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同伴互评在英语专科生写作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王富春  
【摘要】:本文作者在对山西省五所高校进行的小样本调查中发现: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的高校教师绝大部分都采用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即布置写作任务,收回作文进行批改,教师对基本的语法和拼写错误做出修改之后便完成了一次写作任务。学生对于老师的批改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导致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一定的时间内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同伴互评法作为一种新的写作教学方式对于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师来说尚属新颖的方法,大都没有使用过,有的甚至没有听说过。虽然调查的范围不大但仍然能反映出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中作文批改的现状。 同伴互评是英语作为母语或第二语言的写作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中国大学英语的教学环境中大部分教师对此教学方法并不熟悉。由于大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和大学生近年来的不断扩招,教学环节中教师批改学生英语作文便成为一项既费时又没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对于英语专业的写作课堂来说,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已经成为众多教师头疼的事情。本文主要探讨在英语专科生的写作课堂中试探性地应用同伴互评取代过去传统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性。 本研究以实验的方式探讨和分析了同伴互评对于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产生的影响。基于前人的研究,本研究对于实验前的培训,实验小组分类中的变量以及前测,后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克服了实验中由于考虑变量不足而造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作者从本校大专二年级中随意挑选了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此项实验。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这个班的学生在实验之前进行了互评作文的训练,从心里上培养了“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同伴互评理念:并且通过合理的分组,然后统一批改同一篇作文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培训,统一了批改作文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另外一个班为控制班,这班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批改作文之后发回给学生即完成了一次作文任务。 本文作者试图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同伴互评的教学方式在中国英语专科生的写作课中的应用是否有效?第二,同伴互评的活动是否能影响学生对于写作和修改的认识?第三,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否能比控制班有明显提高? 实验结果显示同伴互评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积极的互动对学生提高写作和修改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学生对英语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首先学生们在阅读同伴的写作中提高了阅读兴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正意见和建议;其次在阅读和批改同伴的作文中,学生们发现并有效的避免了自己出现同类型的错误,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论文在结论部分分析了此次实验的弊端和不足,为进一步研究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采用同伴互评,以及同伴互评对学生写作的影响奠定了基础,为此类研究提供了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李霞;;同伴互评与教师反馈结合写作教学模式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黄清霞;;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同伴互评的潜在问题及培训策略[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3 谢小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同伴互评培训策略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韩冰;;同伴互评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功效——基于写作流利性、复杂性及准确性的实证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21期
5 莫俊华;;同伴互评:提高大学生写作自主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刘月圆;王世庆;;同伴互评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功效[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王莹;;公共英语写作中引入同伴互评模式的行动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0年02期
8 王素娟;;同伴互评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影响的研究[J];大家;2011年10期
9 张立;;在EFL写作教学中中国大学生对同伴互评的认知[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吴舒;傅晓霞;;EFL写作教学的新思考[J];闽江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1 吴军;;激活高中英语写作课堂的策略与方法[J];成才之路;2010年14期
12 徐茂红;;小组讨论运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验[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9期
13 李军华;;TPS写作导航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0年06期
14 郭颖;;论同伴反馈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5 杨厚琴;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思路[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6 王迎朝;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写作教学[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年04期
17 余曲;写作教学改革初探[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8 周德仓;高校写作教学的定位兼及写作学科的独立性问题[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9 刘海涛;;一本刊物和一个人——写在《写作》创刊20周年之际[J];写作;2001年07期
20 郭海萍;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和训练[J];青海教育;2002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烜;;美国小学低年级学生写作教学革新[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梅利华;;创新写作教学的误区与对策[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赵斌斌;;论词块教学法在法语写作教学的应用研究[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4 张长霖;;激发兴趣是第一要着[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黄虹;;语篇衔接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世皇;;关注写作教学中弱势群体的心理障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7 张胜男;;为写作注入活水——对新教材写作教学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兰雪芬;;感悟写作过程 建立写作自信——渐进式写作教学的思考与实践[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9 蒲加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浅谈初中写作教学的几点心得[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孟秀玲;窦琴;;大学生英语习作评改新模式——自我评估与同伴互评[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艳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动态评价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胡根林;语文科文学课程内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于红;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安利红;俄语写作理论与教学[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简婕;支持高阶思维发展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郑桂华;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秦枫;中国工科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中的互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史文霞;科技语篇经济性:意向性与语用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芬;一项将读写循环教学法应用于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杜潞;二程情境互动写作教学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魏敏;高中“开放式”写作教学实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瑛;模因论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模仿写作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施瑾;从学生素质角度探索研究性写作教学新模式[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辉;高中研究性写作教学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虞洁;对同级反馈在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性之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碧珍;写作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军芬;建构主义指导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徐新军;中学写作情趣化教学探微[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西教育》杂志编辑部副主任 田晓宇;写作教学遭遇窘境[N];山西日报;2010年
2 姜堰市第二中学附设初级中学 施月琴;写作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高尚情感[N];学知报;2011年
3 张春;浅析小学写作教学[N];黔西南日报;2010年
4 李嘉祥;写作教学方法谈[N];中国老年报;2004年
5 吕晖;信息技术 与写作教学的整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6 任艺文;创新写作教学推进教改步伐[N];人民日报;2004年
7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严华银;洪宗礼:写作教学要有序、善引、求活[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顺河初级中学 张海燕;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乐事[N];学知报;2010年
9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 徐冰心;谈任务型写作教学的应用[N];学知报;2011年
10 敢 峰;阅读《中学写作教学新探》[N];中国教师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