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蒙古语诗歌综合研究(1947年-1978年)
【摘要】:论文把“当代蒙古语诗歌”(1947-1978年)当作“蒙古族现代(性)文学”(清末至今)的一个特殊形态—“革命时期的蒙古语诗歌”,试图拓展前人研究的阈限,将社会历史—诗歌本体—写作主体—生产活动—传播活动—接受活动均纳入研究视野,深入诗歌生产内部,对其内在逻辑、结构、规律进行了探索。“当代蒙古语诗歌”是有着高度统一性与复杂性的诗歌形态。如果说一套具有完整性与系统性的“规范体系”决定了其统一性的话,写作主体的深层意识、文学传统、民族心理结构、文化思维及外来影响等因素赋予了它复杂的内涵。“当代蒙古语诗歌”既是有“问题”的诗歌形态,也是有“成绩”的诗歌形态,论文深入探讨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成绩”从何而来。
第一章,从诗歌观念、创作方法、发展方向、生产—接受—传播活动、诗学资源等方面对构筑起当代诗歌形态的“规范体系”作了深入探讨;
第二章,探讨了当代蒙古族诗歌的分期、艺术模式、流派、发展逻辑等问题;
第三章,重点分析了写作主体的特点,试从写作主体的规范化、角色意识与自我意识、知识分子传统、诗人的体验模式、意识结构等方面揭示其深层结构;
第四章,试图把民族文化传统与继承创新问题的探讨引入学理深层,重点讨论了体裁体系的重构、文化心理的传承、“运思潜在模式”的运用等;
第五章,从思维方式、表现方式、形式体裁等方面探讨了外来影响对构建当代蒙古语诗歌形态所起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