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奥林匹克精神与儒家思想互融的研究

王心舟  
【摘要】: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虽然已经圆满闭幕,但是,本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振奋了每个国人的心,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终于登上了人类体育史上的巅峰。奥林匹克运动会把奥林匹克精神注入我国,使每个炎黄子孙都感受到了竞技体育的魅力。国人的热情也受到了众多国外友人的赞扬,他们行为中透露出的优良品质是传统的儒家思想所赋予的。奥运热潮引起了国内学者对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交融进行深入研究的浓厚兴趣,学者们认为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共通之处,它们都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对人类交流与沟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论文提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儒家思想,把奥林匹克精神与其结合,对它们之间的互融部分进行研究。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奥林匹克精神和儒家思想的内涵与意义做明确阐述,并通过对它们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共通点,以完整的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与儒家思想的事例来证明它们之间的互融。 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各类文化差异的容忍与理解,要形成友谊、团结和相互了解的精神氛围。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竞技运动,而是以竞技体育的形式转化为传播与倡导和平的使者,它把奥林匹克精神带到世界各地,并且完美的与当地文化相互融合。我国的传统的儒家思想提倡以人为本,这也是人文奥运口号提出的缘由。儒家思想传承至今也是以仁、礼等和谐思想为基础的,秉承和平统一的思想成为了我国的治国思想。两种非物质遗产能够经久不衰必然会有一定的联系,通过研究来证明奥林匹克精神与我国丰韵的儒家思想底蕴如何息息相通。 作者希望本文以新颖和明确的文字,把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与儒家思想互融的事例完整的呈献给读者,旨在向处在后奥运时期中的国人提供更多、更全面的,有关奥林匹克精神与儒家思想互融的事例,以便奥林匹克精神在我国更深入的理解与发扬。后奥运时期不是热情的消失,而是时间给我们深入了解奥林匹克精神与我国传统思想完美融合的最佳契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丽珺;;浅论中国体育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体现[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1年06期
2 郭齐勇;胡治洪;;儒家思想是德性贯通的整全体系[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5期
3 陈娟;;“儒家思想”在高中文言教材中的渗透[J];林区教学;2011年07期
4 何雪;;传统儒家思想与北宋音乐赋[J];华章;2011年23期
5 易小会;于晓楠;刘月华;;论网络时代下的儒家道德思想教育[J];学周刊;2011年01期
6 余寅同;;先秦儒家刑罚思想考察[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赵万华;;儒家思想对现代学校管理的启示[J];文史杂志;2011年04期
8 徐灵;;儒家思想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启示[J];文学教育(下);2011年06期
9 郑媛媛;;试析儒家思想在朝鲜半岛的传播[J];华章;2011年17期
10 刘洋;戴则健;;浅析文明冲突中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8期
11 孙永义;苗苗;胡婧超;;以儒家仁爱理念指导高校德育工作[J];才智;2011年19期
12 梁洪武;;浅议传统儒家管理智慧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J];南昌高专学报;2011年03期
13 廖芬芳;;试论《墨子》的“非命”对儒家之“命”的批判[J];华章;2011年20期
14 潘勤;;对优秀运动员开展奥林匹克精神教育的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5期
15 王新山;梅倩;;儒家廉政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6 王桂丽;;论先秦儒家的心灵哲学[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17 刘正涛;;第三讲 儒家思想与古代中国[J];高中生学习(高三版);2011年09期
18 黄佳明;;大学生关注体育活动的调查与思考——以广州部分高校学生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19 高琦;;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20 黄巧红;;论儒家思想对刘勰《文心雕龙》创作的影响——以《序志》篇为主[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敏里;;如当节日一般……——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哲学再思[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2 孔祥川;;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救捞[A];2009年度救捞论文集[C];2009年
3 Emilio Fernandez Pena;;奥林匹克研究,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与世界的和谐(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4 钟秉枢;;人文奥运——民族传统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契合[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5 郝勤;;奥林匹克传播历程与要素特征——兼论奥林匹克传播对北京奥运会的启迪[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吴潜涛;;弘扬奥运人文精神的历史机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7 王省;刘恒兴;王志勇;王庆志;周立;;以学生为主体,将奥林匹克精神引入中枢神经解剖学课堂[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东红;王国坛;;奥林匹克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契合[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9 张金涛;;闽赣地方神崇拜与思考[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林光华;;“茶奥”联姻 促进和平——论中华茶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及其活动方法运用[A];人文奥运与中华茶文化高峰论坛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冬;先秦儒法思想继承改造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丽丽;先秦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代钦;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数学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李克建;儒家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D];西南民族大学;2008年
5 黄梓根;孔老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朋星;杜甫与先秦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7 严春宝;新加坡儒家文化传承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瑜;明清士绅家训研究(1368-1840)[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肖伟韬;白居易生存哲学综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郑和;追寻生命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心舟;奥林匹克精神与儒家思想互融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泊;论先秦儒家贵“生”重“死”的生命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崔洁;中国儒家思想与现代平面设计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4 王广勇;陆贾《新语》在儒家思想史上的地位初探[D];山东大学;2005年
5 单永莲;先秦儒家军事思想探索[D];郑州大学;2007年
6 孔娜;曾国藩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7 牟正甫;章士钊儒家特征的民主观探析[D];吉林大学;2009年
8 陈刚;辽上京兴建的历史背景及其都城规划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郗泽宁;儒家思想与大学生守法意识培养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10 张超;张衡诗文中儒道思想[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华舵 吴云海;儒家思想与企业的内在价值[N];机电商报;2005年
2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研究中心博士 郭清香;儒家思想中的慈善观[N];中国社会报;2005年
3 记者 李煦;进一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4 王彦品;浅谈儒家思想对官吏德能的影响[N];民族日报;2009年
5 易中天;我们从儒家那里继承什么,又该怎样继承[N];南方周末;2011年
6 中国企业家论坛高级研究员 岑科;从儒家政治看“中国模式”[N];经济观察报;2011年
7 厦门大学教授 易中天;儒家的限政只能是徒劳[N];南方周末;2011年
8 韩焕忠 苏州大学哲学系;儒家思想担当公共话语的重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贵州财经学院 刘国祥;儒家思想与少数民族文化[N];太原日报;2011年
10 中国美协副秘书长 陶勤;奥林匹克精神与艺术追求的完美交融[N];中国艺术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