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对山西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资源型省份山西的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然而,这种以过度依赖煤炭资源的投入形成的典型低效率、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山西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随着我国结构性调整、供给侧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放缓,伴随着煤炭价格的下跌和新能源的替代,山西经济陷入了寒冬。如今,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使资源型省份山西走出经济低迷的困境已成为今后转型中要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成为了政府制定环境规制政策时需要着重考虑的核心问题。环境规制作为保护环境的政策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压力。但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是阻碍还是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赢”?这是本文需要分析的主要问题。论文以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立足点,通过界定环境规制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特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作用机理,为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提供理论基础。其次,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山西省2004年—2015年环境规制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对比分析;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计算出山西省及全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根据测得的山西环境规制及全要素生产率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认为:第一,山西省环境规制综合发展水平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各地市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第二,山西省的全要素生产率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整体有微弱的下降,其中技术进步的下降是首要的因素,而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明显;第三,山西省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的U型关系,且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存在滞后性、资金支持不足等原因,山西省除了长治,晋中以及朔州等地,大部分地区还处在转折点附近或转折点之前。最后,论文基于以上的研究结论和原因分析,从适当提升并实施差异化的环境规制强度、加强技术创新,推广绿色技术的应用、优化行业的资本结构、制定合适的招商引资政策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山西省环境规制政策的制定以及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论文的创新表现为以下三方面:视角上从总体经济增长的层面研究了环境规制对山西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理论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方法上使用主成份分析法综合测度并比较了山西省各地市的环境规制强度水平。论文的分析一方面对山西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对山西制定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