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风沙环境下混凝土受冲蚀损伤机理及评价研究

冯玉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混凝土结构应用日益广泛,结构在恶劣环境(比如沙尘暴、严寒、霜冻、酸、碱和盐等)中遭受侵蚀或者腐蚀作用,使得结构耐久性降低,服役期限缩短,致使结构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本文主要研究区域为内蒙古中西部沙漠地区,该地区公路和桥梁等混凝土设施长期受到沙尘暴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降低,严重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本文在研究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风沙环境的特点和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和冲蚀接触力学行为及其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气流挟沙喷射试验方法,研究了混凝土的冲蚀磨损量或冲蚀率在不同强度和不同风沙环境冲蚀参数下的关系,得出混凝土的冲蚀规律和冲蚀机理,结合混凝土和风沙环境特征,提出了一种混凝土的冲蚀磨损量评价方法,该方法可评价混凝土受冲蚀磨损的程度,使得试验结果更具有实际意义。具体内容如下:1.本文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风沙气象环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其特点后选择风沙冲蚀参数。结合内蒙古中西部的气候特点设计混凝土的抗冲蚀试验工况,设计了三组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进行混凝土在不同强度和不同风沙环境冲蚀参数的对比试验研究。2.采用气流挟沙喷射法进行混凝土抗冲蚀性能的试验研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同强度混凝土的冲蚀率在相同条件下随着风沙流冲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90°时达到最大;(2)同强度混凝土的冲蚀率在相同条件下随着风沙流冲蚀速度的提高而增大,并且二者近似成指数关系;(3)同强度混凝土的冲蚀率在相同条件下随着下沙率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4)试验表明混凝土在冲蚀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孕育期,但是有上升期和稳定期。通过SEM扫描电镜观察了冲蚀损伤部位表面形貌,其破坏机理表现为:在低冲蚀角下破坏机制表现为类似表面划伤破坏作用;在高冲蚀角下破坏机制表现为冲击压痕破碎作用。3.通过建立风沙流粒子冲蚀磨损力学模型,在建立的力学模型基础上进行风沙流作用下混凝土冲蚀磨损力学行为及其理论计算分析。4.本文提出了一种混凝土在风沙环境下抗冲蚀磨损程度的评价方法以及相应的评价公式,利用该评价计算公式分析了混凝土冲蚀磨损重量同冲蚀速度和冲蚀角度之间的关系,并把评价计算公式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证实了评价公式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高丽君;;浅谈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J];新疆有色金属;2006年02期
2 张风;;谈混凝土的施工[J];化工之友;2006年07期
3 刘景生;;功能混凝土[J];广东建材;2007年04期
4 刘晓刚;李颖;;浅谈混凝土裂缝的控制[J];粮食流通技术;2007年03期
5 程旸;;混凝土新技术在水运工程中的运用[J];水利天地;2011年05期
6 张丰兰;;优质混凝土的制备[J];河南建材;2011年06期
7 李玉甫;高影;;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影响因素及其测定方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04期
8 李超杰;;混凝土调配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年02期
9 丁廉洁;;浅谈提高混凝土强度稳定性的方法[J];河南建材;2013年03期
10 陈杨均;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建井技术;1992年02期
11 仲晓林;混凝土技术的回顾与展望[J];化工施工技术;2000年01期
12 赵鹏毅,高丽;浅谈混凝土质量的控制[J];河北煤炭;2002年02期
13 何红联,柳怡;混凝土质量评定时应考虑的诸多因素[J];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07期
14 谭晓燕;;获得混凝土高性能的技术途径[J];工程质量;2006年08期
15 邬锦斌;;不发火混凝土在工业气体工厂中的应用[J];商品混凝土;2012年02期
16 王桂玲;王龙志;张海霞;崔鑫;宋生辉;;植生混凝土的含义、技术指标及研究重点[J];混凝土;2013年01期
17 陆斌;;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控制[J];硅酸盐通报;2013年01期
18 何桂成;;混凝土剩料及洗刷水的资源化利用[J];广东建材;2013年05期
19 阎新鹤;预拌混凝土生产技术及其应用[J];兰化科技;1996年04期
20 崔北名,张勇,吴昌保;混凝土未完全硬化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超;杨统喜;;对混凝土亏方问题的探讨[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杰;周琼;;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实效做法[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3 南楠;刘敏;;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探讨[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雪峰;;在施工工程中预防和处理混凝土裂缝[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崔荣强;徐美芹;张厚峰;;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6 李守坤;;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7 王勇;;谈混凝土裂缝[A];现代建设工程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薄如冰;;浅谈常见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占亭;谢信全;姚泉智;;浅谈工地搅拌站自拌混凝土的控制要点[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10 龙宇;;预拌混凝土使用说明书[A];中国混凝土进展2010[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美利;混凝土潮湿养护效率的电阻率评价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孟涛;冶金腐蚀环境下混凝土的劣化机理和修补材料开发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王军;相变控温混凝土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制备[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曹明莉;混凝土架构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侯东伟;混凝土自身与干燥收缩一体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6 金祖权;西部地区严酷环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D];东南大学;2006年
7 梁丽敏;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的制备、多孔结构及其伪装特性[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张经双;矿井预拌料混凝土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及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9 徐菁;基于模糊系统方法的混凝土强度评定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10 李林;珊瑚混凝土的基本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炜;保坍增强型混凝土功能型外加剂BTC-3应用性能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2 刘素瑞;化学环境激励条件下混凝土自愈合能力的演变机制研究[D];天津城建大学;2015年
3 李继野;道路抢修用免振捣混凝土研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4 冯玉江;风沙环境下混凝土受冲蚀损伤机理及评价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5 朱昀喆;纳米改性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及其改性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彭于波;预拌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7 李晓斌;混凝土收缩成因及裂缝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8 周文键;高流动性导电混凝土的制备及其性能[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薛龙;混凝土的抗裂性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10 曲艳召;水泥细度与碱硫含量对混凝土强度发展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天水市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N];天水日报;2005年
2 ;宁波市预拌混凝土管理规定[N];宁波日报;2007年
3 记者 李峻;预拌混凝土:步入规范化管理新阶段[N];宜春日报;2006年
4 南昌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办公室主任 王仲良;预拌混凝土“禁现”效果分析及政策完善方向[N];中华建筑报;2008年
5 ;昆明市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N];昆明日报;2010年
6 兰盈成;在建筑施工中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问题的思考[N];伊犁日报(汉);2010年
7 ;关于修改《宁波市预拌混凝土管理规定》的决定[N];宁波日报;2012年
8 钱国明孟文斌;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预防与处理[N];建筑时报;2007年
9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建科 刘继军;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N];中华建筑报;2007年
10 顾耀臣 译;当今混凝土领域中的技术创新[N];中国建材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