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两种航空材料焊后电子束局部热处理应力场数值模拟

张可荣  
【摘要】:电子束焊接具有显著的小孔效应,这一特点决定着电子束焊接过程和普通熔化焊不同,并对其焊接应力和变形产生重要影响。电子束局部热处理又是一种新型的热处理方式。因此,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电子束焊接及其焊后局部热处理的残余应力进行预测,这为完善电子束加工技术热过程的理论分析,用以指导选取焊接参数,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电子束局部热处理对TC4 钛合金和GH4133 高温合金两种航空用材料电子束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 以热—弹塑性理论为基础,利用ANSYS 有限元程序,建立了TC4 钛合金电子束焊接和焊后电子束局部热处理温度场和应力场的三维移动热源模型。在中压和高压两种条件下的计算结果表明,电子束局部热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TC4 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并且可使应力峰值向母材扩展,使高应力区域分布更为平缓。 比较TC4 钛合金高压和中压两种加速电压条件下接头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高压下电子束焊接时的温度峰值较高,且焊缝较窄,焊缝深宽比较大。而中压下电子束焊接时的温度峰值较低,且焊缝较宽,焊缝深宽比较小。 比较TC4 钛合金高压和中压两种加速电压条件下的接头应力场分布特点可知,中压焊态接头和热处理态接头焊缝中心的残余应力峰值均比高压接头相应的峰值大。 建立了GH4133 高温合金电子束焊接和焊后电子束局部热处理温度场和应力场的三维移动热源模型,计算了高压条件下的温度场和残余应力。结果表明,电子束局部热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GH4133 高温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可以使应力峰值向母材扩展,并且使高应力分布较为平缓。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陈芙蓉;解瑞军;张可荣;;TC4钛合金焊后电子束局部热处理残余应力有限元分析[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2 付鹏飞,付刚,毛智勇,刘方军,胡刚;TC_4钛合金焊接接头中压电子束局部热处理技术[J];焊接;2005年02期
3 付鹏飞,毛智勇,李晋伟,冯建军,余伟;电子束局部热处理对TC4钛合金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新技术新工艺;2004年09期
4 付鹏飞;毛智勇;李晋炜;刘方军;;焊后电子束局部热处理对GH4133合金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J];焊接;2005年12期
5 李肖霞;;一种长叶片局部热处理的方法[J];装备制造技术;2016年12期
6 В.В.Царевский;王超然;;选择环焊缝局部热处理参数[J];化工设备设计;1986年01期
7 李廉州;战树林;张建木;于友文;;大型压力容器焊后现场局部热处理[J];炼油设备设计;1984年03期
8 刘凯金;;局部热处理[J];航空工艺技术;1982年03期
9 李亚军;徐淑杰;秦红波;李强;赵太源;尚利军;肖莉;王强;;压缩机管道的焊后局部热处理[J];热处理;2021年01期
10 陈芙蓉,霍立兴,张玉凤,张莉,刘方军,陈刚;焊后热处理对30CrMnSiNi2A钢电子束焊接件疲劳行为的影响[J];机械强度;2002年03期
11 苑怡;丛轶;南东国;翟长峰;杨润梅;蒋鑫;;焊后局部热处理的加热范围[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4年02期
12 李俊;压力容器现场焊接后的局部热处理问题[J];石油工程建设;1997年03期
13 刘红;;激光局部热处理的多场耦合建模[J];铸造技术;2014年11期
14 付鹏飞;刘方军;毛智勇;李晋炜;;电子束局部热处理对TC4合金接头疲劳性能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7年02期
15 ;焊前准备、焊后处理及辅助设备[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05年04期
16 何景山;张秉刚;张亚斌;吴庆生;;电子束深熔焊匙孔的研究现状[J];焊接;2007年06期
17 侯廷红;何勇;陈海生;叶勇松;;局部热处理技术在整体叶盘维修中的应用[J];航空维修与工程;2021年06期
18 周琦,刘方军;电子束深穿透焊接过程匙孔动力学研究进展[J];焊接学报;2001年03期
19 刘文香,郑五喜;裂解炉炉管焊接后的局部热处理[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申文飞;张立文;张驰;杨阳;朱智;;加氢反应器焊后局部热处理过程数值模拟与工艺优化[A];第十一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C];2015年
2 张彦华;朱剑桥;薛忠明;;钛合金筋板电子束穿透焊热力过程数值模拟[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5年
3 裴学凯;陈凯;卢新培;;电子束在高气压下产生大面积等离子体[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4 郭绍庆;袁鸿;谷卫华;张文扬;余槐;;35Ni4Cr2MoA钢电子束局部硬化的数值模拟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傅宇蕾;胡静;赵万生;;赝火花电子束表面处理实验系统[A];2016年全国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研讨会暨江苏省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6 ;纺织品电子束接枝加工技术的产业化[A];“第五届全国染整行业技术改造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郭绍庆;唐思熠;杜博睿;李能;孙兵兵;张学军;;齿轮用钢电子束表面硬化工艺的数值模拟[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S04计算机辅助焊接工程[C];2013年
8 郭绍庆;袁鸿;谷卫华;张文扬;余槐;;35Ni4Cr2MoA钢电子束局部硬化的数值模拟研究[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9 张建国;;40cm锥电子束不良对策[A];2005年电子玻璃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季曾超;陈仕修;高深;;电子束-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对其辐射影响的分析[A];第十八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摘要集[C];2017年
11 唐瑞雪;陈洪斌;胡林林;;回旋电子束横纵速度比测试装置的研制[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12 贾义;汤贻烈;任岷;;电子束烟气脱硫装置的腐蚀与防护[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13 陈伟华;杨睿戆;周秀文;任志凌;王保健;毛本将;;示范工程模拟烟气电子束脱硫工艺试验[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14 陈峰;陈丽;国斌;彭强;郭盛祥;毛玲玲;;电子束冷床熔炼的优与劣[A];第十四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5 刘志坚;乐小云;江兴流;;纳秒强流脉冲电子束强化金属表面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下)[C];2004年
16 刘志坚;江兴流;乐小云;;纳秒强流脉冲电子束强化金属表面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7 秦久昌;崔山;周文振;;钞票在线电子束灭菌装置[A];2004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8 黄以平;李少林;宋宜梅;;双金属锯带材高压电子束连续焊接生产线的研制[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1999年
19 刘敏;徐乐荧;;电子束轰击下的试样的热效应[A];第六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20 丘宁茂;;电子束焊接获得深焊效应的机理和方法[A];中国电子学会焊接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白小燕;针状电子束等离子体能量与电荷沉积问题的模拟和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赵前;激光驱动电子加速中的注入控制及高品质电子束产生[D];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
3 向导;高亮度电子束发射度、束长和束斑的先进测量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4 陈云霞;扫描电子束三维成型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孔龙;径向电子束的产生与传输[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6 杜广星;强流相对论带状电子束的产生与传输[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秦颖;强流脉冲电子束材料改性机制及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8 卢文娟;电子束重复增量扫描产生三维结构的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邹建新;强流脉冲电子束材料表面改性基础研究:在金属及金属间化合物上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毛本将;电子束脱硫关键技术与工艺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4年
11 段辉高;10纳米以下图形电子束曝光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2 张克明;增量钻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厚度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13 宋畅;减小微电铸层残余应力的机理与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14 杨顺民;临界折射纵波检测残余应力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中北大学;2019年
15 沈创石;计及纤维交叉起伏影响的缠绕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8年
16 张程焱;弱刚度回转体外圆车削残余应力预测及加工参数多目标优化[D];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
17 李劲波;2024铝合金板材热成形过程的残余应力及金属流动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18 夏杰;铸钢件非对称环形焊缝残余应力分析与断裂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19 黄信达;切削加工残余应力解析预报的特征应变方法及其实验验证[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20 杜巍;增材减材制造钛合金材料性能完整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可荣;两种航空材料焊后电子束局部热处理应力场数值模拟[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5年
2 雷居春;钛合金电子束局部热处理数值模拟及温度信息检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王佳乐;激光局部热处理提高铝合金板成形性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4 刘斌;加氢反应器电磁感应局部热处理温度场及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董欣勇;TA15薄板EBW及焊后再热处理对应力分布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郭维;大厚度钛合金电子束焊接热作用有限元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Vladislav Mokhov;钛合金叶片经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后表层的残余应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
8 王松;40Cr电子束表面处理及钛合金化工艺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4年
9 沈金亮;带状电子束传输及聚焦方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夏腾辉;45钢扫描电子束斜面抛光规律的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
11 许天才;强流脉冲电子束作用下40Cr表面性能的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2年
12 龚玉辉;40Cr钢扫描电子束表面强化处理的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
13 邹毅;基于电子束的40Cr表面涂层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4年
14 郑坤;铌合金电子束熔覆成形及热作用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5 白现臣;单台加速器产生同步高功率双电子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6 王永杰;大功率电子枪电子束形成系统的设计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17 叶伟;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对热模压脱模性能的影响[D];重庆理工大学;2013年
18 张靖;电子束选区熔化数字式扫描控制系统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19 易贇;4Cr13不锈钢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处理[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20 李嫒;高功率径向电子束混合聚焦系统优化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记者 刘传书;我国成功实现电子束灭活冷链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N];科技日报;2021年
2 记者 张妍 通讯员 蔡鹏飞;利用电子束杀灭新冠病毒[N];深圳商报;2021年
3 记者 饶扬灿 通讯员 叶相成 郑玲;十堰启用电子束处理医疗废水新技术[N];湖北日报;2020年
4 记者 吴亚男;电子束灭活新冠病毒项目预计5月率先在深应用[N];深圳特区报;2021年
5 黄辛;科学家提出电子束相干能量调制自放大机制[N];中国科学报;2021年
6 本报见习记者 许悦;致力于捕捉残余应力的“良医”[N];中国科学报;2018年
7 实习记者 王恒;控制残余应力——寻找加工变形的解决之道[N];中国航空报;2014年
8 ;残余应力与加工变形控制技术[N];中国航空报;2013年
9 宁丽红 谢美蓉;航天科技集团一院211厂实现大尺寸煤油贮箱整箱电子束焊接[N];中国航天报;2019年
10 本报记者 刘志伟 通讯员 叶相成 郑玲;瞬时灭杀致病菌和病毒 电子束处理医疗废水高效快速[N];科技日报;2020年
11 ;残余应力作用下航空整体结构件加工变形研究[N];中国航空报;2013年
12 本报记者 赵雯婷 王聪;用电子束烟气治理雾霾势在必行[N];民主协商报;2014年
13 ;残余应力与变形控制整体解决方案在航空铝合金锻件中的应用[N];中国航空报;2013年
14 ;抗疲劳制造工艺优化方案[N];中国航空报;2013年
15 本报记者 许琦敏;百万分之一秒“看清”电子束运行[N];文汇报;2015年
16 记者 张孟军;美发明杀灭SARS病毒装置[N];科技日报;2003年
17 记者 潘廷祥;国产大型电子束冷床熔炼炉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