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草原放牧强度遥感估测
【摘要】:我国天然草地面积近4亿hm2,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3%,占国土总面积的41%。在过去的30多年里,过度放牧加剧了草地的退化,在近4亿hm2的天然草地中,已有90%的可利用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自20世纪80年代起,许多研究者在我国北方天然草地上做了大量有关放牧强度的研究,但对于如何快速有效地测定草地区域范围上的放牧强度则鲜有涉及,本文立足于内蒙古典型草原,基于家庭牧场的角度,试图以生物量的变化规律来揭示区域范围上放牧强度的计算方法。本文结论如下:
(1)DCA排序的第一、二轴分别代表土壤、大气的影响,土壤是影响植被指数最主要的因子;DCA排序将14个植被指数分为4类,在典型草原区,综合排除了土壤及大气影响的一类植被指数,也就是NDVI及由其衍生的SAVI、OSAVI与生物量的关系较好;
(2)经验数据显示:当生物量低于370g/m2时,建立的估产模型都是线性的;当生物量在370-720g/m2时,线性模型和指数模型的模拟效果都很好;当生物量高于720g/m2时,估产模型都是指数的,因此,随着生物量范围的增大,模型逐渐由线性趋向于指数模型;
(3)不同草地类型的产草量及建群种耐牧性差异较大,草地产草量高,建群种耐牧性好,草地能够承受的放牧强度就越大;
(4)利用ΔB7-8和G建立了典型草原放牧强度估测模型,模型为G=0.135ΔB7-8-0.171,R2=0.461,p0.01,模型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