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基萘甲酰基甲基亚砜稀土高氯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致发光
【摘要】:本文首次合成并表征了四种苯基萘甲酰基甲基亚砜(C10H7COCH2SOC6H5)与Sm3+、E3+、Tb3+、Dy3+稀土高氯酸盐的固态配合物,以及苯基萘甲酰基甲基亚砜为第一配体,分别以邻菲啰啉、苯甲酸、水杨酸、联吡啶、磺基水杨酸、对氯苯甲酸、苯氧乙酸为第二配体(L')与高氯酸稀土合成了两个系列共十四种固态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率及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二元稀土配合物的组成为:REL5.(C104)3·2H2O(RE= Sm, Eu,Tb, Dy; L=C10H7COCH2SOC6H5);三元稀土配合物的组成为:REL4·L'(C104)3.2H2O(RE=Sm,Eu;L'=Dipy,phen;L=C10H7COCH2SOC6H5);REL4·L'(C104)2·2H20(RE=Sm,Eu;L'=C6H5C00-;C6H40HCOO-;ClC6H4COO-; HS03C6H3(OH)COO-;L=C10H7COCH2SOC6H5);REL3·L'(C104)2·2H20(RE=Sm, Eu,L'=C6H50C00-;L=C10H7COCH2SOC6H5).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明,亚砜配体通过亚砜基氧原子和羰基氧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而邻菲啰啉和联吡啶通过各自的两个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苯甲酸通过羧基以单齿形式与稀十离子配位,水杨酸、磺基水杨酸、对氯苯甲酸和苯氧乙酸则以双齿螯合配位形式与稀土离子配位。配合物在丙酮溶液中测定的摩尔电导率表明,稀土二元配合物和亚砜邻菲啰啉类以及亚砜联吡啶类稀土三元配合物为1:3型,三个ClO4-无机抗衡阴离子全部在外界未参与配位;而亚砜苯甲酸类、亚砜水杨酸类、亚砜对氯苯甲酸类、亚砜磺基水杨酸类以及亚砜苯氧乙酸类稀土三元配合物为1:2型,两个ClO4-无机抗衡阴离子也全部在外界未参与配位。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钐、铕二元及各稀土三元配合物均产生了特征荧光发射光谱。各类稀土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与二元配合物相比,有的增强,但有的却是减弱的,其中,当第二配体为邻菲啰啉、联吡啶、对氯苯甲酸和苯氧乙酸时,钐、铕各稀土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均较之二元配合物增强;而铕的各类稀土三元配合物荧光强度较之相应二元配合物出去苯甲酸之外都是增强的,其中第二配体为苯氧乙酸时,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比二元配合物增强了9.48倍。这主要是因为在各类稀土三元配合物当中,第二配体邻菲啰啉、苯甲酸、水杨酸、联吡啶、磺基水杨酸、对氯苯甲酸、苯氧乙酸三重态能级的范围以及能级的高低不同,使得亚砜配体以及第二配体在紫外区吸收能量之后,能量传递的效率以及能量传递的难易程度明显不同造成的。配合物的荧光衰减曲线表明,钐、铕各稀土三元配合物均具有较强的荧光寿命。
|
|
|
|
1 |
刘伟生,谭民裕;稀土高氯酸盐与1,10-二氮杂菲-1-氧化物的配合物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1991年04期 |
2 |
李文先,孙元洪,武登国,刘英平,刘志亮,郑玉山;镧系元素高氯酸盐苯丁基亚砜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稀土;1996年01期 |
3 |
刘向荣;稀土高氯酸盐甘氨酸咪唑三元配合物的热分析[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4 |
任德厚,畅柱国,郭秀云,陈建成;Dy(ClO_4)_3·3H_2O-18C6-CH_3CN体系的相平衡及其固体配合物的合成[J];应用化学;1991年05期 |
5 |
董文魁;;高氯酸镧与4′-溴-5′-硝基苯并-15-冠-5固体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
6 |
田燕妮,杨频;顺、反Ru~ⅡCl_2(DMSO)_4的合成、结构、性质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化学通报;1997年06期 |
7 |
周晓霜,刘祥敏,陈连山;配合物各级配离子摩尔吸光系数的关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
8 |
陈芳,胡珍珠;稀土氨基酸多元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4年04期 |
9 |
蔡乐真,姚克敏,李家玲,鲍正操,沈联芳,田清平;稀土与不同端基直链聚醚配合物的合成及其NMR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年01期 |
10 |
李文先,孙元洪,连锡山,刘英平;高氯酸钐、六氟磷酸钐在二苯亚砜及苯丁基亚砜配合物中的发光[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5期 |
11 |
郭琦,马娴贤,姚卡玲;N-乙酸邻菲啉的合成及其锰盐配合物的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
12 |
李瑞萍,范琼芳,郭建雄;RE(Ala)_4(Im)(ClO_4)_3·2H_2O固体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红外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3年02期 |
13 |
汪应灵;谢友海;张秀英;李书静;;稀土-2,6-吡啶二甲酸-氧化三苯基膦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7年08期 |
14 |
王毓明;俞国祯;;配位数为四的配合物为何有两种不同的空间构型?[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
15 |
黄泽长,张若桦,王建民,张兆丽;双(正-丙基亚砜)乙烷钴(Ⅱ)配合物的研究——Ⅰ.高氯酸配合物[J];无机化学学报;1986年01期 |
16 |
徐延瓞;配位化学在工业中的应用(一)[J];化学世界;1987年01期 |
17 |
马衡;谢良锋;;硝基配合的M~(-N)配键以及它们某些红外波数的规律性[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
18 |
木冠南;;Al_2O_3自溶液中吸附Cu~(2+)及其配合物[J];云南化工;1988年01期 |
19 |
谢桂泉;杨文清;;若干3d过渡金属的布洛芬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的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
20 |
甘新民,唐宁,张文军,谭民裕;1,8-萘啶氮氧化物钪(Ⅲ)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J];无机化学学报;198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