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固冲发动机进气道流场和结构模拟仿真
【摘要】: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将固体火箭技术和冲压技术结合在一起,具有比冲高、速度快、重量轻、射程远、机动性能好和结构简单等诸多优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新一代导弹对动力装置提出的要求,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进气道设计技术是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关键技术之一。进气道的功能是利用迎面高速气流的速度冲压,有效地将其动能转化为位能,提高气流的压强,并为这类发动机提供所需要的空气流量。
现代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用计算机对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内的工作过程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即先通过CFD技术对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然后对模拟结果进行数值分析并进行图形化显示,以揭示反应流场的结构和流动特性。本文基于N-S方程、标准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某型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内外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在应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进气道进行研究时,首先要建立进气道的几何模型,接着对进气道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然后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对设计点和非设计点的结果进行数值分析并以图形化显示,研究了进气道前体、入口、内部和进气道出口流场结构和流动特性;同时,也开展了进气道不同攻角特性和缩比特性的研究。模拟结果表明:1.在设计点和非设计点马赫数下,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满足设计要求,流量稍低,进气道内部流动复杂,但出口流场基本均匀;2.不考虑弹体的数值模拟中,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提高,流量增加;3.考虑弹体的等比压缩数值模拟显示,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降低,流量减少,和理论数值吻合较好;4.最后利用ANSYS软件对进气道的强度和刚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压力载荷的作用下,进气道能够安全、稳定地工作。
本文的数值模拟工作对于固体火箭发动机进气道内部流场研究的展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计算结果有助于提高对火箭发动机进气道内部流场流动的了解,可以为发动机进气道的设计、模型分析等进一步工作提供参考。
|
|
|
|
1 |
张永芝;李卓;李海龙;;超声速进气道流场三维数值模拟[J];火箭推进;2008年03期 |
2 |
张永芝;李卓;李海龙;;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进气道三维数值模拟[J];航空动力学报;2008年11期 |
3 |
金楠楠;严聪;李敏剑;;EPDM绝热层的热化学烧蚀机理[J];宇航材料工艺;2010年05期 |
4 |
陈步学,毛根旺,李进贤,刘华强,冯喜平,林禹;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地面试验装置及测控系统[J];固体火箭技术;2001年04期 |
5 |
王妮;谷良贤;;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性能快速预估算法[J];固体火箭技术;2008年01期 |
6 |
郑凯斌;陈林泉;张胜勇;;不同入口空气流量对冲压发动机二次燃烧的影响[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8年03期 |
7 |
方丁酉,夏智勋,张炜,姜春林,黎勤武,曹军伟,郭颜红;非壅塞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自适应调节特性[J];弹道学报;2000年04期 |
8 |
徐颖军;高峰;王鹏;;某型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内流场仿真[J];火箭推进;2007年04期 |
9 |
叶定友;;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若干技术问题[J];固体火箭技术;2007年06期 |
10 |
张全;兰飞强;单睿子;张国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出口堵盖研究[J];航空兵器;2008年01期 |
11 |
张全;单睿子;刘乐卿;兰飞强;张国宏;;一种先进的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堵盖设计[J];现代防御技术;2008年02期 |
12 |
张全;刘乐卿;;VPD技术在导弹推进系统研制中的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08年11期 |
13 |
牛文玉;鲍文;崔涛;曹军伟;兰飞强;;燃气流量可控的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动态建模及模型降阶(英文)[J];固体火箭技术;2008年04期 |
14 |
徐东来;陈凤明;蔡飞超;杨茂;;反折式二元超声速进气道设计及数值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0年04期 |
15 |
田维平,刘佩进,何国强;二次进气流量比对固冲发动机燃烧效率的影响[J];推进技术;2005年05期 |
16 |
曹军;房雷;吴川;;某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绝热层传热烧蚀数值仿真研究[J];航空兵器;2011年03期 |
17 |
衡丽君;段坤杰;何长征;;220t/h锅炉冷态数值试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6年06期 |
18 |
张琼方;曹付齐;孙振华;;含硼富燃料推进剂燃烧性能的研究进展[J];含能材料;2007年04期 |
19 |
董家峰;李进贤;崔金平;曹军伟;王虎干;;二元混压超音速进气道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08年02期 |
20 |
付秀文;鲍福廷;;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设计计算一体化[J];计算机仿真;2008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