 |
20 |
林文妙,唐震;CT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诊断中的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