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SSR分子标记选育低氰含量高丹草新品系的研究
【摘要】:为培育氢氰酸含量低、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高丹草新品种,本研究将Z3A、V4A等高粱雄不育系与黑壳、白壳、棕壳、红壳4种苏丹草组配进行人工授粉杂交,获得了种间杂种F1代。从F2代分离群体中选出低氢氰酸含量和高氢氰酸含量的植株建立基因池,筛选出与低氢氰酸含量相关的SSR特征片段,对其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将SSR标记与系谱法相结合进行了高丹草低氢氰酸含量优良新品系的选育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高粱雄不育系Z3A、V4A与4种苏丹草杂种F1植株高大,生长势强,超亲优势13.86%~39.42%;穗型均呈双亲中间型,分蘖能力强,育性高,PMC MⅠ染色体配对行为规则;鲜草茎叶氢氰酸含量为9.38~42.01mg/kg,花期主茎糖锤度值为8.89%~9.46%。
2.试验获得与低氢氰酸含量相关的SSR特征片段TZ1、TZ2和TZ3,其序列全长分别为281bp、220bp和650bp,可用于高丹草低氢氰酸含量株系选择。经同源性比对发现,片段TZ1与高粱生物活性炭88M4克隆全序列同源性为95%,与香附子Cyr_350 SSR标记的基因组序列同源性为90%;片段TZ2与高粱推测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组序列同源性为75%,与水稻微卫星MRG2713基因序列同源性为88%;片段TZ3与高粱假想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6%。开放阅读框分析表明,片段TZ1含有1个126bp的假定开放阅读框,可编码41个氨基酸;片段TZ3含有1个294bp的假定开放阅读框,可编码97个氨基酸;TZ2中没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
3.选育出的高丹草新品系SLCN01、SLCN02和SLCN08,株高387.6~414.8cm,生育期127~138d,单株分蘖数6.16~6.92个,鲜草茎叶氢氰酸含量低至6.12~7.06mg/kg ,鲜草产量139935.03~151345.33kg/hm~2 ,种子产量5662.80~5838.75kg/hm~2,拔节期粗蛋白质含量14.45%~15.68%,粗纤维含量低至24.50%左右,开花期主茎糖锤度值10.88%~12.01%,赖氨酸含量0.422%~0.468%,新品系育性高,染色体遗传稳定。
4.用9对SSR适宜引物扩增11个高丹草材料基因组DNA,得到332个SSR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高达95.78%。每对引物扩增的SSR指纹图谱差异明显,可用于11个高丹草新品系(种)的分子鉴定。以GD值0.61为基准,将11份高丹草材料划分为3类:SLCN01、SLCN02、SLCN03、SLCN09、SLCN10、蒙农3号为一类, SLCN04、SLCN05、SLCN06、SLCN08为另一类,SLCN07单独为一类。
|
|
|
|
1 |
李挺;李秋岭;王立芹;;优质牧草——高丹草[J];农业知识;2003年22期 |
2 |
姜义宝,王成章,李振田;高丹草不同刈割高度对产量、品质及青贮效果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
3 |
刘建平;张俊;李德林;陈云鹏;郑买全;;高丹草的栽培技术及示范效果[J];云南畜牧兽医;2006年02期 |
4 |
刘贵波,乔仁甫;高丹草新品种在河北平原农区的引进筛选[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6期 |
5 |
杨保兰;;高丹草饲喂杂交育肥牛精青配合比例的试验[J];中国草食动物;2007年01期 |
6 |
逯晓萍,米福贵,郭世华,那日松,张瑞霞,吕学理;高丹草(高粱×苏丹草)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4年03期 |
7 |
魏俊;;高丹草两个重要优良特性[J];农业知识;2005年15期 |
8 |
刘彦;美国高丹草引种及利用方式试验[J];新疆农业科技;2005年01期 |
9 |
董德锋;姜丽;;高丹草的栽培与饲用[J];养殖技术顾问;2008年07期 |
10 |
杨俊卿;饲草新秀——高丹草[J];农村经济与技术;2000年02期 |
11 |
杨俊卿;饲草新秀——高丹草[J];云南农业科技;2004年01期 |
12 |
王文胜,殷培池,谢春伟,于锡康,刘双利,周庆华;高丹草种植技术[J];现代化农业;2005年10期 |
13 |
吴姝菊;;高丹草主要品种及高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06年08期 |
14 |
;高丹草栽培管理技术和利用方式[J];农村实用技术;2006年05期 |
15 |
曾洪光;草食家畜的好饲料——高丹草[J];农村养殖技术;2002年06期 |
16 |
庞良玉,张建华,秦鱼生;大春饲草高产栽培技术(一) 品种选择[J];四川农业科技;2004年02期 |
17 |
吴锴;;苏丹草换代品种——禾盛高丹草[J];农家顾问;2006年05期 |
18 |
周顺福;;新型优质高产牧草乐食高丹草[J];农村百事通;2007年03期 |
19 |
庞良玉,张建华;苏丹草、高丹草生物性状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4年02期 |
20 |
杨雪梅;徐震;;优质、高产饲草饲料作物高丹草——乐食[J];农村实用技术;200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