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梁素海冰封期重金属元素分布规律及其室内模拟试验研究
【摘要】:近年来,湖泊重金属污染已经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关于湖泊中重金属的研究已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大多是针对湖泊水体中的研究,对湖泊(冰-水-泥)多介质中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寒旱区乌梁素海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监测与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乌梁素海冰封期多介质中重金属的分布及迁移转化规律进行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
(1)乌梁素海冰封期冰体、冰下水体中重金属分布有以下特征:
冰体中重金属含量变化趋势为:表层大,中间小,底层大;冰下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在底层水中稍大于表层;Cu、Zn、Pb、Cd元素含量在冰体和冰下水体中差距较小,Cr、Hg、As元素在冰体和水体中差距较大。
(2)采用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方法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和各形态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
重金属总量中Hg在全湖的潜在生态危害参数E:处于高潜在生态风险,全湖生态风险性综合指数RI为294.60,虽然处于中潜在生态风险,但是其值接近较高潜在生态风险;不同形态重金属中除残渣态以外的三种形态之和重金属在全湖的潜在生态风险性综合指数RI为122.34,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其中重金属Hg的污染最为突出,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3)对冰体中重金属进行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初步确定了不同浓度、不同pH条件下重金属分布和融出规律,结果表明:
室内模拟值与野外实测值在垂向分布上大体趋势相同,因此,我们可以用室内模拟近似反映冰封期重金属的垂向分布规律;并对冰封期不同pH条件下重金属含量进行预测。
|
|
|
|
1 |
尚士友,杜健民,李旭英,申庆泰,王丽敏;草型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工程技术的研究——内蒙古乌梁素海生态恢复工程试验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3年06期 |
2 |
刘利元,张丽红;乌梁素海湿地水禽科研监测工程开工[J];内蒙古林业;2003年05期 |
3 |
;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乌梁素海局部区域再现黄藻[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年06期 |
4 |
蒙荣,尚士友,谢玉红,杨丽君;乌梁素海生态恢复规划设计[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5 |
余云飞;;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研讨会在京召开[J];环境教育;2010年12期 |
6 |
李畅游,于瑞宏,高瑞忠,张伟林;基于遗传算法的乌梁素海水环境的投影寻踪评价[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7 |
张奋清,王丽敏,吴利斌,岳海军;乌梁素海氮循环转化过程的初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8 |
王丽敏,尚士友,吴利斌,岳海军;草型湖泊(乌梁素海)氮循环转化规律的研究[J];环境科学动态;2004年01期 |
9 |
陈明;李巍;;内蒙古自治区乌梁素海“黄苔”事件处置的启示[J];今日国土;2009年05期 |
10 |
尚士友,杜健民,李旭英,申庆泰,厚福祥,吴利斌;乌梁素海富营养化适度控制的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11 |
陶黎,叶俊峰,李晓霞,张奋清,赵云峰;乌梁素海鱼类种群变化的研究[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2年03期 |
12 |
李畅游,刘廷玺,高瑞忠,任春涛;乌梁素海富营养化主控因子年季变化分析及综合评价[J];水文;2004年03期 |
13 |
梁文;张生;李畅游;詹勇;王爽;计亚丽;;乌梁素海沉积物分布特征[J];环境化学;2011年09期 |
14 |
李建雯;;乌梁素海水环境状况及保护措施[J];内蒙古水利;2009年05期 |
15 |
张瑞麟;;乌梁素海富营养化问题浅析[J];内蒙古水利;1991年04期 |
16 |
李燕;王开云;孙桂琴;李刚;;乌梁素海水资源配置[J];内蒙古水利;2008年04期 |
17 |
刘俊廷;随春明;潘洪捷;彭志帆;刘秉旺;赵锁志;;乌梁素海的水体功能浅议[J];内蒙古水利;2011年02期 |
18 |
刘俊;梁智明;卢强;徐智;;乌梁素海湿地保护的对策及措施[J];内蒙古水利;2007年04期 |
19 |
朱存良;张玉;;论内蒙古乌梁素海水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J];水利渔业;2008年01期 |
20 |
张世坤;赵希林;霍庭秀;;乌梁素海黄藻成因与防控对策[J];中国水利;2010年07期 |
|