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子成分的分离鉴定及两种分离方法的比较研究
【摘要】:为研究诃子有效成分、抗氧化活性以及对比两种初步分离方法的效果,我们进行了这项实验。通过多种色谱法从诃子中分离纯化得到21个化合物,通过各种光谱方法(1H-NMR、13C-NMR、HMBC、1H-1HCOSY 以及 UPLC-MS)将这些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隸云实精(corilagin,1);柯黎勒酸(chebulagicacid,2);鞣花酸(ellagicd,3);没食子酸(gallic acid,4);诃子裂酸(chebulic acid,5);莽草酸(shikimicacid,6);13-诃子裂酸甲酯(13-methylchebulate,7);11-诃子裂酸甲酯(11-methylchebulate,8);5-O-没食子酰莽草酸(5-O-galloylshikimic acid,9);11,12-诃子裂酸二甲酯(11,12-dimethylchebulate,10);诃子鞣质 B(chebumeininB,11);安石榴甙(punicalagin,12);1,4-二-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1,4-di-O-galloyl-β-D-glcose,13);榄仁黄素 A(terflavin A,14);特里马素(tellimagrandin,15);木麻黄鞣宁(casuarinin,1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pentagalloyl glucose,17);诃子酸(chebulinic acid,18);1,3,6-三-O-没食子酰葡萄糖(1,3,6-tri-O-galloyl-β-D-glcose,19);1-O-没食子酰-6-0-肉桂酰葡萄糖(1-O-galloyl-6-O-cinnamoylglucose,20);诃子苷 Ⅱ(chebuloside Ⅱ,21)。清除DPPH自由基实验研究发现化合物(1-5,7-20)显示出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其中,诃子裂酸(5)的EC50=4.6μg/mL。13-诃子裂酸甲酯(7)及11-诃子裂酸甲酯(8)与诃子裂酸的结构相似,只是其一个羧基的甲酯化物,活性有所下降(EC50分别为9.8和15.1μg/mL)。11,12-诃子裂酸二甲酯(10)是诃子裂酸的两个羧基的二甲基酯物,活性又有所下降(EC50=21.5μg/mL)。提示同样诃子裂酸母核,羧基的活性高于甲酯。清除羟基自由基实验研究显示化合物(1-20)均有较好的活性,其中诃子裂酸的活性最强,并且与清除DPPH自由基一样,存在诃子裂酸、其单甲酯和二甲酯化物活性依次降低的规律。建立了 LC-MS法测定上述21种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了大孔树脂和溶剂萃取法的分离效果。结果得知,大孔树脂的水、甲醇-水1:1和甲醇洗脱部分分别与溶剂萃取法的水相、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对诃子成分的提取能力类似。上述大多数诃子成分主要分布在大孔树脂水洗部分和萃取法的水相。两种方法对一些化合物还有独特的富集优势,大孔树脂法可将85%以上的诃子裂酸(5)、莽草酸(6)及13-诃子裂酸甲酯(7)富集到水洗脱部分。萃取法可将90%以上的1-O-没食子酰-6-0-肉桂酰葡萄糖(20)富集到乙酸乙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