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聚乙烯醇的合成工艺研究
【摘要】:本论文主要以醋酸乙烯酯(VAc)为原料、水作溶剂制备超高分子量的聚醋酸乙烯酯,研究了不同引发剂种类、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温度、时间对聚醋酸乙烯酯聚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工艺条件为: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引发温度为25 ℃,引发剂与单体的摩尔比为1:3000,单体的质量分数为30%,反应时间为8小时,得到分子量最高为786700的聚醋酸乙烯酯。进一步利用甲醇、氢氧化钠对其进行醇解得到聚乙烯醇。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热失重分析(TGA)、力学性能等对聚乙烯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得到的聚乙烯醇热稳定性较好,200 ℃下失重3%左右,满足热处理要求,结晶熔化温度达到206 ℃,硬度较高,不易发生形变。研究了以醋酸乙烯酯为原料、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醇作溶剂,合成低聚合度聚醋酸乙烯酯。考察了不同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时间、温度对其聚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工艺条件为:引发剂与单体的摩尔比为1:50,单体和溶剂的体积比为1:1,反应温度65 ℃,反应时间为3 h,得到分子量最低为21200的聚醋酸乙烯酯。对其进行醇解,得到聚乙烯醇。通过以上测试方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及性能分析。结果表明,200 ℃下,失重2.8%,热稳定性较好;断裂伸长率远高于市场上样品,其韧性很好。
|
|
|
|
1 |
孙艳萍;丁伟;李建平;;超高分子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6年01期 |
2 |
杨第伦,金璟,齐陈泽,刘有成;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的性能测定[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年11期 |
3 |
;合成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新工艺[J];弹性体;1998年03期 |
4 |
张宝军,刘英男,刘广舜,赵权江;新型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0年02期 |
5 |
陈战,詹捷;超高分子量聚乙稀材料改性及在机械上的应用[J];机械工艺师;2001年01期 |
6 |
张红杰,胡惠仁;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在造纸中的应用[J];黑龙江造纸;2001年04期 |
7 |
王洪运,秦绪平,尹海滨;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1年14期 |
8 |
彭朝荣;陈浩;汪秀英;周雪梅;陈竹平;邓华川;王静霞;;辐射法合成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及其表征[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7年06期 |
9 |
孙守镁,李陇旭,马励,胡廷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基耐磨复合材料的研制及其某些应用的研究[J];固体润滑;1981年02期 |
10 |
张贞浴,齐泮仑,齐刚;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合成[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0年04期 |
11 |
王锐;马道明;董纪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醇的制备[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
12 |
张贞浴,张凤莲,王晖;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合成研究[J];化学工程师;1995年06期 |
13 |
姜涛,陈红霞,曲广淼,隋志新,程显彪;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后水解参数的确定[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0年07期 |
14 |
马跃香,胡玉国,蔡瑞娟;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研究及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2年06期 |
15 |
薛胜伟;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合成研究[J];江西化工;2003年02期 |
16 |
张勇;郭卫东;于永玲;梁斌;鲍春伟;;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合成[J];齐鲁石油化工;2010年02期 |
17 |
杜荣荣;;自动堆纸机[J];国际造纸;1986年03期 |
18 |
L;;超高分子量聚烯烃包覆橡胶辊及其制造方法[J];塑料;1991年05期 |
19 |
;国内简讯[J];精细化工;1996年03期 |
20 |
伟;俄关于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作絮凝剂的研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9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