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利用SSR分子标记选育低氰含量高丹草新品系的研究

李晓宇  
【摘要】:为培育氢氰酸含量低、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高丹草新品种,本研究将Z3A、V4A等高粱雄不育系与黑壳、白壳、棕壳、红壳4种苏丹草组配进行人工授粉杂交,获得了种间杂种F1代。从F2代分离群体中选出低氢氰酸含量和高氢氰酸含量的植株建立基因池,筛选出与低氢氰酸含量相关的SSR特征片段,对其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将SSR标记与系谱法相结合进行了高丹草低氢氰酸含量优良新品系的选育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高粱雄不育系Z3A、V4A与4种苏丹草杂种F1植株高大,生长势强,超亲优势13.86%~39.42%;穗型均呈双亲中间型,分蘖能力强,育性高,PMC MⅠ染色体配对行为规则;鲜草茎叶氢氰酸含量为9.38~42.01mg/kg,花期主茎糖锤度值为8.89%~9.46%。 2.试验获得与低氢氰酸含量相关的SSR特征片段TZ1、TZ2和TZ3,其序列全长分别为281bp、220bp和650bp,可用于高丹草低氢氰酸含量株系选择。经同源性比对发现,片段TZ1与高粱生物活性炭88M4克隆全序列同源性为95%,与香附子Cyr_350 SSR标记的基因组序列同源性为90%;片段TZ2与高粱推测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组序列同源性为75%,与水稻微卫星MRG2713基因序列同源性为88%;片段TZ3与高粱假想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6%。开放阅读框分析表明,片段TZ1含有1个126bp的假定开放阅读框,可编码41个氨基酸;片段TZ3含有1个294bp的假定开放阅读框,可编码97个氨基酸;TZ2中没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 3.选育出的高丹草新品系SLCN01、SLCN02和SLCN08,株高387.6~414.8cm,生育期127~138d,单株分蘖数6.16~6.92个,鲜草茎叶氢氰酸含量低至6.12~7.06mg/kg ,鲜草产量139935.03~151345.33kg/hm~2 ,种子产量5662.80~5838.75kg/hm~2,拔节期粗蛋白质含量14.45%~15.68%,粗纤维含量低至24.50%左右,开花期主茎糖锤度值10.88%~12.01%,赖氨酸含量0.422%~0.468%,新品系育性高,染色体遗传稳定。 4.用9对SSR适宜引物扩增11个高丹草材料基因组DNA,得到332个SSR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高达95.78%。每对引物扩增的SSR指纹图谱差异明显,可用于11个高丹草新品系(种)的分子鉴定。以GD值0.61为基准,将11份高丹草材料划分为3类:SLCN01、SLCN02、SLCN03、SLCN09、SLCN10、蒙农3号为一类, SLCN04、SLCN05、SLCN06、SLCN08为另一类,SLCN07单独为一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挺;李秋岭;王立芹;;优质牧草——高丹草[J];农业知识;2003年22期
2 姜义宝,王成章,李振田;高丹草不同刈割高度对产量、品质及青贮效果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3 刘建平;张俊;李德林;陈云鹏;郑买全;;高丹草的栽培技术及示范效果[J];云南畜牧兽医;2006年02期
4 刘贵波,乔仁甫;高丹草新品种在河北平原农区的引进筛选[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6期
5 杨保兰;;高丹草饲喂杂交育肥牛精青配合比例的试验[J];中国草食动物;2007年01期
6 逯晓萍,米福贵,郭世华,那日松,张瑞霞,吕学理;高丹草(高粱×苏丹草)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4年03期
7 魏俊;;高丹草两个重要优良特性[J];农业知识;2005年15期
8 刘彦;美国高丹草引种及利用方式试验[J];新疆农业科技;2005年01期
9 董德锋;姜丽;;高丹草的栽培与饲用[J];养殖技术顾问;2008年07期
10 杨俊卿;饲草新秀——高丹草[J];农村经济与技术;2000年02期
11 杨俊卿;饲草新秀——高丹草[J];云南农业科技;2004年01期
12 王文胜,殷培池,谢春伟,于锡康,刘双利,周庆华;高丹草种植技术[J];现代化农业;2005年10期
13 吴姝菊;;高丹草主要品种及高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06年08期
14 ;高丹草栽培管理技术和利用方式[J];农村实用技术;2006年05期
15 曾洪光;草食家畜的好饲料——高丹草[J];农村养殖技术;2002年06期
16 庞良玉,张建华,秦鱼生;大春饲草高产栽培技术(一) 品种选择[J];四川农业科技;2004年02期
17 吴锴;;苏丹草换代品种——禾盛高丹草[J];农家顾问;2006年05期
18 周顺福;;新型优质高产牧草乐食高丹草[J];农村百事通;2007年03期
19 庞良玉,张建华;苏丹草、高丹草生物性状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4年02期
20 杨雪梅;徐震;;优质、高产饲草饲料作物高丹草——乐食[J];农村实用技术;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烨;刘太国;高利;陈万权;;SSR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病原真菌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徐晓薇;江南;杨俊波;杨燕萍;王丽芳;;寒兰株系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SSR分子标记分析[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3 张月华;李刚;赵云坡;徐安英;沈兴家;孙平江;钱荷英;苗雪霞;黄勇平;郭锡杰;;利用SSR标记对家蚕多星纹基因(ms)进行定位分析[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鹏;刘向东;李金泉;李晓玲;卢永根;;利用SSR标记对水稻核心收集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周忠丽;孙君灵;贾银华;潘兆娥;何守朴;庞保印;杜雄明;;基于SSR标记的亚洲棉遗传多样性分析[A];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董丽娟;王旭;段继华;张曙光;;84个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SSR分析[A];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C];2010年
7 钱荷英;张月华;王小强;徐安英;孙平江;黄勇平;郭锡杰;;家蚕基因(q)的SSR标记定位分析[A];中国蚕学会第八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吴頔;梁国鲁;樊卫国;韩国辉;左凤月;;贵州部分野生枇杷资源的SSR分析(摘要)[A];第五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王萌;张国珍;沈崇尧;段霞瑜;周益林;;小麦白粉菌SSR标记的开发及其在群体遗传多样性中的初步应用[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王书珍;丁毅;;苦瓜基因组SSR分子标记引物的开发与利用[A];基因开启未来:新时代的遗传学与科技进步——湖北省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宇;利用SSR分子标记选育低氰含量高丹草新品系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利达;植物基因相关SSR序列调控及位点多态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Manosh Kumar Biswas;[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马鸿艳;甜瓜白粉病抗性遗传分析及相关基因SSR标记[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5 王静毅;SSR分子标记开发和在香蕉种质资源遗传分析中的应用[D];海南大学;2010年
6 何桥;基于SSR标记的枇杷遗传多样性分析与品种鉴别[D];西南大学;2010年
7 何珂;红腹锦鸡SSR和Ⅱ类MHC位点的分离及种群遗传结构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8 李浦;色素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雄性不育和色素遗传规律分析及SSR标记的筛选[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9 张艳芳;利用形态学和SSR标记建立柿核心种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熊冬金;中国大豆育成品种(1923-2005)基于系谱和SSR标记的遗传基础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景标;高丹草SSR引物电子PCR及遗传多态性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纪明妹;超低氢氰酸高丹草新品系主要农艺特性及SSR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3 刘宇杰;马铃薯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4 阳志刚;SSR标记在亲本和孤雌生殖后代鉴定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5 马栋;利用SSR分子标记定位水稻短光敏雄性不育基因[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冬梅;甘蓝类作物亲缘关系的SSR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7 董冬;小麦SSR标记辅助遗传背景选择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8 倪正斌;糯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及产量、农艺性状与SSR分子标记的关联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9 赵新燕;野生花生含油量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10 王乾钦;不同大豆品种叶片含氮代谢物的变化及SSR标记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优质牧草——高丹草[N];山西科技报;2005年
2 河北省饲草饲料工作站 张焕强;高丹草的栽培与利用[N];河北农民报;2009年
3 徐克;高丹草栽培管理技术[N];中国畜牧报;2004年
4 红高;高丹草的栽培及利用[N];云南科技报;2007年
5 河北省饲草饲料工作站 张焕强研究员;高丹草[N];河北农民报;2008年
6 ;成熟期对高丹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N];中国畜牧报;2004年
7 ;高丹草“乐食”[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8 乔建良 刘柏松;优质牧草——高丹草[N];河北科技报;2008年
9 徐克;高丹草两个重要优良特性[N];中国畜牧报;2004年
10 吴耀亭;优质高产牧草——高丹草[N];中国特产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