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乌珠穆沁盆地湿地植被空间分布与生物多样性研究

韩芳  
【摘要】:乌珠穆沁盆地湿地是干旱、半干旱的内蒙古内流河湖发育的典型湿地。本文对乌珠穆沁盆地湿地面积、植被类型及其分布、植被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及该区的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主要如下: 利用“3S”技术对乌珠穆沁盆地湿地面积及湿地植被现状进行详细调查,绘出“乌珠穆沁盆地湿地植被类型图”。统计出乌珠穆沁盆地湿地面积为9160.982km~2,占盆地总面积的13.1%。湿地植被类型划分为(1)河岸白桦沼泽,(2)河岸柳灌丛沼泽,(3)芦苇沼泽,(4)水葱、藨草沼泽,(5)灰脉苔草沼泽,(6)小糠草、苔草、杂类草草甸,(7)小糠草、苔草、杂类草草甸+星星草盐化草甸,(8)无脉苔草草甸,(9)芨芨草盐化草甸,(10)马蔺盐化草甸,(11)星星草盐化草甸,(12)星星草+马蔺盐化草甸,(13)星星草+碱蓬盐化草甸,(14)碱蓬盐生植物群聚,(15)碱蓬盐生植物群聚+星星草盐化草甸。 乌珠穆沁盆地湿地植被带性分布现象明显。且首次揭示出,湿地植被具有“溯源成带性”及“岸带成带性”两种带性。即,从河源到末端的植被分异与从水体到河湖岸至阶地的植被分异。前者与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有关,称为“溯源成带性”;后者则反映植被与水分的关系,称为“岸带成带性”。 盆地内土壤钙离子含量和有效磷含量与群落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 乌珠穆沁盆地湿地植物物种丰富,湿地共有维管植物52科,204属,459种。其中菊科是乌珠穆沁盆地湿地植物的第一大科,共有31属,77种。另外,在调查中发现内蒙古新纪录种3种,即线叶柳(Salix wilhelmsiana),牧地山黧豆(Lathyrus pratensis),姜葱(Allium ledebourianum var.maximowiczii)。 乌珠穆沁盆地湿地植物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占总种数的68%;水分生态类型以中生植物为最,共245种,占总种数的53%;其次为湿中生,有66种,占全部种数的14%。湿地植物主要以生长在河滩湿草甸的中生、湿中生 植物为主,物种多样性较高。乌珠穆沁盆地湿地植物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划 分为19种类型,古北极成分居首位。 湿地是动物富集的地区,乌珠穆沁盆地的动物种平均密度为0.0036种/ k时,而湿地动物种密度为0.0096种/knlZ,是盆地动物种密度的2.8倍,是 非湿地动物种密度的3.6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晓燕,胡东,陈卫;北京白河湿地主要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J];湿地科学;2004年04期
2 李伟成;盛海燕;钟哲科;丁炳扬;;杭州西溪湿地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种子库特性[J];林业科学;2007年11期
3 李冰;孙少杰;;浅论如何保护三江平原湿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9期
4 余莉;何隆华;张奇;陈宇炜;王晓龙;;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对鄱阳湖典型湿地植被的影响[J];地理研究;2011年01期
5 梁士楚;;广西湿地植被分类系统[J];广西植物;2011年01期
6 索安宁;赵冬至;张丰收;;我国北方河口湿地植被储碳、固碳功能研究——以辽河三角洲盘锦地区为例[J];海洋学研究;2010年03期
7 庞春花;;汾河临汾段湿地植被区系多样性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8 邢华;宫晓东;何敏;;黄河调水调沙对黄河口湿地土壤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9 李满良;张铁明;胡东;陈卫;;北京地区湿地高等植物区系分析[J];湿地科学;2006年03期
10 王俊;兰维娟;吴春笃;毛鹏军;;数字化空间多媒体地图系统VMS在湿地植被调查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11 孙卿;李乃丹;张庆费;夏檑;郑思俊;;蚊虫的生态治理研究进展[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2 徐翠娟;努尔巴依.阿布都沙力克;;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10期
13 范庆安;庞春花;张峰;;汾河流域湿地退化特征及恢复对策[J];水土保持通报;2008年05期
14 李晨枫;杜晓雅;;天津市滨海新区湿地类型变化及其影响分析[J];测绘科学;2010年06期
15 姚为;韩敏;;湿地生态系统状态参数遥感估算与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16 李常建;唐琳虹;;湿地保护与建设[J];海洋技术;2005年04期
17 庞春花;刘瑞芳;张峰;;临汾涝河巨河水库湿地植被的数量分类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18 张韬;吕洪娟;孙美霞;安慧君;;遥感多光谱数据在内蒙古西部湿地监测中最佳波段选取的应用研究——以乌梁素海域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19 刘瑞芳;庞春华;赵安芳;;汾河临汾段湿地植被的数量分类和排序[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0 章仲楚;张秀英;邓劲松;王珂;;基于RS和GIS的西溪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萱凤;李崇皓;;保护三江平原地区湿地植被[A];中国草地科学进展:第四届第二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文集[C];1996年
2 周炎武;肖彦子;陈桂珠;;梅河高速公路沿线湿地植被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3 胡国军;徐小静;;湿地保护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胡国军;徐小静;;湿地保护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5 毛志刚;王国祥;任丽娟;;江苏盐城海岸湿地不同植被带沉积物粒度特征[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潘瑛;谢永宏;陈心胜;李峰;;南洞庭湖黄土包河不同年龄洲滩生态特征的初步研究[A];低碳农业与湖南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严晓瑜;董文杰;何勇;;不同传感器数据在若尔盖湿地植被变化监测应用中的适宜性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余学知;易建佑;李明非;廖炎平;杨仁平;;遥感在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A];农业生态与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苏布达;易津;陈继群;包秀霞;萨那斯琴;文都日乐;;内蒙古乌拉盖湿地中下游植被退化演替状况的分析——内蒙古东乌旗乌拉盖湿地植被生态考察报告[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庆费;夏檑;郑思俊;张智顺;;上海世博园区植物多样性特征与保护利用途径研究[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呼格吉勒图;毛乌素沙地湿地植被特征与生态功能[D];内蒙古大学;2012年
2 葛秀丽;南四湖湿地恢复过程中植被及种子库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王海星;西北半干旱区湿地植被群落特征研究及其LUCC评价体系构建[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王立新;内蒙古草原区河流河滨带湿地植被分布格局、过程与功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5 张二勇;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能源基地地下水开发与植被演化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付为国;镇江内江湿地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及植被修复策略[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7 郑忠明;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退化与植被恢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8 余悦;黄河三角洲原生演替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D];山东大学;2012年
9 吴统贵;杭州湾滨海湿地植被群落演替及优势物种生理生态学特征[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10 韦玮;基于多角度高光谱CHRIS数据的湿地信息提取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琦;湿地设计及在北京园林中的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黄安书;广西湿地植被生态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邱琳;东洞庭湖典型湿地植被高光谱特征分析与识别[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4 孙利青;长治漳泽水库湿地植被生态恢复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5 龙勇;东洞庭湖湿地植被及其生物量研究与三峡工程影响分析[D];湖南大学;2013年
6 焦立恒;典型滨河湿地植被恢复过程中氮素变化特征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焦翠翠;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8 郑明月;空间聚类规则在洪河湿地植被类型分布梯度变化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君霞;太原晋阳湖湿地植被生态恢复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10 韩颖;洪河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荣 王文平;恢复湿地植被 再现昔日美景[N];商洛日报;2008年
2 叶滨;阿什河将建“一岛三园”生态景观[N];哈尔滨日报;2007年
3 田凤谢倩;重庆开展有观赏价值湿地植被研究[N];中国旅游报;2008年
4 关媛媛;我市启动库区消落带湿地植被攻关[N];重庆日报;2008年
5 记者 穆广田 通讯员 朱景生;吉林省最大湿地植被恢复一期工程完成[N];中国石油报;2006年
6 记者 李运海王大庆;昔日抢地矛盾多 如今护绿享和谐[N];河南日报;2007年
7 沈府农周静文;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 促进太湖生态良性循环[N];新华日报;2007年
8 记者 王全大;东方湿地之都尽显魅力[N];华东旅游报;2003年
9 王英敏 记者 于宁;莫莫格恢复采油区植被[N];吉林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童光来 特约记者 郭东亮;北京湿地鸟类增多[N];北京科技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