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主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系统研究与设计
【摘要】:本文是针对内蒙古地区气候特点,选取对当地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主要气象灾害——黄河凌汛和干旱,进行监测预警评估系统的研究与设计。首先根据黄河内蒙古段凌汛特点和河套地区特有的气候特征,从凌灾形成机制方面,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段凌汛形成的原因,建立了黄河内蒙古段凌汛期封河期、开河期、流凌期、凌险中期预测和短期预警预报模式。并利用GIS较为完善的空间分析与运算功能,进行凌汛期凌险的实时动态监测预警;其次基于内蒙古地区干旱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建立了适合内蒙古地区气候特点的干旱预警和旱情评估指标。通过与实况的对比分析,确立了内蒙古地区干旱灾险和旱情评估等级标准,并对旱情强度进行归类判别。最后根据每日天气预报实况,建立了内蒙古干旱检索查询及早情实时监测预警评估系统。该系统能实时有效地监测预警干旱灾害的发生、发展,评估旱灾发生的区域、强度和出现时段,为相关部门抗旱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源。
该系统是基于大量的气象观测数据、水文数据、农牧业统计资料及各种气象灾害统计数据和地理信息资料的相互分析,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贝叶斯分类判别预测方法、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构建的。经过近3年的实际应用检验,进一步完善了系统的结构与指标,使其监测预警评估结果与实况基本相符。
总之这些研究工作表明,随着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在气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潜力也越来越大,尤其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评估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促进当地气象事业向深度、广度拓展方面和防灾减灾方面,必将发挥愈益明显的作用。
|
|
|
|
1 |
张强,高歌;我国近50年旱涝灾害时空变化及监测预警服务[J];科技导报;2004年07期 |
2 |
冯平,钟翔,张波;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干旱程度评估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03期 |
3 |
王鹏新,龚健雅,李小文;RS、GIS、GPS在西北农业大开发中的应用前景[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0年04期 |
4 |
王绍武;近百年中国气候变化的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1998年03期 |
5 |
陈怀亮,冯定原,邹春辉;河南省干旱遥感监测信息系统[J];气象;1999年06期 |
6 |
赵杰明,李星敏,张树誉;黄河凌汛的卫星遥感动态监测[J];遥感信息;1996年03期 |
7 |
戴京笛,姜冬梅;专题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创意[J];山东气象;2002年04期 |
8 |
王位泰;甘肃庆阳地区春末夏初干旱的气候特征及预测模型[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9 |
吉晶;;干旱对苹果树叶相对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23期 |
10 |
樊丽;;关于利用水银行缓解山西旱情的思考[J];科技传播;2010年20期 |
11 |
刘铸飘;打印火险及干旱指数报表的程序设计[J];广东气象;2002年04期 |
12 |
肖天贵,胡毅,谌芸;一类ENSO事件与四川地区粮食产量的相关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
13 |
冯强,田国良,王昂生,柳钦火,Tim R. Mc Vicar,David L.B.Jupp;基于植被状态指数的全国干旱遥感监测试验研究(Ⅰ)——资料分析与处理部分[J];干旱区地理;2004年02期 |
14 |
李剑萍;吴志岐;;黄河凌汛监测系统开发[J];农业网络信息;2007年08期 |
15 |
冯强,田国良,柳钦火;全国干旱遥感监测运行系统的研制[J];遥感学报;2003年01期 |
16 |
刘宝文;刘敦训;赵常兵;;东营市干旱自动监测系统介绍[J];山东气象;2006年02期 |
17 |
李启松;;干旱不等于粮食减产[J];中国记者;2009年03期 |
18 |
隋洪智;田国良;李付琴;;农田蒸散双层模型及其在干旱遥感监测中的应用[J];遥感学报;1997年03期 |
19 |
孙芹芹;谭建军;;利用NDVI-T特征空间法进行广东省土壤旱情监测研究[J];遥感信息;2008年04期 |
20 |
张文江;陆其峰;高志强;彭建;;基于水分距平指数的2006年四川盆地东部特大干旱遥感响应分析[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