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D-S证据理论的群决策方法研究

刘东彪  
【摘要】: 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对不确定性问题的处理有很大的灵活性,尤其在群决策问题的解决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但是,D-S证据理论存在的合成法则悖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基于证据理论的群决策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基于证据理论的群决策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分析了D-S合成法则悖论及悖论的两类消除方法 文章归纳了悖论的四种典型形式:Zadeh悖论、屏蔽悖论、反极化性悖论、焦元基模糊悖论,并分析了可能导致悖论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改进合成规则和调整信度指派进行证据预处理消除悖论的两类方法,论证了两类消除方法并未从根本上消除悖论,在使用中具有一些局限性。 2.应用一种度量冲突强度的方法分析了各类合成法则的实用范围 综合考虑度量证据之间冲突强度的两个方面:冲突度和相似度,提出一种度量冲突强度的方法。然后,应用这种方法度量的证据冲突强度把各类合成规则进行分段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悖论,划出各种合成法则的实用范围。 3.构建了未确知性信息下基于证据理论的群决策模型 引入未确知数对基于证据理论的群决策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未确知性信息下基于证据理论的群决策模型。最后,利用一个房地产价值评估的实例对其加以分析,说明了该模型能够客观实际的反映真实情况,较好的预测未来收益。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徐周睿;;统计方法在证券投资分析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2期
2 庞红娜;郭敏;李玲杰;;基于ER算法的火灾监控系统[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09期
3 李超杰;江红莉;;基于IFS和ER的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选择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章;;基于证据理论的消防安全评价[A];中国航海科技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2 孙怀江;杨静宇;;证据理论的改进及其应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赵玉明;鞠彦兵;刘慧;;危机应对中基于阶段性证据合成方法的研究[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马永一;沈怀荣;彭颖;;对D-S证据理论几种改进方法的分析与讨论[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张松涛;上官璇峰;田小涛;;基于证据理论的电机故障诊断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6 肖云;彭进业;王选宏;赵健;;基于D-S证据理论的漏洞动态严重性分析[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刘沐宇;李新平;;岩体力学参数取值的不确定性估计方法[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8 朱靖;王晨熙;鄢茂林;郑义成;;D-S证据理论在多传感器身份融合中的改进[A];全国第一届信号处理学术会议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处理分会筹备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专刊[C];2007年
9 朱卫东;胡云云;;基于证据理论的国有企业领导者综合测评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孔鹏程;周健;;基于D-S证据理论的改进算法的研究[A];2011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增明;群决策环境下证据理论决策方法研究与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2 梁伟光;基于证据理论的在轨航天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孙锐;基于D-S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及在可靠性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肖文;基于证据理论的多属性决策关联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龚本刚;基于证据理论的不完全信息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田雪怡;多传感器数据关联与航迹融合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7 刘嘉;基于综合判定分析的信息系统安全检验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朱卫东;面向互联网基于证据理论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9 吴胜强;核主元分析及证据理论的多域特征故障诊断新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10 张行宇;高新技术企业投资价值评估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彪;基于D-S证据理论的群决策方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2 童建军;证据理论及其在决策评价中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3 张军;证据理论中冲突证据的处理及其应用[D];南昌大学;2007年
4 徐艳卫;证据理论及其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9年
5 祝亚静;基于粗糙集理论与证据理论相结合的电网故障诊断[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6 周勇;基于粗糙集与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张弛;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方琴芬;顾客满意度测评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张春杰;粗糙集与证据理论相结合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D];燕山大学;2011年
10 黄印林;地方宏观经济预警模型与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正兵吴丹红;国际学者研讨证据理论与科学[N];检察日报;2007年
2 储晓惠;证据证明力大小决定权归属之我见[N];江苏经济报;2007年
3 郭士辉;深入开展证据科学研究 不断完善中国法制建设[N];人民法院报;2007年
4 焦红艳;“打官司,就是打证据”[N];法制日报;2007年
5 桂庆凯;商标评审行政诉讼的证据审查与认定问题研究(三)[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6 张蕾蕾;单位证明在诉讼中的证据意义[N];检察日报;2006年
7 山东省胶州市检察院 黄英;有罪判决应确立“排他性”的证明标准[N];检察日报;2008年
8 戴玉忠;证据法学研究的新探索[N];检察日报;2008年
9 徐道海;关于电子证据的证明力问题[N];江苏法制报;2005年
10 见习记者 张伯晋;第三届证据理论与科学研讨会召开[N];检察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