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语境中的“一带一路”倡议研究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着眼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和繁荣,给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为推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均衡、普惠、包容、可持续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响应。即使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一带一路”合作步伐也丝毫没有被阻断,反而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与支持。然而,也有少数西方国家不信任、不支持甚至污名化、政治化“一带一路”倡议,把债务陷阱、破坏环境、滋生腐败等说辞强加给“一带一路”。2021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规划部署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和推进思路,为新时代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更加坚定了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加速发展的信念。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注重研究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统一,从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强调世界历史发展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关系。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语境下思考当代世界己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出事情本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这对于我们把握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及其与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揭示“一带一路”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分六个部分展开。引论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这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章解读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细致考察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和发展历程;论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世界历史形成的背景,世界历史革命性变革,世界历史形成的标志是世界市场的建立,世界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与根源,世界历史发展道路以及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共产主义社会等内容;同时探讨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第二章阐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时代境遇。以大历史的长焦距审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世界历史进入到全球化阶段,全球化的二重性和全球化的资本主义性质带来的新问题、新形势以及“逆全球化”新现象,使得推进新型全球化成为必然。面对全球性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中国提出了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方案不仅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当下全球问题的理论应对,也使得“一带一路”倡议的当下意义得到凸显。第三章阐明“一带一路”倡议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有着严密的理论逻辑、深厚的历史逻辑和丰富的实践逻辑。“一带一路”倡议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的创新:理论上的创新表现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倡互利共赢理念,开创世界历史的新文明观,为人类文明交往提供中国智慧;实践上的创新表现为,“一带一路”倡议构筑全面协调的世界历史,彰显世界历史的系统性开创新型世界交往模式。最后着重阐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中国化问题。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主要代表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历史,从革命和建设年代的“三个世界理论”到改革开放后的“对外开放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谐世界思想”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所彰显的世界历史理论在中国的时代化展开,到新时代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的世界性出场。第四章论述“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前景。总体上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新发展格局等使共建“一带一路”面临重要机遇;但也面临着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挑战;“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项崭新的宏大事业,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广阔前景。第五章阐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科学分析历史与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即在分析现实情况、问题时,不仅要站在一国范围内进行考察,还必须要站在世界历史的角度上,以系统、全局的眼光进行分析、研究;实施好全球化战略、对外开放战略和科技创新战略;最后提出了实践路径:经济上积极发展生产力、扩大世界交往政治维度,政治上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上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安全维度,安全上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全球安全格局,生态上,尊崇自然、构筑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