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委托代理制下道德风险问题研究

乔晓华  
【摘要】: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提高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率,两权分离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所有权变得极为分散,股东并不具备参与高阶层管理的影响力、知识和经验,于是许多公司的经理职位开始由支薪的经营专家担任。这些经理人员不是企业的股东,只是由于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而被代表所有者的董事会所雇佣。他们既管理短期经营活动,也决定长期战略政策。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就存在代理成本。而且在委托代理双方之间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目标不一致等原因,往往会产生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使其不能完全按照委托人的利益要求开展业务。 道德风险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加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影响资源的最优配置、导致低效率。在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必须要有精心设计的激励机制,用以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矛盾,使两者的目标利益趋向一致,即引导经营者以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健全的激励机制必须注重长期激励效应。 我国企业目前使用的长期激励措施通常有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以及管理层收购等,它们都源于西方,而且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它们只考虑了收益,而没考虑风险,也就是说这些激励措施只强调了对经营者的激励而忽视了相应的约束。激励和约束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体。激励和约束过多,都会提高委托人的代理成本。为此,本文特别推崇两种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激励机制:一是股票期权,其目的是激励企业经营者以提高股价(即股东权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二是虚拟员工持股计划,该计划有利于形成“内部人控制内部人”机制而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从而达到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目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百吉;贾洪;;委托代理关系中建筑工程代理人道德风险分析[J];建筑经济;2008年06期
2 许新;;浅析委托—代理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30期
3 舒美英;蔡建国;范义荣;;建设工程评标委托代理关系的博弈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4 菅园;张亚宁;;国有资产管理委托代理道德风险的博弈及防范[J];理论导刊;2007年04期
5 夏爽;甘筱青;谌贻庆;;旅游服务供应链的委托代理机制研究[J];科技广场;2008年04期
6 李必强;;信息不对称与人的经济行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陈群;;风险投资中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及解决之道[J];金融经济;2009年18期
8 林昀;;从委托代理角度审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03期
9 陈秀梅;;我国开放式基金道德风险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年03期
10 张涛,於流芳;国有资产管理道德风险剖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10期
11 苏红,王水娟;从委托代理角度谈企业信用制度[J];江苏商论;2003年08期
12 黄秋敏;底萌妍;;独立审计关系剖析——基于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J];生产力研究;2006年12期
13 陈德萍;委托代理关系下的激励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76期
14 左松林;风险投资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15 张春霖;存在道德风险的委托代理关系:理论分析及其应用中的问题[J];经济研究;1995年08期
16 刘元发;;信贷市场道德风险分析及防范:利率市场化的视角[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7 闫洁;;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J];经济师;2006年09期
18 陈寅;;对政府或有债务的理论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5年S1期
19 谢京辰;王挺;;建筑市场信息不对称及治理对策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6年03期
20 邓启峰;;浅析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启示——以日本、东南亚和美次贷危机为例[J];管理观察;2008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雪梅;刘义民;;现代企业与委托代理关系[A];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运行机制变革研讨会议论文[C];2004年
2 张梅;;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现状与改进[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6年
3 徐新;邱菀华;;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一类道德风险情况下的最优保险契约模型[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4 韩丽萍;;法经济学在保险中的应用——道德风险对保险的制度要求[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刘锡良;曾欣;;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道德风险[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贺玮;;晋煤集团实施企业文化工程有效防范道德风险浅谈[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彭涛;魏建;;村民自治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基于异质性共同代理模型的分析[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林继锋;梅洪常;;虚拟组织对道德风险的规避研究——基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0(1)][C];2010年
9 黎香兰;;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农科院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研究[A];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馆分会理事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7年
10 许江波;;重要事项承诺制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作用机理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广盛;人寿保险中道德风险成因与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于池;中国国有企业权利委托代理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胡剑平;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不良贷款形成中的经理人行为视角[D];复旦大学;2006年
4 曹玉贵;企业产权交易定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付强;风险投资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王保岳;资产证券化风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7 周宗安;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张莹;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表现及治理[D];山东大学;2011年
9 薛德余;存款保险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10 徐和清;企业视角的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杨林;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吴丽敏;委托代理中的信用研究:晋商信用制度中的深层次问题[D];山西大学;2005年
3 黄利红;风险投资中的委托代理及其制度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4 李桂平;政府或有债务中道德风险及其防范[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肖旺;中国外贸代理制的委托代理问题思考[D];湖南大学;2005年
6 郭冰;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广西大学;2006年
7 王洪庆;国有企业经营者道德风险防范问题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1年
8 马杰;医疗保险的经济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9 刘珉;存款保险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乔晓华;委托代理制下道德风险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林;如何降低国有企业经营者道德风险[N];中国人事报;2004年
2 陈强;警惕票据业务中的道德风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4年
3 上海交通大学 胡海鸥;道德风险的本质与起源[N];上海金融报;2003年
4 埃里克·比代/文 吕增奎/编译;韩国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险与道德风险[N];社会科学报;2004年
5 杨浩;专家:谨防创业板道德风险[N];证券时报;2008年
6 本报评论员 易艳刚;“以XX担保”却不保与道德风险的积累[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特约记者 罗绮萍;周小川:注资银行要防范道德风险[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8 记者  温跃 通讯员  何方平;民生银行济南分行从源头防范道德风险[N];金融时报;2006年
9 记者 刘晶晶;加强思想修养 防范道德风险[N];首都建设报;2007年
10 李云峥;期权激励也有道德风险之忧[N];中国财经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